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运营业绩
(一)业务开展
协会互保业务涵盖捕捞渔船、休闲渔船、渔业辅助船、渔业执法船、远洋渔船财产互助保险,渔船雇主责任、船厂雇主责任互助保险,养殖保险等。保险责任涵盖大小马力渔船,南美白对虾、中华鳖、梭子蟹养殖等财产损失以及捕捞渔民、海上作业人员事故。从1996年到2015年,参加互保的渔船数量从64艘增加到5380艘,参保渔民人身安全险的人数从507人增加到2.32万人,两个险种的参保率均已达95%以上。水产养殖保险的承保面积从2010年的8600亩增加到2015年的4.14万亩。互助保险累计承保渔船7万艘次、承保渔民35万人次、水产养殖25万亩,累计为广大渔民提供了1729亿元保额的风险保障,累计提供近7亿元的损失补偿。
2010年,按照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部署,协会开始在慈溪实施南美白对虾养殖疫病互助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探索并开创了“政府定额补助,各县(市)区独立核算,单品种封闭运作,封顶不足额赔付”的“宁波模式”。2013—2017年,全面推开了南美白对虾养殖疫病互助保险工作,开展梭子蟹、甲鱼养殖互助保险工作,累计承保水产养殖25万亩。开展水产养殖互保是对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落实,总体运行状况良好。
(二)重大案件预赔付机制
渔业互保保障渔民财产和人身安全,担负起维护渔区社会稳定的责任,做到“为渔民解难,为政府分忧”。为维护渔区稳定,协会建立了预赔付机制,针对沉船、死亡等重大案件,开通理赔“绿色通道”,灵活预赔、快速结案。
2018年11月19日,象山办事处接报案,称“浙象渔40××8”船当日凌晨,拖网作业时因风浪过大导致渔船侧翻沉没,8名船员全部落水,其中3人获救、5人失踪。接案后,象山办事处立即成立理赔小组,第一时间前往慰问获救船员,理赔专业人员会同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认定事故原因为在大风浪天气条件下,船长选择转向掉头时机不当,造成倾覆力矩过大,致船侧翻沉没,5名船员失踪。该起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由于本案更多细节及失踪人员身份还在进一步调查核实,到最终结案需一定时间。协会及时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快速理赔,12月7日预赔付300万元给船东。之后对此案件出最终报告,对案件细节核实后,快速将剩余的450万元赔偿金给付船东,共计赔付750万元,是协会成立以来单船单次最大赔偿金额案件。
(三)惠民机制
一是实施无理赔安全奖制度。对互保周期内未发生理赔的渔船给予安全奖励,合理设置安全奖发放标准,会员可根据连续无理赔年限从10%逐年递增按比例领取安全奖,最高可奖励20%,引导和鼓励渔民重视安全生产,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二是实行救生筏更新补助和救生衣的常态化发放机制。从2001年开始协会对会员救生筏更新给予补助,每只救生筏补助1500元;每三年为全市会员免费发送一次救生衣。救生筏更新补助和救生衣的常态化发放,既提升了渔民在遇到安全事故时的自救能力,减轻了渔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又很好地传承了渔业互保“取之渔民,服务渔民”的宗旨,也是渔业互保转变保险承保理赔观念、做足事前防范工作的重要实践。
三是推行老旧渔船的防火安全改装。为加强防灾基础建设,2013年,协会联合渔业主管部门推进老旧渔船的防火安全改装项目,防火安全改装主要针对老旧渔船的电气线路、防火结构、探火设备、灭火器材和机舱油污清理五个项目进行改造,在提高渔船防火能力的同时,渔民的安全防火意识得到提升。
四是实行海上抢险救助奖励制度,对抢险救灾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按救起人数最高可给予每人2万元的奖励,有效调动了渔民海上抢险救助的积极性,减轻了渔民生命财产和互保理赔损失。2013年9月份对浙慈渔12099号船东王新夫等6人进行第一批海上抢险救助奖励,以表彰他们的抢险救助行为,号召广大渔民积极发扬海上抢险救助精神。自2013年8月实施以来,已有效救助210人,发放奖励金额325.1万元。
五是实施渔船卫星电话安装补助。卫星电话可以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卫星移动通信和应急安全通信,编组内渔船一旦发生突发事故,编组长可以将有关情况通过卫星电话立即上报渔业管理部门,为事故的快速有效处置提供信息保障。为增强出海作业渔船的通信能力,提高渔业生产抢险救灾工作的时效性,2013年开始,协会实施了渔船卫星电话安装补助,对配备卫星电话的渔船实行每部1000元补助,对卫星电话在渔民会员中普及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是开展互保特困渔民补助工作。2007年协会设立宁波市渔业互保协会特困渔民专项基金,对因遭受海损事故而导致家庭生活、就医、就学等特别困难的会员船东进行慰问补助,帮助渔区特别困难的渔民家庭度过困难,促进渔区社会和谐稳定、渔民安居乐业。
