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面临的主要风险及规律

二、水产养殖面临的主要风险及规律

(一)水产养殖的主要风险

1.死亡

根据水产养殖标的死亡原因可分为:

(1)缺氧死亡

在高温低气压的恶劣天气下或赤潮使水中溶解氧低于鱼类生存的最低限度,标的窒息而死,常发生在零点过后至黎明前这段时间之内。特征:为急性、暴发性死亡;具明显浮头缺氧症状,鱼在水面吞咽空气,沿池塘壁游动;大个体的鱼类先死亡。

(2)水体中毒死亡

主要是水源污染、有毒水流入、他人投毒或饵料含有毒物质导致生物死亡。特征:中毒鱼呈冲撞、跳跃等行为;一般在体表及鳃部常有污染附着物;其他生物也伴随死亡,水草可能变色。

(3)疾病死亡

养殖产品在生长过程中因患疾病或传染病而引起死亡。特征:病鱼游动异常,鱼体有相应病症体现,厌食。

(4)低温或高温死亡

如喜温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越冬冷冻或冷水鱼类在自然条件下遭遇连续高温导致死亡。特征:休克(以鱼体腹部朝上或不能自由游动为标志),死亡(鳃呼吸停止或对刺激无反应)。

(5)其他原因

如触电、雷击、外力袭击、用药不当等意外原因致死。

2.流失

主要指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例如洪水、暴雨、海啸、潮水引起池塘堤坝溃决或漫堤逃逸、串塘导致鱼类的损失,或台风、海浪损坏网箱造成养殖生物流失。

3.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行情的变化,供大于求会造成水产品滞销、价格下跌,导致水产养殖者的经营亏损。

4.水产品质量风险

由于养殖环节中的药物残留、非法添加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原因,通过网络媒体的报道,引发公众对某种水产品的不认可,导致某种水产品严重滞销引发的损失,如曾经发生过的大菱鲆养殖孔雀石绿药物残留以及20世纪90年代由于生食被污水污染的毛蚶,导致上海大规模暴发甲型肝炎事件。

(二)水产养殖的风险规律

1.灾害发生时间规律

自然灾害对水产养殖的灾害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季风气候的影响,决定了水产养殖的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沿海台风、暴雨,内陆地区江河流域的洪涝灾害等容易造成养殖对象发生流失的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容易造成养殖对象发生缺氧死亡的赤潮、高温等灾害也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2.养殖对象的自然淘汰率比较高

养殖对象在自然水体中生长,深受适者生存的自然环境选择规律控制。一般传统养殖自然淘汰率较高,在30%—80%之间,精养殖自然淘汰率相对较低。养殖对象品种之间的自然淘汰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3.风险递增规律

养殖风险的大小与养殖时间的长短和养殖管理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养殖对象的价值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成本费用的逐渐投入与转化而增值。因此养殖时间越长,灾害发生的概率越大,发生灾害的损失也越大。

4.养殖对象死亡风险的大小与养殖管理中的防范措施密切相关

如病害的发生大都是由于水质不佳、饲养管理不当或鱼体防御能力弱而引起的。因此,养殖对象疾病预防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抗病力、消灭病原敌害、改善养殖对象生活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