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之用古今谈
2025年08月10日
人参之用古今谈
人参自古即为补益佳品。早在公元1世纪前后成书,也就我国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就将人参列为上品,云其“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之后历代本草专著均有记载。如梁陶弘景之《本草经集注》,唐《新修本草》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较详细记载了人参性味、主治等。尤其在主治上,集诸家对人参性味、功效的阐述和应用于其中。而时珍所言,较为全面,其云:“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对后世颇具影响。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高等教育教材《中药学》等,对人参功用均有较详记载。现代对人参的化学、药理学等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
早在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人参就已较广泛应用,如小柴胡汤、泻心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理中丸、吴茱萸汤、炙甘草汤、大建中汤、乌梅丸等。
后世历代都较普遍地用于治病的方剂之中,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独参汤、生脉散、参附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固本止崩汤等。以上所举,均为临床常用之方剂。人参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西洋参传入我国有300年历史,多作滋补、保健使用,少有配方用于治病者,仅清《温热经纬》一书有用,如清暑益气汤,之后就逐渐普及,应用于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