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心苷与麻醉

四、强心苷与麻醉

用强心苷治疗的患者,阿托品常作为术前用药,以防止由于应用胆碱能药、抗胆碱酯酶药以及迷走神经兴奋而产生的心律失常。硫喷妥钠对心肌有抑制作用,可降低心排血量,因而有对抗强心苷的作用。氟哌利多有α肾上腺素能阻断作用、对抗心律失常和稳定自主神经系统作用,可用于应用强心苷的患者。地西泮虽可提高心室的应激阈和加强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效能,但对洋地黄化患者所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无效。在洋地黄化患者,有应用地西泮后出现心室颤动的个别报道。氯胺酮具有拟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可减低心脏对强心苷的耐受性,因此不宜与强心苷并用。乙醚、甲氧氟烷、氟烷均可降低强心苷对心脏的毒性。又因氟烷可延长房室传导系统的不应期而使传导性变慢,故在房室传导障碍或洋地黄化的患者,使用氟烷麻醉时应格外小心。

琥珀胆碱用于洋地黄化患者,容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筒箭毒碱可使这些心律失常消失。接受强心苷治疗的患者,应用泮库溴铵及加拉碘铵可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后者还可能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因为这两种药物有直接或间接的拟交感神经作用,会导致循环中儿茶酚胺含量增加,增加对强心苷的敏感性,易引起心律失常。

低钾血症可诱发洋地黄中毒,凡可降低血清钾的药物和措施都可降低对强心苷的耐受性,因此,麻醉中对于使用强心苷的患者应用呋塞米(呋喃苯胺酸)等利尿药和羟丁酸钠时应引起警惕。过度通气所致的呼吸性碱中毒也可使血清钾降低,对洋地黄化的患者也可诱发心律失常,所以,对洋地黄化的患者麻醉期间应避免不适当的过度通气而致的呼吸性碱中毒。高钙血症能加剧强心苷毒性,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故大量或快速输血后使用钙剂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