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形成的经验教训

一、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形成的经验教训

国外农业保险模式的启示:第一,农业保险离不开政府的财政补贴政策支持;第二,农业保险走单纯的商业化之路行不通;第三,农业保险的发展必须以法律的规范为基础;第四,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强制性,没有农户普遍的参与就会失去意义。由此形成了美国的“政府支持下的私营保险公司经营”模式,日本的“政府支持下的互助共济经营”模式,法国的“政府支持下的相互制经营”模式等。

我国农业保险实践也进一步证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农业保险,普遍遇到市场失灵的严重打击而导致失败,而政府支持是农业保险发展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在对农业保险的探索中也取得一些共识:

第一,农业保险实施必须有政府主导的顶层设计。政府财政补贴保费、管理费给予农民拉动和保险机构扶持,利用基层政府的行政力量高效地推广普及保险业务。

第二,农业保险实施必须是立法保障。运营农业保险的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都非常大,涉及社会稳定和巨额风险准备金的支持,一旦出现巨大灾害而导致赔偿不起,必将引起社会矛盾,引起政治动荡。若没有法律保障,极容易造成农民利益得不到保护而导致事业夭折,前功尽弃。

第三,农业保险实施必须解决好巨灾风险补偿机制。这是农业保险难题中的核心,取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力和决心。所以高效成功的农业保险模式必然出现在经济发达的国家,贫穷的土地发育不出农业保险健康的种子。一旦安排好巨灾补偿机制或国家风险兜底的政策,农业保险的业务才会有做大做强的基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的农业保险模式一定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第四,农业保险实施必须有广大农民的拥护。各级政府为农民开办的农业保险事业,并不是总能得到农民的拥戴,有时还反对。为什么?商业保险公司以赢利为目标开展农业保险,与农民投保想获得更多的灾害赔偿相矛盾。保障水平不高,服务跟不上,理赔时认定标准不一致等都会加重矛盾和冲突。农业保险的产品、险种、保费、条款的开发与设计必须从服务农业的立场出发,真正替农民着想,才能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没有农民的真心拥护、积极参加的农业保险就不是真正的成功。

世界农业保险的发展实践证明,能最后解决这些问题的只有本国政府。关键的是政府认为值不值得解决,愿意付多少成本来解决。面对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国家有帮助农业、稳定粮食安全的动机和要求,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和提供多少财政支持,预期目标实现的时间和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