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阴伤水停证

2.肾虚阴伤水停证

《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肾虚之人,过度促排卵,使肾气益亏,气化不及,三焦水道不利,而致水停。若反复利水(包块抽水),不但重伤肾阴,精难化气,而且损伤气血而成阴伤血瘀水停。

症见腹胀胸闷,小便短少,口干咽燥,头晕腰酸,或耳鸣,咳而气促,舌红苔薄或剥脱,脉细数。治宜补肾滋阴,活血化瘀,复气化慎利水为法。经验方补肾消水方主之:熟地黄10g,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15g,茯苓12g,丹皮10g,泽泻10g,女贞子15g,当归10g,白芍10g,丹参15g,益母草30g。

阴虚火旺,苔黄脉细数者,去熟地黄,加知母10g、黄柏10g、龟甲15g,以滋阴降火。其余加减如健脾消水方。

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补肾之精气为主,兼补肝脾之阴;泽泻、茯苓泻肾浊、脾湿;丹皮清泄相火,使山茱萸滋补肝肾精气而不温;女贞子补肝肾之阴;当归、鸡血藤养肝之阴血;丹参、益母草活血化瘀以保肾,有利于血脉活、水浊去。全方补肾气肾阴以复气化之功,利水而不伤阴,正复邪去而安。

现代研究:六味地黄汤具有改善肾功能和降血压等作用(《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其他如茯苓、泽泻、益母草等见健脾消水方。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临床较为常见,因此余探索出此套较为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上述诸法适用于该病证属轻、中度者,重度者必须住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处理。

我们曾对80例IVF-ET促排卵、取卵后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40例,痊愈19例(47.5%),有效19例(47.5%),无效2例(5%),有效率95%。对照组痊愈5例(12.5%),有效30例(75%),无效5例(12.5%),有效率87.5%。P<0.05。

病案举例:

例1:患者黄某,35岁。有PCOS史,因“不孕症”用过氯米芬等数月均无效。此次改用HMG75U肌肉注射,1日1次,4日后B超示卵泡12×10mm,子宫内膜厚7mm。继续注射2日后B超见双卵巢增大,左侧直径65×58mm,右侧直径63×55mm,双侧见26×23mm、24×21mm、18×15mm等多个卵泡,并见轻度腹水,血清E2:3800pg/mL,腹胀腹痛不适,小便不利,舌淡红有齿痕,苔白,脉弦软。诊断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度)。证属脾虚失运,湿阻气滞。治宜健脾利水,理气活血为法。方用健脾消水方加味:白术12g,茯苓10g,泽泻10g,当归12g,白芍10g,川芎10g,桂枝6g,陈皮10g,大腹皮10g,厚朴10g,黄芩10g,益母草30g。7剂,水煎,1日1剂。

药服完复诊,小便通利,腹胀腹痛已不明显。B超示左侧卵巢直径58×50mm,右侧直径55×48mm,最大的卵泡已未见,腹水已不明显。停药观察数天后月经来潮,无何不适。

例2:胡某,34岁。因IVF-ET超促排卵而出现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伴腹水胸水合并妊娠,住院用白蛋白、抽水等,腹水胸水减而复作。诊时胸闷气促而咳,腹部膨隆胀痛,小便短少,倦怠头晕,口干咽燥,心烦腰酸。舌黯红苔剥,脉弦细数。诊断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证属肾虚阴伤,血瘀水停。治宜补肾滋阴为主,佐以消水活血为法。方用补肾消水方加减:熟地黄10g,生地黄10g,山茱萸10g,生山药15g,茯苓10g,丹皮10g,泽泻10g,女贞子15g,当归10g,白芍10g,知母10g,龟甲15g,益母草15g,桑白皮10g,杏仁10g。7剂,水煎。1日1剂。

药尽复诊,服药后未再抽水,腹胀腹痛减轻,小便较利,心烦口干咽燥等证均好转。舌黯红,剥脱苔较前减轻,脉弦细滑。B超复查胸腹水减轻,妊娠6+w,活胎。守方7剂。

三诊时,已停用白蛋白等药,腹胀胸闷呕逆已不明显,小便通,其余诸证已除,舌红苔薄,脉细滑。B超复查胸水腹水基本消失。原方去桑白皮、杏仁、益母草,加续断15g,菟丝子30g。10剂。5天后出院。此后妊娠成功。

(上篇全部:冯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