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与麻醉

一、抗高血压药与麻醉

这类药物种类多,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利血平等萝芙木制剂主要是使儿茶酚胺储存耗竭,用药后在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因此,20世纪60年代曾主张术前用过利血平或其他耗竭儿茶酚胺药物的患者,应停药2周再施行麻醉和手术。但后来的研究确认麻醉过程中血压下降,主要应考虑高血压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心血管调节功能差,而并非完全由抗高血压药与全身麻醉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相反,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如术前停用降压药,易出现血压反跳、急剧升高的情况,甚至有引起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潜在的危险,且处理上远较低血压处理困难。所以,近年来意见已接近一致,即认为抗高血压药应继续用至术前。在麻醉处理上,应按高血压患者的要求用药。一旦出现血压下降,应及早用血管活性药,一般采用去氧肾上腺素或甲氧明。

利血平和α甲基多巴可耗竭中枢神经系统储存的儿茶酚胺,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降低氟烷的MAC。可乐定(clonidine)可激活中枢节前α2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显著增加吸入麻醉药氟烷的麻醉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