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的基本分类

四、海洋牧场的基本分类

1.渔业增殖养殖型海洋牧场。一般建在近海沿岸,产出多以海参、鲍鱼、海胆、梭子蟹等海珍品为主。

2.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多用于修复鱼类生存环境,提高鱼类资源量。是目前受鼓励的海洋牧场发展方向。

3.休闲观光型海洋牧场。随着休闲渔业的兴起而出现,多嵌在其他类型海洋牧场之中,是海洋牧场管理开发的一项新兴产业。

4.种质保护型海洋牧场。在不影响其本身自然环境条件的前提下,有限度地通过人为建设和管理,用来保护和恢复本地原生海洋植被和动物区系,以达到保护原生物种优良基因库的目的。区别于增殖养殖型海洋牧场,种质保护型海洋牧场不以生产渔获物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海洋牧场一系列建设方法来保护和恢复本地生物物种多样性,避免基因交叉污染,保护野生种质资源。

5.综合型海洋牧场。我国在建的牧场多以综合型海洋牧场为主,一般兼顾一项或多项功能,最常见的是在渔业增殖养殖型海洋牧场中开发休闲垂钓功能,在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中开发休闲观光功能和鱼类增殖养殖功能等。

截至目前,我国的海洋牧场试验及建设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原先人工鱼礁建设与增殖放流技术的基础上由政府建设而成的,这类海洋牧场一般是基于安排“双转”渔民再就业、发展休闲渔业、修复渔业资源等社会公益型目标建立起来的。另一种是利用民间企业在承包海域实施底播增殖,这种生产方式一般出现在我国海域确权明确的北方,生产种类主要是海参、鲍鱼、扇贝等海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