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开口式PICC置管操作及护理(非B超导引下)
(1)根据治疗需要,医生开出PICC置管医嘱及X线检查单。
(2)护士了解治疗方案及疗程,对穿刺部位静脉及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评估。
(3)告知患者或家属留置PICC的目的、风险及需要配合的事项,开展穿刺前患者教育,取得理解与配合,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
(4)正确洗手,戴圆帽、口罩。
(5)选择合适的PICC导管及置管用物:
①PICC穿刺包:穿刺针、PICC导管、孔巾1块、方巾2块、10mL注射器1个、20mL注射器2个、无菌隔离衣、无菌手套2副、皮肤消毒剂(碘伏有效碘1%以上)、无菌透明敷贴、胶带、2cm×2cm纱布1块、4cm×4cm纱布5块、止血带、纸尺、剪刀、镊子、皮肤保护剂、使用说明。
②另备无菌0.9%氯化钠溶液、肝素帽等,必要时备稀释的肝素液(建议浓度:肝素10U/mL)。
(6)查对、核实医嘱及患者。
(7)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患者戴口罩,防止讲话飞沫污染操作野。
(8)选择合适的血管:首选右手贵要静脉。
(9)体位:协助患者摆好穿刺体位,患者平卧,穿刺侧手臂外展与身体呈90°角。如果患者肢体外展困难达不到90°角,尽量外展即可。在拟穿刺侧手臂下铺隔水单,避免消毒液弄脏床单。
(10)确定穿刺点一般在肘窝下两横指处。肘上穿刺置管可避免肘关节活动导致的导管活动及不适,因此,可能时尽量选在肘上穿刺置管。
(11)准确测量置管长度和上臂围
①置管长度的测量:a. 从穿刺点量起,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内缘(在左侧置管同样量至右胸锁关节内缘),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b. 或从穿刺点量起,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再到对侧胸锁关节;c. 或从穿刺点量起,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3cm(右侧置管)或+4cm(左侧置管);d. 对肢体不能外展90°角的患者,可从穿刺点量起,沿静脉走向至同侧的肩峰再至右胸锁关节,再到对侧胸锁 关节。
注意:体外测量的长度永远不可能与体内静脉的解剖长度完全一致,因此要根据自己以往X线检查结果导管尖端的位置调整测量的方法。
②上臂围的测量:测量上臂围要在固定的位置,如穿刺点上10cm处或肘窝上10cm处均可测量,但每次测量必须在同一位置,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可比性。
(12)开包,放入肝素帽。
(13)戴第一副手套:铺巾于手臂下,消毒(先75%乙醇,待干,后碘伏,待干,每种至少3遍),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注意不漏缝。消毒范围:穿刺点上下10~15cm整臂消毒(消毒时助手协助患者抬起手臂),铺大孔巾遮盖患者穿刺臂(包括手掌)、身体及头部。
(14)更换无粉手套(手套有粉要冲洗干净手套滑石粉,避免滑石粉沾染导管引发滑石粉性化学性静脉炎),穿无菌隔离衣。用20mL注射器抽0.9%氯化钠溶液,用10mL注射器抽稀释的肝素液。
(15)0.9%氯化钠溶液预冲导管,撤导丝至所需置管长度再撤导丝1cm,按置管长度剪去多余导管。注意:穿刺针或任何利器始终不要放在导管盒中,以免误伤导管。
(16)取出穿刺针,去除针帽,转动针芯。注意避免按压针心的红色安全按钮。
(17)穿刺:以20°~40°角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即减低角度再进针0.5cm,固定针芯,送外套管,松止血带。
(18)右手撤针芯,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套管针,小鱼际轻按套管头端,减少出血,送导管(注意:送导管时均匀缓慢,镊子不能夹导管过紧)。
(19)当导管送入血管10~15cm时,将套管轻轻退出,撕裂套管,嘱咐患者下巴转向穿刺侧肩膀并尽量贴近胸部(避免导管异位进入颈内静脉),继续送管至所需长度(0点位置),嘱患者头恢复正常体位。
(20)当导管送至0点位置后,抽回血,见回血后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
(21)撤导丝(一次缓缓拉出,导丝不绕圈)、撤孔巾(注意避免污染穿刺野及操作者手套)、固定导管(无张力固定)。
(22)换肝素帽,冲封管。
(23)行X线胸片定位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后进行输液。
(24)穿刺后记录。包括穿刺导管的名称及批号、导管型号及留置长度、上臂围(儿童患者要量双上臂围,以做对比)、所穿刺的静脉、穿刺过程描述、抽回血的情况、固定方法、穿刺日期及穿刺者姓名、胸片结果、患者的主诉等。
(25)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26)PICC穿刺置管的注意事项
①穿刺前应了解静脉走向及静脉情况(必要时先用B超检查穿刺血管,了解穿刺血管有无血栓、堵塞、狭窄等),避免在瘢痕及静脉瓣处穿刺,避免穿刺有PICC置管史并发生静脉炎的血管。
②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放松;穿刺臂热敷或给予热饮料,可帮助静脉充盈。
③穿刺进针角度为20°~30°,在皮下滑行1~2cm再直刺血管,可避免或减少局部出血和导管在血管直接进出,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④不能大力撤导丝,送管均匀缓慢。
⑤不能用镊子过紧钳夹导管。
⑥注意避免穿刺过深损伤神经。
⑦注意避免穿刺入动脉。
⑧穿刺时避免损伤静脉内膜/外膜,以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或渗漏。
⑨退出针芯之前,务必先松开止血带,轻压套管尖端后再撤出针芯,以减少出血。
⑩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使用明胶海绵、弹力绷带局部加压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