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的主要性能
1.浮性:船舶在一定装载情况下,能漂浮于指定水线的能力。浮性是渔船最基本的性能。
2.稳性:船舶在外力作用下,不致倾斜到危险倾角,在外力消除后,能回复到原平衡位置的性能。保证渔船稳性的主要措施有:(1)按设计要求在舱底适当位置加压载;(2)渔获物装在舱底,生产用网具、锚等尽量下舱,以降低渔船重心高度;(3)合理设置液柜(舱),尽量减小自由液面的影响;(4)尽量降低甲板室的高度,以减小受风面积。
3.抗沉性:船舶在一舱或数舱破损进水时,仍能保持足够的浮性和稳性而不致沉没和倾覆的性能。
船舶某舱破损进水,进入舱中的水看作是增加到船上的重量,船的重量增加了,就要下沉,吃水增加,当增加吃水所获得的浮力等于淹进水的重量时,船就不再下沉,达到平衡。此时船舶不但吃水增加了,而且还视破损的位置和破舱情况,可能产生纵倾或横倾,稳性也将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是稳性变坏,特别是具有自由液面时,对稳性的影响最为严重。
船上设置水密舱壁的目的是当船破损进水后,可将水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不至蔓延全船;另外,将船舶内部空间分隔成一定区域的不同舱室也便于使用,在不同的舱室内布置功能不同的设备等,以免相互干扰。有的渔船设置双层底,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万一外底破损时,其内底还可保证水不至流入船内。
船舶都具有一定的干舷(F),如图2-3所示。其作用就是保证当船舶破损进水吃水增加时,不至使水漫过水密甲板,也就是给船舶留有一定的储备浮力,干舷越大,储备浮力也越大。
船舶的抗沉性是用水密舱壁将船体分隔成适当数量的舱室,并具有一定的储备浮力来保证的。水密舱壁越多,船的抗沉性越好,但水密舱壁太多,会造成舱室太小,使船舶有关设备与机械的布置变得复杂和困难,同时也增加了船体的重量。所以,水密舱壁的划分,除了考虑抗沉性的要求外,还必须从使用性能方面加以考虑,合理设置。普通渔船沿船长方向一般设置4道水密舱壁,分别是首、尾尖舱壁和机舱的前、后壁。
图2-3 干舷
4.快速性:船舶在航行时受到空气和水的阻力,为了保持一定的航速前进,必须提供推力克服阻力。船舶一般由主机供给能量通过推进器(常用的是螺旋桨)转换成推动船舶前进的推力,推力大小取决于主机功率的大小和推进效率(推进器将主机功率转换成推力的效率)的高低。因此船舶能达到航速的高低取决于阻力、主机功率及推进效率三个因素。
5.操纵性:操纵性是指船舶保持既定航向和根据驾驶人员意图迅速改变航向的性能,主要反映在航向稳定性和回转性两个方面。
船舶的航向稳定性和回转性通常是用舵来保证的。当舵的正中位置在船的中纵剖面时,船应做直线航行。若舵转了一个角度,由于舵叶两侧水压力不等,便产生了一个垂直于舵叶的压力,使船由原定方向发生方向转变。
6.耐波性:是指船舶在风浪中受外力干扰所产生的各种摇荡运动以及碰击、上浪、失速、受波浪弯矩作用情况下,仍能维持一定航速和安全营运的性能。
渔船在风浪作用下产生摇荡运动,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周期性的振荡运动,其中影响严重的是横摇、纵摇和垂荡。横摇较易控制,可专门设计减摇装置改善横摇性能。渔船最常用的减摇装置是舭龙骨,它沿船长方向安装在船的舭部,长度不应大于两柱间长的40%,宽度尽可能不小于5%型宽,其形状与舭部流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