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波形

五、正常心电图波形

正常心电图波形图如图14-1。

图14-1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1. P波

代表左、右心房的激动。正常P波时间0.06~0.11秒,平均0.09秒,高度为0.22~0.25mV,形态为钝圆形。

2. QRS波

代表心室肌的除极过程。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秒,很少到0.11秒。

正常Q波比较狭小,宽度不大于0.03秒,深度不超过同一导线R波的1/4。从异常Q波出现的导联,常可帮助心肌梗死的定位。

3. T波

代表心室肌的复极过程。正常情况下T波上升支较缓慢,到达顶峰后下降比较迅速,因而上下支不对称。

T波电轴常和QRS波电轴一致,即QRS主波向上,T波直立;QRS主波向下时,T波也倒置。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高度不大于0.8mV,但也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4. U波

U波出现在T波之后0.02~0.04秒间,正常高度0.05~0.2mV,宽度0.12秒,方向大多与T波一致。U波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血钾过低,出现倒置或双相的U波常见于冠心病或高血压心脏病伴心力衰竭。

5. P-R间期

代表自心房肌开始除极到心室肌开始除极的时间。正常时间为0.12~0.20秒,与心率有一定关系,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6. ST段

指QRS波终点和T波起始点间的距离。正常ST段接近等电位线,因而呈一水平线。常受心率影响,心率越快,ST段越短。

正常人ST段抬高较为常见,肢体导线可上抬0.1mV,但ST段压低不应大于0.05mV。出现下斜型或水平型以及背上曲抬高均属异常。

7. Q-T间期

指QRS波群起始到T波终止的一段时间,代表心室肌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总时间,与心率有密切关系。Q-T间期延长最常见于心肌炎、慢性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血钙过低时的Q-T间期延长突出,表现在ST段的延长。血钾过低所致Q-T间期延长,表现在T波的展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