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协调推进。开展渔业互助保险系统体制改革是健全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和加强渔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各省(区、市)渔业主管部门和银保监会派出机构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通力合作,统筹协调推进体制改革任务。体制改革中,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和地方协会要主动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
(二)加强指导,抓好落实。各省(区、市)渔业主管部门在渔业互助保险系统体制改革期间要加强监督,强化服务,确保渔民风险保障不断档、不弱化。体制改革后,要按照党中央政社脱钩“五脱五不脱”的原则,认真履行好行业指导职责,在发展方向、产业服务、政策支持、制度建设、行业自律等方面加强指导,搞好服务。
(三)坚持宗旨,提升能力。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和地方协会要始终坚持“互助共济、服务渔业”的宗旨,发挥依托渔业部门、支撑渔业管理、扎根渔区基层、服务渔民群众的特点,主动作为,全力协助地方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做好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内控管理和合规建设,不断提升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和地方协会要加强对新成立的渔业互助保险机构的业务指导,为广大渔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险服务。
至此,运营了26年的协会改革尘埃落定。2020年6月12日协会在南京召开“全国渔业互保系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报近期渔业互助保险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学习贯彻两部委文件精神,审议通过《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体制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和“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暂定)”筹备组负责人选等。会议指出:一要在坚持渔业互助保险性质宗旨不变的前提下,积极适应体制改革和政社脱钩的形势要求,转变发展理念、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担当作为,提升渔业互保的竞争力;二要管好用好协会资金资产,确保其始终用于服务渔民会员、支撑事业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健全体制改革后协会剩余资产的管理制度;三是坚定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密切渔业互保系统间的联系,形成整体合力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协会系统体制改革的最后阶段,2020年7月16日,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视频会议,农业农村部于康震副部长向大会发来贺信:“希望当选的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全国渔业互助保险系统体制改革为契机,发挥好渔业互助保险社市场主体和互保协会统筹协调的双重作用,切实提升渔业风险保障能力,为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体制改革之后的协会和新成立的保险互助社,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关系、工作关系,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新当选连任的六届理事会理事长李健华对渔业互保系统体制改革工作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提出三点共识,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渔业互保系统体制改革正处于最关键的实施阶段,必须要在全系统内凝聚共识,集全系统之力抓好国务院批复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要在坚持渔业互助保险宗旨、渔业主管部门的行业指导和“全国一盘棋”三项原则基础上,统筹推进全国性和各省(市)渔业互助保险机构的筹备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如期实现。
二是要发挥引领带头作用支持拥护改革,注重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体制改革方案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关系到今后渔业互助保险事业的发展走向,关系到全国近百万渔民会员的切身利益。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适应国家保险监管和政社脱钩要求规范发展,互助共济、服务渔业的初衷没有变,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性质没有变,要积极宣传互保、宣传改革,让更多的渔民群众加入到渔业互保大家庭中。
三是要继续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理念,推进事业在变革中创新发展。通过这次改革,国家协会和地方协会共同发起成立全国性和省(市)渔业互助保险机构,将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为密切的合作体系,这为“全国一盘棋”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只要全系统齐心合力,将“协会”的优势和“互助保险社”的优势结合起来,必将得到广大渔民会员的拥护支持。
2021年协会将进入“新时代”,因为协会的核心业务,《章程》界定的“互助保险组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业务范围进行较大的剥离和调整。工作重心将转移到以渔业生产防灾减灾为主的会员服务上,以增值保值为重点的资产管理上,以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为平台的创新服务开拓上,以支持现代渔业发展的小额信贷金融服务上。协会“剥离保险业务”之后仍然会有广阔的会员服务空间,世界上最大的渔船产业、最大的水产养殖业、最多的渔业从业者都在中国,在风险管理服务上有许多改善服务的空间,协会的未来充满新的希望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