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阻气滞证

1.脾虚湿阻气滞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体脾虚,过用促排卵药,或孕后,脾气益虚,运化失司,湿浊不化,阻滞气机而成本证。

症见下腹胀满或疼痛不适,小便短少,或胸闷气促、倦怠,舌淡红或黯,苔白,脉沉弦软。治宜健脾利水,理气活血为法。经验方健脾消水方主之:白术12g,茯苓10g,泽泻10g,当归12g,白芍10g,川芎6g,桂枝5g,陈皮10g,大腹皮10g,砂仁10g,益母草30g。

合并胸水酌加厚朴10g,杏仁10g,桑白皮10g。胸水较重,非妊娠者加葶苈子10g,桃仁10g以利肺活血除水饮。

肿胀尿少加猪苓10g、车前子10g,以增利水消肿之功。

倦怠气短脉虚者加黄芪20~30g,以益气行水。

夹热舌红苔黄者,加黄芩12g,以清热。

妊娠或IVF-ET移植后,去益母草,酌加续断15g、桑寄生15g以护胎。

方中白术健脾、运化水湿;茯苓、泽泻助白术运化之功,利水渗湿。气行则水行,大腹皮、砂仁、陈皮理气行水;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使利水不伤阴。益母草活血化瘀以利水护肾。

现代研究:本方主要成分五苓散对肾积水者的治疗,其利尿作用,对尿流量动力学影响较强,白术有显著利尿作用,并促进钠的排泄。茯苓有显著利尿作用,其主要成分茯苓素对Na+、K+—ATP酶和细胞总ATP酶有显著的激活作用,可促水盐代谢功能。泽泻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含多量钾,其利尿作用与排钾有关。桂枝有利尿强心作用。益母草有抗凝血、扩张血管,改善肾血流量、利尿、尿素氮排出增加,恢复肾功能。(《方剂学》《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