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动脉血压

二、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可反映心脏收缩力、周围血管阻力和血容量的变化,是麻醉期间重要的基础监测项目。测量方法分无创性和有创性动脉血压测量。

(一)无创性动脉血压测量(间接测压)

目前麻醉期间广泛使用自动化间断无创血压测量。麻醉期间测量间隔时间一般至少每5分钟一次,并根据病情调整。测量时须选择合适的袖套宽度(一般为上臂周经的1/2,小儿袖套宽度须覆盖上臂长度的2/3)。袖套过大可引起测量血压偏低,反之测量血压偏高。一般来讲,低血压(通常收缩 压<80mmHg)反映麻醉过深、有效血容量不足或心功能受损等;高血压(通常收缩压>180mmHg)反映麻醉过浅、容量超负荷或高血压病等。低温、外周血管强烈收缩、血容量不足以及发生低血压时会影响测量结果。

(二)有创动脉压测量(直接测压)

1. 适应证

适用于各类危重患者、心脏大血管手术及颅内手术患者、需反复测动脉血气的患者、严重低血压休克患者以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需连续测量血压的患者。

2. 穿刺置管途径

最常用的动脉穿刺部位为左侧桡动脉。以往桡动脉穿刺置管前须进行Allen试验,以了解尺动脉侧支循环情况。现临床很少用Allen试验,因为Allen试验在预测桡动脉置管后缺血并发症方面的价值受到质疑,通过荧光素染料注射法或体积描记图测定发现Allen试验结果与远端血流没有直接关系。如怀疑手部血流较差,可用超声多普勒测定尺动脉血流速度。此外,腋、肱、尺、股、足背和颞浅动脉均可直接穿刺置管测压。

3. 置管技术

一般选择经皮动脉穿刺置管,特殊情况下也可直视穿刺置管。经皮穿刺置管常选用左侧桡动脉,成人用20G外套管针,患者左上肢外展,腕部垫高使腕背伸,铺巾消毒。穿刺者左手摸清动脉搏动位置,右手持针,针体与皮肤呈30°~45°角,针尖抵达动脉时可见针芯内有鲜红血液,将套管针放平减少其与皮肤夹角后,继续进针约2mm,使外套管也进入动脉,此时一手固定针芯,另一手捻转推进外套管,在无阻力的情况下可将外套管置入动脉腔内。然后拔出针芯,外套管连接压力监测装置,多为压力换能器,进行动脉压力及波形监测分析。小儿、肥胖或穿刺困难者用超声引导穿刺置管。

4. 注意事项

①有创直接血压测压较无创测压高5~20mmHg。②必须预先定标零点:将换能器接通大气,使压力基线定位于零点。③压力换能器应平齐于第4肋间腋中线心脏水平,低或高均可造成压力误差。④压力换能器和放大器的频率应为0~100Hz,测压系统的谐频率和阻尼系数为0.5~0.7。阻尼过高增加收缩压读数,同时使舒张压读数降低,而平均动脉压变化较小。仪器需定时检修和校对,确保测压准确性和可靠性。⑤测压径路需保持通畅,不能有任何气泡或凝血块。经常用肝素盐水冲洗,冲洗时压力曲线应为垂直上下,提示径路畅通无阻。⑥测压装置的延长管不宜长于100cm,直径应大于0.3cm,质地需较硬,以防压力衰减,同时应固定好换能器和管道。⑦注意观察: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

5. 临床意义

动脉血压反映心脏后负荷、心肌氧耗、做功及脏器和周围组织血流灌注,是判断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组织灌注除了取决于血压外,还与周围血管阻力有关。若周围血管收缩,阻力增高,虽血压不低,但组织血流灌注仍然不足。不宜单纯追求较高血压。

(1)正常值:随年龄、性别、精神状态、活动情况和体位姿势而变化。各年龄组的血压正常值见表2-2。

表2-2 各年龄组的血压正常值

续表2-2

注:小儿SBP=80+(年龄×2),DBP为SBP的1/3~1/2;<1岁SBP =68+(月龄×2)(按mmHg计)

(2)动脉血压组成成分:①收缩压(SBP):代表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主要特性是克服脏器临界关闭血压,以维持脏器血流供应。SBP<90mmHg为低血压;<70mmHg,脏器血流减 少;<50mmHg,窦房结灌注减少,易发生心搏骤停。②舒张压(DBP):与冠状动脉血流有关,冠状动脉灌注压(CPP)=DBP-PCWP。③脉压:脉压=SBP-DBP,正常值为30~40mmHg,代表每搏量和血容量。④平均动脉压(MAP):是心动周期的平均血压,MAP-DBP+1/3 (SBP-DBP)。

(3)有创血压监测的价值:①提供正确、可靠和连续的动脉血压数据;②可进行动脉压波形分析,粗略估计循环状态;③便于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

6. 创伤性测压的并发症

(1)血栓形成与动脉栓塞:血栓形成率为20%~50%,手部缺血坏死率<1%。其原因有:①置管时间过长。②导管过粗或质量差。③穿刺技术不熟练或血肿形成。④重症休克和低心输出量综合征。⑤动脉栓塞发生率:桡动脉为17%,颞动脉和足背动脉发生率较低。防治方法:①用超声测定尺动脉血流。②注意无菌操作。③减少动脉损伤。④经常用肝素稀释液冲洗。⑤多发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应关注病变血管的位置,选择无血管病变的肢体进行动脉压监测,包括无创和有创。避免选择病变侧血管进行动脉压测量,影响血压监测的准确性。⑥发现末梢循环欠佳时,应停止测压,并拔除动脉导管,必要时可急诊手术取出血块等。现采用一次性压力换能器,它带有动脉管路持续冲洗功能,安全性已大大提高。

(2)动脉空气栓塞:严防动脉空气栓塞,换能器和管道必须充满肝素盐水,排尽空气,应选用袋装盐水,外围用气袋加压冲洗装置。

(3)渗血、出血和血肿。

(4)局部或全身感染:严格无菌技术,置管时间最长为1周,如需继续,应更换测压部位。

近年来,动脉压的变异在动态反映容量反应性方面的意义逐渐得到认识。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pressure variation,SPV)和脉压变异性(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以及其他相关测定可预测机械通气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及患者对容量治疗的反应性。SPV及PPV作为动态反映指标更有临床参考价值。目前,此类方法仅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得到证实,在临床的应用还缺少确切的阈值和统一的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