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与传统渔业养殖的区别

三、海洋牧场与传统渔业养殖的区别

(一)海洋牧场的功能

1.净化水质、提高海洋碳汇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海洋牧场会对海域非生物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人工鱼礁类型、形状、材质等方面的选取与设置经过实地调查与评估得出,投放地点经过实地测量及空间分析得出。人工鱼礁会对周围水域流速、浪高、形态等产生直接影响,其形状、大小及内部构造不同,产生的影响程度也大不相同,同时也影响海底生物的栖息环境。

在海洋牧场投放网箱、鱼礁时,营养盐上下翻动,给附着的动物、浮游植物和藻类带来良好的生长环境。藻类繁殖过程中,可吸收海水中的氮、磷、硅等营养元素,保持氮磷比的平衡。同时净化海域水质,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和赤潮等灾害发生频率。

海洋牧场具有较强的碳汇能力,特别是贝类养殖。贝类是近海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和能量流的驱动者,它通过强烈的滤食活动,大量摄食海水中的有机碳,有效控制浮游植物生物量,加速其再生速率,从而促进了海水无机碳向有机碳的固定并移除海洋中碳的含量。同时,海洋牧场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起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

2.资源保护、修复渔业资源,改善捕捞质量

无节制的捕捞造成海洋渔业资源的枯竭和衰退,同时海洋环境污染导致一系列的病害、灾害频繁发生,海产品安全问题随之而来。海洋牧场能为鱼、虾、贝等水生物提供聚集、索饵、繁殖、避难等栖息场所,有效阻止野蛮捕捞行为,对海洋资源起到修复和保护的作用。

海洋牧场海域的物理环境变化会带动生态环境变化,成为鱼虾类良好的饵料场所,具有明显的集鱼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海洋捕捞质量,增加渔业产量,填补陆地粮食的短缺。

3.促进海洋深层次开发,提升社会效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废弃的车、船等被大量淘汰,海洋牧场为废弃物的处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废物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海洋牧场可有效促进渔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带动当地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共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修复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

4.带动沿岸经济发展,促进渔民就业结构转型

建设海洋牧场不仅能拉动经济发展,还能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改变渔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从简单的捕捞销售到开展体验式的捕捞、海钓、潜捕、渔业观光等项目,拉长产业链,促进渔民向现代渔业的过渡和转型。

5.宣示国家主权、保护领土完整

沿海国家的领土除了陆地,还包括海洋。中国是海洋大国,海域辽阔,海岸线跨域大,有的岛屿远离陆地、人烟稀少,有被他国侵犯的潜在威胁。通过在岛屿周围海域建设海洋牧场,是维护海洋主权的有效手段。

(二)海洋牧场的建设内容

1.前期准备 主要包括海洋牧场选址、环境检测评估、牧场建设类型分析、资金投入分配、团队选取等。

2.建设期间 主要包括人工鱼礁建造、鱼礁投放(地址评估、选取、投放技术)、海藻区域建设、娱乐区域划分、苗种培育及放流、生物驯化及控制、生境改造、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建设等详细环节建造及技术开发过程。

3.管理 主要包括专业团队组建及分配、部门监控、维护修复、发展环境评估、资金效益分析、生态系统监控、生境变化预测调整等管理体系的构建。

(三)海洋牧场与传统渔业养殖

1.目标不同

传统渔业养殖主要是“靠天吃饭”,过于依赖自然环境,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多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这种模式虽然短期内能获得经济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日益凸显。

海洋牧场首先是实现生态效益,其次才是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前期投资大,收益周期长,后期经济价值大,走的是绿色、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未来海洋渔业发展的趋势。

2.技术方法不同

传统渔业养殖,其场内水位浅,容易造成泥沙淤积,水体环境恶化,发病率高,清塘除害的工作量大且烦琐;海洋牧场选址在深水区,与外海实时进行水体焦化,水环境不易恶化。海洋牧场具有规模大、养殖密度低、饵料系数低、对环境影响小和抗风浪能力强等显著特点。

传统渔业养殖随着年限的增长,产业整体质量下降,养殖产品生长缓慢、肉质变差。海洋牧场是一个生态体系,包含众多内容,涉及海洋工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海洋环境模拟技术、海洋生态系统工程技术等众多学科,现代海洋牧场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结合,发展智慧海洋牧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渔业养殖将逐步向海洋牧场方向迈进。

3.资源利用与管理不同

海洋牧场主要依靠苗种放流、人工鱼礁投放来建造海洋生物栖息地,在原有的海洋资源基础上,充分利用投放资源。人工鱼礁入海后,礁体周围逐渐生长海藻,成为鱼类等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和避敌的最佳场所。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给海水中层养殖的贝类;贝类排放二氧化碳被藻类吸收,其排泄物被海底的海珍品所利用;海水中过剩的氮、磷等有机物被藻类吸收,清洁水环境的同时也为贝类生长创造了条件。传统渔业养殖是小范围养殖,盲目投饵和无节制地吸收海洋营养,导致海洋环境逐步恶化,鱼类品质也越来越差。

传统渔业养殖管理涉及人员少,人类活动干扰大,管理工作较为轻松,只要完成特定的工作,具有政策条例及其他方面的依据。海洋牧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进行前期规划、调查、评估,中期投资建设、鱼礁投放、苗种放流、生境改造,后期运营、定期检测、远程监控、预测评估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详细措施,其工作量大且烦琐,需要政府部门检测调查,同时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海洋牧场是以人管理为主的自然养成的养殖体系,其环境容量以自然调控为主,同时需要少量的人为资源补给,主要依赖自身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传统渔业养殖主要依赖人为资源补给,以人为调控为主。

4.政策不同

我国的海洋牧场多为公益性质的,企业参与较少,在政策管理方面,地方政府在人工鱼礁建设之初出台发展规划,且多为支持性质;相较而言,传统渔业养殖规章制度较多,虽然也有惠民条例,但多为处罚条例。我国海洋牧场发展晚,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与政策,没有针对海洋牧场发展的法律法规,多从传统渔业养殖政策衍生而来,尤其后期管理方案较为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能有效保障各方面的权益,需要加快海洋牧场规章制度体系的建设,促进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