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造口狭窄
指造口紧缩至直径小于1.5cm。具体预防与处理措施如下:
(1)将润滑剂涂于小手指后,轻轻插入造口,深度为2~3cm,保留5~10分钟,每周一次,如小指无法进入则可考虑手术。
(2)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3)如造口狭窄并发肠梗阻,应禁食就诊。
2. 造口回缩
指造口内陷低于皮肤。具体预防与处理措施如下:
(1)造口回缩者可选用凸面的底板,以抬高造口基底部。
(2)可选用护肤粉、防漏膏等以保护造口周围的皮肤。
(3)如患者过度肥胖,可考虑减轻体重。
3. 造口水肿
指造口肿大、呈淡粉色、质地结实。具体预防与处理措施如下:
(1)轻度水肿时卧床休息,重度水肿时可用硫酸镁湿敷。
(2)造口袋底板开口要略大于造口尺寸。
(3)使用腹带的患者不可过紧。
4. 缺血坏死
指由于造口部位肠血液的血液循环障碍,48小时内黏膜缺血坏死。具体预防与处理措施如下:
(1)轻度坏死:指坏死组织的范围不超过造口外中1/3,可等坏死组织自行脱落愈合。
(2)中度坏死:指坏死组织的范围不超过造口外中2/3,如不再扩展,可清除坏死组织,待肉芽生长。
(3)重度坏死:指造口黏膜全部漆黑,需行急诊手术,重建造口。
5. 造口出血
指术后72小时内,造口黏膜与皮肤连接处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血。具体预防与处理措施如下:
(1)清洁造口时需选用软质布料。
(2)一旦发生造口出血,可用纱布压迫止血,出血量大时可缝扎止血。
6. 造口脱垂
指造口肠袢自腹部皮肤过度突出,超过3cm。具体预防与处理措施如下:
(1)患者可戴手套平卧,用0.9%氯化钠溶液纱布盖住造口,将脱垂的造口缓缓回纳入腹腔。
(2)避免剧烈运动及提重物。
7. 粪水样皮肤炎
造口周围的皮肤因接触粪水而发红、破溃、有渗液,常伴有疼痛。具体预防与处理措施如下:
(1)造口黏膜要高出皮肤,有回缩者选用凸面底板,减少粪水的渗漏。
(2)底板内圈大小要适宜,不可过大,以免导致造口周围的皮肤暴露和损伤。
(3)如造口下方皮肤不平坦,粘贴造口袋后保持10~15分钟,并用手轻压,利用体温增加粘贴的牢固度。
(4)底板的使用一般不要超过7天。
8. 造口旁疝
由于各种原因使小肠或结肠经造口旁脱出,造口旁出现肿胀,站立可见,平卧消失。具体预防与处理措施如下:
(1)可用造口腹带加强支持,佩戴时可将旁疝回纳,进餐时及餐后1小时可除去不用,以减轻饱胀感。
(2)治疗慢性咳嗽,咳嗽时可用手按压造口进行保护。
(3)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9. 尿酸结晶
为泌尿造口所特有,指造口周围皮肤形成褐色或灰色的结晶附着,可伴轻微出血。具体预防与处理措施如下:
(1)更换底板时先用白醋与水按1∶1的比例擦洗,后用清水清洗干净。
(2)让患者摄入充足水分,每天饮水2 000~2 500mL。
(3)可服用维生素C(每天4g)酸化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