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渔业保险的历史沿革
改革开放后,我国渔船所有制形式从以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改为以个体和联户所有制为主,渔船数量大量增加,渔业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个体经济抗灾能力弱的问题也迅速显露出来。河北省渔业保险在历经3次转折后,形成目前以渔业互保为基础的渔业安全保障体系。
(一)商业保险经营阶段(1982—1993)
20世纪80年代,根据农牧渔业部工作部署,河北省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积极协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展渔业保险工作,先后开展了对虾、渔船保险。90年代初期,因多方面原因,中国人保退出河北渔业保险市场,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商业性保险未涉足河北渔业领域。
(二)渔业互保探索起步阶段(1994—2008)
1994年,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2007年更名为中国渔业互保协会)成立,并在河北省设立办事处,组织渔民开展互助共济工作,为渔民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障。河北省办事处秉承“互助共济、服务渔业”的宗旨,积极推进渔业互保工作,成功签出我国第一张渔民人身互保保单。1995年到2009年河北办事处累计承保渔民21万余人次,渔船110余艘次,保费收入1910余万元。经过15年努力实践,河北省渔民的保险意识明显提高,参保率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渔业安全保障状况明显改善,为渔业互保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三)渔业互保稳步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
为更好地促进河北省渔业互保事业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在原河北省水产局的领导下,在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河北省渔业互保协会于2009年正式成立。河北省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河北省渔业互保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自2010年正式开展工作以来,河北省协会秉承“互助共济、服务渔业”的宗旨,以及“全国一盘棋”的发展理念,积极争取财政政策支持,大力推进渔民渔船互保业务发展,不断完善自身内部建设,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成为河北省渔业安全保障事业的主要力量。2019年全省承保渔民2.5万余人,渔船2200余艘,提供风险保障136亿元,海洋捕捞渔民人均保障45万元,共为300余起事故补偿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