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二、农业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一)农业风险的概念

农业风险是指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遭受的能够导致损失的、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或者即便可以预测但人力也无法抗拒。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由于自身的弱质性和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在整个再生产循环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是典型的风险产业。农业风险一般具有风险单位大、发生频率较高、损失规模较大、区域效应明显,而且具有广泛的伴生性等特点。农业风险的特征是农业风险的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表现,主要包括客观性、不确定性、相对性、双重性、季节性和多样性等。

(二)农业风险的分类

农业风险的分类主要是按照风险发生的原因进行划分,这不仅适合各规避主体的需要,更便于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农业风险的规律与趋势,以便更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为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所以,在此将农业风险按其产生的原因划分为自然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四类。

1.自然风险

农业的自然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给农业带来的灾害和损失,表现为气象灾害风险、生物灾害风险、地质灾害风险和环境灾害风险等。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产业,随着种植结构调整,规模经营比例越来越大,一旦遭受自然灾害,农民必将血本无归、倾家荡产。

2.经济风险

农业风险中的经济风险主要来源于农业产、供、销经济活动中的经营管理不善、市场运作失灵、价格波动、消费需求变化、通货膨胀等因素。经济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部门都会受其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不得不面对种种市场风险。农业市场风险是来自市场方面的可能导致农业生产遭受损失的不确定事件,不仅包括国内市场风险,还包括国际市场风险,不仅包括价格波动风险,还包括市场容量、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及运送和加工储藏过程中物资投入的供应完备与否等方面的风险。

3.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即行为风险,是由个人或团体的过失、疏忽、侥幸、利益驱使等行为所导致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和制度风险。

(1)政策风险,来自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或某些失误。因情况变化而导致政府政策的调整是必然的。但农业政策的不稳定会给农产品生产、营销等带来不少风险,有时甚至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失控、收购资金不能到位等都会影响到农产品的价格。

(2)制度风险,源于政府行为和财政体制,主要指政府制度变化给农业带来的不确定性。现行制度极易导致决策行为的短期化,这使农业这个弱质性产业处于不利地位。

(3)其他人为的意外风险,例如,恶意破坏、盗抢,或农民重大疾病等所造成的风险。近年来,全国各地媒体报道出现的恶意破坏农作物等新闻层出不穷,这类恶意破坏给农民带来了很大风险。

4.技术风险

农业技术风险是指农业技术运用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导致的风险。在农业领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拓宽了传统农业的产品种类,而且降低了农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产出率。但是,因为农业技术是以农民人力资本优秀、资金和物资充足的追加投入为前提的,所以,农业技术的发展及推广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养结构、农产品品种结构,都面临着一定的技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