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安盟财险在四川省开展水产养殖保险

一、中航安盟财险在四川省开展水产养殖保险

水产养殖业是成都市农业十大优秀产业之一,具有投资大、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但因其风险较大,一直限制着产业的发展。安盟公司自2010年在成都市开展水产养殖保险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保费收入从2010年的16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3669万元,试点范围从成都市扩大到了乐山、内江、广元、宜宾、资阳等地,参保覆盖面积逐步提高,年简单赔付率从2010年的90%降至2019年的51%。同时,安盟公司根据养殖户的实际需求,认真调研试点过程中的问题,完善水产养殖保险政策,调整单位保险金额,适当调低了成灾率(起赔条件)和免赔率,降低了理赔门槛,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成灾率下调了5%或10%,免赔率下调了5%。另外,政策性农业保险文件的下发对水产养殖保险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顺利推动了该地区试点工作。

1.开办模式

安盟公司开展水产养殖保险,采取的是有政府补贴的商业保险运营模式,政府保费补贴比例为77%(成都市60%,区县配套17%)、75%(乐山市18.75%,区县配套56.25%)、70%(内江市30%,区县配套40%)、75%(广元市、宜宾市相关区县配套75%)、75%(资阳市35%,区县配套40%),养殖户承担比例分别为23%、25%、30%、25%、25%。此外,省财政为鼓励各地开办特色农业保险,对开展地区分别给予各地自担财政补贴20%至35%不等的奖励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地方财政补贴的压力,有利于推动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

这种运营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解决了养殖保险的高成本与养殖户低收入之间的矛盾及保险机构的巨灾风险问题。同时,从2018年开始,安盟公司又与协会开展共保合作,合作范围涵盖宣传培训、组织投保、保费收取、查勘定损和防灾防损等关键环节,双方优势互保,做到了紧密联系,使得在渔业部门的政策支持以及技术支撑方面又得到了更为有力的保障。

2.业务政策

安盟公司开展水产养殖保险采取的基本原则是“自主自愿、市场运作、共同负担、稳步推进”,经营理念是“低保障、广覆盖,有限风险与责任分层相结合”,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完善的业务政策及操作流程,开展的保险险种为池塘养鱼保险,生物种类包括冷水鱼、亚冷水鱼、名特优品种鱼、常规品种鱼种以及成鱼;保险责任包括鱼类重大疾病(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草鱼出血病等)、自然灾害(暴雨、风灾、冰雹等)、意外事故(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等)、水域污染和鱼类浮头等,同时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每亩保险金额设置在2000—16000元不等,保险费率均为5%,每亩保费为100—800元。

3.承保理赔情况

2010年在成都市都江堰、彭州、崇州、双流和新都五个区(市)县开展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工作,至2019年试点范围扩大到了成都、乐山、内江、广元、宜宾、资阳等地。2019年全年共承保养殖面积49873.17亩,保费收入3669万元,为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近8亿元。

自开展保险以来,按照保险条款约定,为受灾养殖户及时支付赔款,让受灾养殖户切身享受到了保险的实惠,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和支持,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9年,全年承保养殖户(企业)1600户次,累计支付理赔款达1856万元。通过十年的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承保规模,年赔付率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4.试点地区地方财政补贴资金充足

试点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和乐山市,而成都市的业务量占了全省的三分之二。成都市作为西南要塞,经济状况和金融产业非常发达,有大财政、小农业的特点,这就为该地区开展水产养殖提供了财政保障,有利于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工作的开展。

5.方案简单、责任明确

开展的水产养殖保险选择淡水鱼类为保险标的,针对养殖品种的成本进行承保,保险责任为重大病害、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导致的投保个体直接死亡,基本涉及养殖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在理赔时,以死亡鱼类的重量为定损理赔的依据。此种方案设计具有操作简便、损失较为容易核定的优势,基本解决了水产养殖保险定损理赔的难题,简单易行,针对池塘鱼类养殖保险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6.渔业部门参与查勘定损

在查勘定损工作上,与各级渔业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依托渔业系统丰富的经验、技术优势和密集的基层网络体系。渔业部门参与查勘定损工作,一是给予工作上的协调和指导,二是对查勘定损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提高理赔的真实性、合理性。这种查勘定损方式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和支持,在试点地区取得了成功。

7.产品开发创新

作为国内唯一专业性的外资农业保险公司,借助法国先进的农业保险模式、经营理念、保险产品和管理经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除开展传统农作物保险外,还积极开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的产品开发,成功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用菌和水产养殖保险,还参与副食品、药业、茶和速食品等行业的风险测评,开展涉农财产保险新产品设计。目前,农业保险产品开发已得到各地方政府、财政局和农委等相关部门的肯定,并得到了当地农户的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