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阻滞操作技术

三、阻滞操作技术

采用经骶法实施骶神经阻滞时,患者取俯卧位,髋部下面垫一个枕头。触摸两侧的髂后上棘前缘和骶骨角并做标记。在阻滞侧的骶骨角上外侧做1个局部麻醉药皮丘,在髂后上棘内下方1cm处做另外1个局部麻醉药皮丘,在两个皮丘连线的正中点处做第3个局部麻醉药皮丘。这3个皮丘分别标记第2、第3、第4骶后孔。在第2、第3、第4骶后孔连线上,于第2骶后孔上方1~2cm处即为第1骶后孔,不存在第5骶孔。S5神经位于各骶孔连线上第4骶后孔的下方1~2cm处。

由于骶骨上部表面覆盖的软组织层较厚,因此所需的穿刺针比骶骨下部节段要长。满意阻滞S1~3神经通常需要长8~10cm的22号穿刺针,骶骨下部节段阻滞需要长5cm的穿刺针。由于第2骶后孔容易定位,因此一般首先在此部位进行操作,这有助于确定其他骶后孔的位置。将穿刺针刺向骶骨后面并稍偏向内侧,碰到骨质后停止进针。然后后退穿刺针并重新刺入,直至经骶后孔进入骶管。穿刺针进入第1骶后孔的深度为2~2.5cm,以下各节段依次减少0.5cm。将穿刺针自骶后孔推进至骶前孔,穿刺针进入的深度亦大致反映了该距离。X线透视应证实穿刺针的前端是位于骶骨前缘和骶前孔内。

证实穿刺针位于正确位置后,注入局部麻醉药液。在第1骶后孔处通常需要注入局部麻醉药液5~7mL,以下各节段依次减少1~1.5mL。穿刺操作中亦可采用周围神经刺激器来提高骶神经阻滞的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