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农业保险在安徽省开展水产养殖保险情况
安徽地处华东腹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水面资源丰富,适宜开展淡水养殖。受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影响,自然灾害频发、重发,加之渔业生产缺乏有效风险防范机制予以保障,渔业生产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巨大,开展水产养殖保险势在必行。2013年,安徽省将水产养殖保险列入省级财政补贴的范围,为在全省启动水产养殖保险工作提供了政策和财政支撑。在此背景下,2013年9月11日,国元农险公司和协会签署合作协议,以共保体的形式共同开展安徽省水产养殖保险,双方各按50%的比例承担每一养殖标的的保险合同责任,共同拟订水产养殖保险条款、费率,共同负责较大案件的处理工作。国元农险负责争取地方政府对水产养殖保险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与投保人(被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并出具相关保险凭证,处理理赔权限以内的案件处理工作。协会负责争取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安徽省开展水产养殖保险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协调与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的关系,争取水产技术机构的支持,牵头组织养殖业主参加水产养殖保险。合作以来,全省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快速发展,保费收入从2013年的128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8374万元,试点范围覆盖到了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铜陵、安庆、黄山、滁州、阜阳、六安、亳州、池州、宣城14个地市,经营险种有淡水鱼、小龙虾、黄鳝、泉水鱼养殖保险等,养殖户选择品种多,保险服务地域广,对促进安徽省渔业产业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开办模式
开展水产养殖保险,采取的是有政府补贴的商业保险运营模式。根据《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保险财政补助实施办法》规定,试点地区市县财政给予50%的保费补贴,省财政给予25%的保费补贴,养殖户自付25%保费。保费补贴由市县先行垫付,省级补贴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偿(不高于保费25%),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市县财政补贴的压力,有利于推动全省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
2.业务政策
开展水产养殖保险采取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同时与协会签订共保合作协议,依托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积极推进全省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工作,开展的保险险种为淡水鱼养殖和泉水鱼养殖保险、黄鳝养殖保险、小龙虾养殖保险,保险责任涵盖条款列明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疾病以及中毒事件造成的损失。主险费率4%—6%,附加险费率在1%—2.5%。
3.承保理赔情况介绍
国元农险和协会2013年在马鞍山市率先开展业务,2019年双方在巩固业务的基础上,积极配合产业需要,推广稻田小龙虾养殖保险,使得水产养殖保险业务规模得到大幅度提升,全年在安徽省14个地市共承保养殖面积59.67万亩,承保养殖户(企业)3722户次,保费收入8374万元,为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13亿元,支付理赔款达4156万元。特别是2016年6月下旬至7月,淮河以南、大别山区、江淮之间南部及沿江江南出现5次集中强降水过程,导致合肥、六安、池州、黄山、安庆、宣城市发生洪涝,鱼塘受灾严重,2016年水产养殖保险保费收入2859万元,赔款5965万元,赔付率209%,社会成效显著。“理赔是最好的保险宣传”,2016年各地也召开了理赔现场会,极大推动了安徽省水产养殖保险工作,为后期展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7年水产保险保费收入近4400万元,较2016年增长约75%。
4.健全共保机制,实现优势互补
安徽省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坚持各级农业、财政部门统一领导,依托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支撑与合作,由国元农险和协会具体运作。合作共保过程中,双方注重加强共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水产养殖保险业务。根据共保合作协议,协会负责牵头组织水产养殖户参加水产养殖保险,争取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水产技术机构的支持;国元农险主要负责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和权限内查勘理赔的案件处理,争取地方政府对水产保险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这种合作模式,有效整合了渔业互保协会的行业、技术优势以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服务网络、服务人员队伍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好局面。在推进试点实践具体过程中,国元农险加强与全省各渔业互保机构密切合作,逐级落实任务,明确协调责任人,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共同组织开展培训和宣传,构建协调沟通机制,确保了双方责任内工作和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5.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试点初期,国元农险与协会各级机构积极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试点工作推动与宣传,争取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和地方财政的支持。注重研究并落实部、省领导讲话精神和省政府及省财政、农业部门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共同召开业务启动会议、联合开展业务调研等方式,强化工作宣传与推动。积极向财政、农业部门建言献策,大力争取财政保费补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2013年省财政厅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产品目录将水产养殖保险列入其中,县市区财政出台补贴政策,省财政以奖代补对市县补贴总额进行50%的奖励,最高可达总保费的25%。2013年下半年,省领导到国元农险调研时指出,农业保险要在“提标扩面”上下功夫,用足用好中央财政补贴政策,逐步扩大淡水养殖等试点品种。按照有关要求,水产保险得以顺利试点并推广。2014年,安徽省水产养殖互助保险试点示范项目获农业部农业科技项目资助,项目安排资金500万元,省农委于2015年和2016年两次分拨到水产试点大县,有力地带动了水产养殖保险规模的增长。目前各地各级都对水产保险进行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大部分地区市级补贴20%—30%,县级补贴22.5%—80%,农户自交20%—40%。地方政府重视,财政支持,保证了水产保险试点工作快速发展。
6.渔业部门参与,促进业务稳定发展
水产养殖保险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在业务实操中离不开渔业部门的支持。为了确保水产养殖保险试点顺利运行,国元农险和协会联合各级渔业部门共同开展了相关工作:一是在展业前期,积极向当地政府、财政部门宣传,争取当地财政支持;二是认真研究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展业计划,在征得农委、财政及政府同意后,明确承保计划和保费财政补贴额度,根据相关要求,在当地县渔业部门的帮助下,选择符合保险条件的水产养殖大户开展保险试点;三是在省、市、县渔业部门召开的相关工作会议和培训会议上,宣传和培训水产养殖保险流程,推进展业工作;四是深入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区等一线水产养殖基地,宣传推进水产养殖保险;五是准确测量投保主体面积,提高保险试点服务水平,积极准确提供保险服务;六是联合组织召开安徽省水产养殖保险理赔现场会,邀请新闻媒体对部分水产养殖大户进行现场采访,扩大影响力。
7.建立激励机制,防赔结合
为促进基层水产部门防灾减损积极性,贯彻农业保险“预防为主,防赔结合”的方针,通过不同形式开展水产养殖保险服务宣传,多途径向养殖户宣传灾前防范、灾后自救技术与方法,使养殖户能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另外,国元农险和协会根据各地保费收入和赔付情况,对防灾减损得力的地区按实收保费一定比例给予奖酬,充分调动地方开展防灾减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