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MRs)
2025年08月10日
三、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MRs)
(一)MRs的原理
MRs是当前唯一能够研究活体组织代谢与生化指标的非侵袭性技术,其原理是居于原子核的共振频率发生化学位移,经过傅里叶转换成为按频率—信号强度分布的波谱曲线。因为原子核在特定的分子环境中,其精确的共振频率恒定不变,借助共振频率的差异对脑组织感兴趣区(VOI)实行代谢、生化研究及定量分析。当前实行波谱分析的质子除了氢质子(H+)外,还有磷(31P+)、氟(19F)、钠(Na)等,它们能够测定不同类型的物质。例如H+波谱分析能够测量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乳酸(Lac)、胆碱复合物(Cho)、肌醇(MI)、谷氨酸复合物(Glx)、乙酰天门冬氨酸(NA)、肌酸复合物(Cr),以及其他部分氨基酸的浓度;磷(31P+)波谱分析则能够测量大脑ATP的浓度。
(二)MRs在麻醉领域中的应用
有人利用MRs研究丙泊酚麻醉下健康志愿者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活动时发现,静脉推注丙泊酚麻醉后,在感兴趣区(丘脑)内NAA、Glu、Cho明显降低(P<0.05),而GABA在该区域显著升高(P<0.05),Cr无明显变化。同样,孙绪德对犬行恩氟烷麻醉时也观察到感兴趣区(丘脑)内NAA、Glu、Cho明显降低(P<0.05),而GABA在该区显著升高(P<0.05),Cr无明显变化。他们的研究提示麻醉状态下NAA、Glu、Cho、GABA等神经递质均有变化,丘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可能在全麻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