(四)渔业互保基本建设工程
渔业互保综合用房项目于2014年3月开始动工建设,2018年初投入使用。象山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于2012年投入使用,奉化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大楼于2013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宁海便民服务中心项目目前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鹤浦渔民服务站即将投入使用,高塘岛乡便民服务中心进入设计阶段。建设渔业互保服务工程,方便了渔民办理互助保险业务,提升了互保服务水平,巩固了协会在渔区的品牌地位。
(五)会员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帮助渔民防范和化解生产风险之外,协会坚持深层次服务渔业、全面服务渔民,积极推进渔业组织化管理,帮助渔民解决生产难题。
一是积极推进渔业组织化管理。为了响应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渔民营造一个快捷、便民、优质的服务环境,协会于2019年初牵头成立了象山东航渔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和象山海保渔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登船排查安全隐患、代办渔业相关证书、组织安全生产宣传与培训。渔业管理服务公司的成立推进了渔业生产组织化进程,完善了应急服务中心基层服务网络建设,使渔民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二是为渔民融资提供担保服务。2013年协会出资成立了宁波市渔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利用互保平台,为渔民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融资担保公司与16家银行建立了良好的银保合作关系,有效化解了全市渔业经济融资困难的发展瓶颈。目前已累计为渔民会员提供了5.2亿元的融资担保,有效破解了全市渔业经济融资困难的发展瓶颈。
三是为渔民提供渔船质量检测服务。为配合渔船质量检验、检测体制的改革,根据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同意开展渔业船舶营运检验定点检验试点工作的批复》(浙海渔船〔2014〕1号)精神,并结合我市关于开展渔船质量检验的安排,经市海洋与渔业局批准后,协会于2014年7月成立了宁波市海顺渔船质量检测评估中心。通过招投标购买政府服务,开展渔船检测项目,登船率达100%,有效控制船证不符渔船的出现,大大缩短了渔民办理船检证书的时间。对确保渔船检验质量、降低渔业生产风险、保障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四是为渔民提供渔船交易服务。为切实保障全市渔民在渔船交易中的合法权益,规范渔船交易秩序,促进全市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渔业船舶交易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协会于2012年成立了宁波市渔业船舶交易服务中心。为方便渔民办理交易手续,在象山、奉化设立了办理点。公司为渔民办理渔船交易手续,审查登记证书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保障了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了我市渔船交易秩序。
五是为渔民提供救生筏更新维护服务。象山恒安救生筏站开展救生筏检修维护工作,同时承担着协会的救生筏更新补助工作,为渔民生产作业提供安全保障。
经过24年的发展,渔业互助保险已成为宁波市渔业实现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风险保障机制,捕捞渔民因事故、灾害难以恢复生产,甚至因灾致贫的现象得到根本控制,在保障渔区社会稳定、提高渔业防灾抗灾能力、帮助渔民群众灾后及时恢复生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宁波渔业互助保险成功地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渔业生产特点,可操作性强、可持续运营的渔业保险模式,赢得了广大渔区群众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尊重,成为全市渔业灾害补偿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