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常用药物

三、常用药物

(一)局部麻醉药

蛛网膜下隙神经阻滞较常用的局部麻醉药有普鲁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其作用时间取决于脂溶性及蛋白结合力。短时间的手术可选择普鲁卡因,而长时间的手术(膝或髋关节置换术及下肢血管手术)可用布比卡因、丁卡因及罗哌卡因。普鲁卡因成人用量为100~150mg,常用浓度为5%,麻醉起效时间为1~5分钟,维持时间仅45~90分钟。布比卡因常用剂量为8~12mg,最多不超过20mg,一般用0.5%~0.75%浓度,起效时间需5~10分钟,可维持2~2.5小时。丁卡因常用剂量为10~15mg,常用浓度为0.33%,起效缓慢,需5~20分钟,麻醉平面有时不易控制,维持时间为2~3小时,丁卡因容易被弱碱中和沉淀,使麻醉作用减弱,须注意。罗哌卡因常用剂量为5~10mg,常用浓度为0.375%~0.5%,多采用盐酸罗哌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隙神经阻滞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故而不推荐使用。

(二)血管收缩药

血管收缩药可减少局部麻醉药血管吸收量,使更多的局部麻醉药物浸润至神经,从而使麻醉时间延长。常用的血管收缩药有麻黄碱、肾上腺素及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常用麻黄碱(1∶1 000)200~500μg(0.2~0.5mL)或新福林(1∶100)2~5mg(0.2~0.5mL)加入局部麻醉药中。但目前认为,血管收缩药能否延长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时间与局部麻醉药的种类有关。丁卡因可使脊髓及硬膜外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将血管收缩药加入丁卡因中,可使已经扩张的血管收缩,因而能延长作用时间;而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使脊髓及硬膜外血管收缩,药液中加入血管收缩药并不能延长其作用时间。麻黄碱、新福林作用于脊髓背根神经元α受体时也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这与其延长麻醉作用时间有关。因为剂量小,不会引起脊髓缺血,故血管收缩药被常规推荐加入局部麻醉药中。

(三)药物的配制

除了血管收缩药外,尚可加入一些溶剂,以配成重比重液、等比重液或轻比重液以利药物的弥散和分布。重比重液的比重大于脑脊液,容易下沉,向尾侧扩散,常通过加5%葡萄糖溶液实现,重比重液是临床上常用的蛛网膜下隙神经阻滞液。轻比重液的比重小于脑脊液,但由于可能导致阻滞平面过高,目前已很少采用。5%普鲁卡因重比重液配制方法为:普鲁卡因150mg溶解于2.7mL 5%葡萄糖液,再加0.3mL 0.1%肾上腺素。丁卡因重比重液常用1%丁卡因、10%葡萄糖液及3%麻黄碱各1mL配制而成。布比卡因重比重液取2mL 0.5%布比卡因或2mL 0.75%布比卡因,加0.8mL 10%葡萄糖及0.2mL 0.1%肾上腺素配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