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神经阻滞的管理

三、硬膜外神经阻滞的管理

(一)影响阻滞平面的因素

1. 药物容量和注射速度

容量愈大,阻滞范围愈广;反之,则阻滞范围窄。临床实践证明,快速注药对扩大阻滞范围的作用有限。

2. 导管的位置和方向

导管向头侧时,药物易向头侧扩散;向尾侧时,则可多向尾侧扩散1~2个节段,但仍以向头侧扩散为主。如果导管偏于一侧,可出现单侧麻醉,偶尔导管进入椎间孔,则只能阻滞数个脊神经根。

3. 患者的情况

婴幼儿、老年人硬膜外间隙小,用药量需减少。妊娠后期,由于下腔静脉受压,硬膜外间隙相对变小,药物容易扩散,用药量也需减少。某些病理因素,如脱水、血容量不足等,可加速药物扩散,用药应格外慎重。

(二)术中管理

硬膜外间隙注入局部麻醉药5~10分钟内,在穿刺部位的上下各2、3节段的皮肤支配区可出现感觉迟钝;20分钟内阻滞范围可扩大到所预期的范围,麻醉也趋完全。针刺皮肤测痛可得知阻滞的范围和效果。除感觉神经被阻滞外,交感神经、运动神经也被阻滞,由此可引起一系列生理扰乱。同蛛网膜下隙神经阻滞一样,最常见的生理扰乱是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因此术中应注意麻醉平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