带下病
2025年08月10日
带下病
【概述】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及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
带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带下泛指妇产科疾病而言,由于这些疾病都发生在带脉之下,故称为“带下病”。如《金匮要略心典》说:“带下者,带脉之下,古人列经脉为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带下病,非今人所谓赤白带下也。”又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所谓带下医,即女科医生。
狭义带下又有生理、病理之别。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黏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及妊娠期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如《沈氏女科辑要》引王孟英之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若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即为带下病。《女科证治约旨》说:“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酝酿成病,致带脉纵弛,不能约束诸脉经,于是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断,即所谓带下也。”《傅青主女科》将带下分为白、黄、赤、青、黑论治。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为常见。
带下病又有带下过多、过少两类,本节以带下过多为主,将带下过少包含其中论述。
本病主要病因病机是湿邪下注,损伤任带而任脉失固,带脉失约。
【证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