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负压吸引器

一、电动负压吸引器

(一)吸引器的构造及作用原理

(1)构造:主要由马达、偏心轮、气体过滤器、压力表及安全瓶和储液瓶组成。安全瓶和储液瓶是两个容器,容量为1 000mL,瓶塞上有2根玻璃管,并有橡胶管相互连接。

(2)原理:接通电源后,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气孔吸出瓶内的空气,并由排气孔排出,这样不断地循环转动,使瓶内产生负压,将痰吸出。

(二)用 物

(1)电动吸引器1台,多头电源插板。

(2)无菌治疗盘内放有盖容器2只,分别盛无菌0.9%氯化钠溶液和消毒吸痰管数根;成年人12~14号,小儿8~12号,气管插管患者6号;无菌纱布、无菌止血钳或镊子、无菌持物钳置于弯盘内盛有消毒液的瓶内。

(3)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拉舌钳、盛有消毒液的玻璃瓶(系于床栏)。

(三)操作方法

(1)检查吸引器各部连接是否完善,有无漏气,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一般成年人吸痰负压0.3~0.4mmHg(0.04~0.053kPa),小儿吸痰0.25~0.3mmHg(0.033~0.04kPa)。将吸痰管置于水中,试验吸引力,并冲洗皮管。

(2)将患者头部转向护士,并略有后仰,夹取纱布,吸痰管与玻璃接管另一侧连接。

(3)插入吸痰管,其顺序是由口腔前庭→颊部→咽部,将各部吸尽。口腔吸痰有困难时,可由鼻腔插入(颅底骨折患者禁用),其顺序是鼻腔前庭→下鼻道→鼻后孔→咽部→气管(20~25cm),将分泌物逐段吸尽。若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可由插管或套管内插入,将痰液吸出。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先将口启开,再行吸引。

(4)吸痰时吸痰管应自下向上,并左右旋转,以吸尽痰液,防止固定一处吸引而损伤黏膜。吸痰管取出后,吸水冲洗管内痰液,以免阻塞。

(5)吸痰中随时擦净喷出的分泌物,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的改变。在吸引过程中,如患者咳嗽厉害,应稍等片刻后再行吸出。

(6)吸毕关闭吸引器开关,弃吸痰导管于小桶内,吸引胶管玻璃接头插入床栏上盛有消毒液的瓶内备用,将患者口腔周围擦净。观察吸出液的量、颜色及性状,必要时做好记录。

(四)注意事项

(1)吸痰前,检查电动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需分别由鼻、口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内吸痰时,应各用1根吸痰管,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播散到下呼吸道。每吸痰1次,更换1次吸痰管。

(3)插管时不可带负压,即反折吸痰管,吸痰动作轻柔,不可上下提插,避免损伤呼吸道 黏膜。

(4)一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秒,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3分钟。

(5)痰液黏稠时,可使用蒸汽吸入,也可向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内滴入0.9%氯化钠溶液或化痰药物,使痰稀释便于吸出。所用的吸痰管,其外径不得超过套管口径的1/2。

(6)储液瓶内的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应超过瓶容量的2/3,以免痰液吸入马达,损坏机器。储液瓶洗净后,应盛少量的水,以防痰液黏附于瓶底,妨碍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