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手术体位及摆放方法

三、常见手术体位及摆放方法

(一)仰卧位

仰卧位为最常见的体位,适用于腹部、额面部、颈部等手术。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上下肢做适当的固定。上肢外展不超过90°,以免臂丛神经受损,为了使手术部位显露良好,有的还要从背侧垫高局部。例如,颈后和肩后加垫,使头部后仰进行肝胆和脾的手术,垫高腰背或提高手术的桥架,使季肋部前凸。包括水平仰卧位、垂头仰卧位、上肢外展仰卧位等。

1. 水平仰卧位

适用于胸、腹部、下肢、颅脑等手术。

方法及步骤:

(1)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

(2)双上肢外展不超过90°,用约束带轻轻固定双前臂(如为颅脑手术应将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用背下放置的中单固定肘部)。

(3)双下肢伸直,双膝下放一软垫,以免双下肢伸直时间过长引起神经损伤。

(4)约束带轻轻固定膝部。

在肝、胆、脾手术时,术侧垫一小软枕,摇手术床使患侧抬高15°,使术野显露更充分;行前列腺摘除术、子宫癌广泛切除术时,在骶尾部下面垫一软枕,将臀部稍抬高,利于手术操作;下肢手术只固定健侧膝部,患肢应放在约束带上利于手术操作。

2. 垂头仰卧位

适用甲状腺、颈前路术、腭裂修补、全身麻醉扁桃体切除、气管异物、食管异物等手术。

方法及步骤:

(1)双肩下平肩峰垫一肩垫,抬高肩部20°,头后仰。

(2)颈下垫一圆枕,防止颈部悬空。

(3)头两侧置小沙袋或头圈,固定头部,避免晃动,术中保持头颈部正中过伸位,有利于手术操作。

(4)放置器械升降托盘代替头架。

(5)患者背下垫一中单,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中单固定肘关节部位。其余同“水平仰卧位”。

颈椎前路手术,头稍偏向手术对侧,以便手术操作;全身麻醉扁桃体切除,手术床头摇低5°~10°。

3. 斜仰卧位(45°)

适用于外侧入路、侧胸前壁、腋窝等部位手术。

方法及步骤:

(1)手术部位下垫一软垫,抬高患侧胸部,有利于术野显露。

(2)患侧手臂自然屈肘、上举,弹性衬垫包好,用绷带将患侧上肢悬吊固定在用治疗巾包好的麻醉头架上(注意:绷带不要缠绕过紧,不要将肢体裸露在麻醉头架上,以免在使用电刀时灼伤)。

(3)健侧置一长沙袋,中单固定,防止身体滑动。其余同“水平仰卧位”。

4. 侧头仰卧位

适用于耳部、颌面部、侧颈部、头部等手术。

方法及步骤:患者仰卧位,患侧在上,健侧头下垫一头圈,避免压伤耳廓;肩下垫一软垫,头转向对侧(侧偏程度视手术部位而定)。其余同“水平仰卧位”。

颅脑翼点入路、凸面肿瘤摘除术,上头架各螺丝旋紧,防止头架零件滑脱,影响固定效果。同时,抬高手术头10°~15°。

5. 上肢外展仰卧位

适用于上肢、乳房手术。

方法及步骤:患侧上肢外展置于托手板或小方桌上(托手板与小方桌应调节与手术床高度一致),外展不得超过90°,以免拉伤臂丛神经。其余同“水平仰卧”。

(二)侧卧位

侧卧位适用于胸部、肾手术。从人体侧方施行手术,如肺叶切除术、肾切除术等,需采取侧卧位。有的是采取“半侧卧位”,躯干背面与手术台面呈45°或120°左右。为保持侧卧位稳定,应适当固定躯干;同时安置固定上、下肢,尤其要注意避免臂丛、桡神经或腓总神经受压。

1. 脑科侧卧位

适用于后颅凹(包括小脑、四脑室、天幕顶)、枕大孔区、肿瘤斜坡脊索瘤手术等。

方法及步骤:

(1)患者侧卧90°、背侧近床沿。

(2)头下垫头圈、一次性中单,下耳廓置于圈中防止受压,上耳孔塞棉花防止进水。

(3)腋下垫一腋垫,距腋窝约10cm,防止上臂受压,损伤腋神经。

(4)约束带固定双上肢于支臂架上。

(5)于背部、臀部、胸部、腹部各上一个支身架固定身体(支身架与患者之间置短圆海绵枕,缓冲对患者的压力)。

(6)上侧下肢屈曲、下侧下肢向后伸直,有利于放松腹部。

(7)两腿之间夹一个大软垫,保护膝部骨隆突处。

(8)约束带固定髋部。

(9)下侧踝关节处置软枕,保护踝关节。

2. 一般侧卧位

适用于肺、食管、侧胸壁、侧腰部(肾及输尿管中、上段)手术等。

方法及步骤:

(1)患者健侧卧位90°。

(2)两手臂向前伸展于双层托手架上。

(3)腋下垫一腋垫,距腋窝约10cm,防止上臂受压损伤腋神经;约束带固定双上肢;头下枕一25cm高的枕垫,使下臂三角肌群下留有空隙,防止三角肌受压引起挤压综合征。

(4)耻骨联合(防止挤压阴囊、阴茎)与骶尾部各放一个支身架(支身架与身体之间放上短圆枕缓冲支身架对身体的压力)。

(5)下侧下肢伸直、上侧下肢屈曲90°,有利于放松和固定腹部。两腿之间夹一大软垫,保护膝部骨隆突处。

(6)约束带固定髋部:肾及输尿管中段手术,患者肾区(肋缘下3cm)对准腰桥。上侧下肢伸直、下侧下肢屈曲90°,使腰部平直舒展,充分显露术野;大腿上1/3处用约束带固定;铺无菌巾后将手术床先调整至头高脚低位,再将背板摇低(两头的角度分别在15°~30°),再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腰桥的高度。

3. 髋部手术侧卧位

适用于髋臼骨折并发髋关节后脱位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股骨肿瘤切除、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和股骨上端截骨术等。

方法及步骤:

(1)侧卧90°患侧向上。

(2)腋下垫一腋垫。

(3)约束带固定双上肢于托手架上。

(4)耻骨联合(防止挤压阴囊、阴茎)与骶尾部各放一个支身架(支身架与身体之间放上短圆枕缓冲支身架对身体的压力),固定牢靠,以免术中体位变换影响复位效果。

(5)头下垫一软枕。

(6)两腿之间夹一大软垫,约束带将软枕与下侧下肢一并固定(切口在髋部,上侧下肢不约束)。

(三)侧俯卧位

侧俯卧位(45°)适用于胸腹联合切口的手术、胸腰段椎体肿瘤切除术、植骨术、胸腰段结核病灶清除术;侧俯卧位(60°)适用于胸椎及腰椎部后外侧入路的手术、胸椎骨折伴截瘫侧前方椎管减压术、胸椎结核肋骨横突切除和病灶清除术等。

方法及步骤:

(1)术侧向上,身体呈半俯卧位(45°或60°)。

(2)腋下垫一腋垫。

(3)双上肢向前放在双层托手架上,约束带固定。

(4)下侧下肢伸直,上侧下肢屈曲90°自然放松,两膝下放一大软垫。

(5)支身架两个,均放于患侧的胸部、下腹部。支身架与患者之间加放短圆枕挡住患者,保持体位不移动。

(6)患者背侧的腰部、臀部各垫一长沙袋固定。

(7)约束带固定髋部。

(四)俯卧位

俯卧位适用于颅后窝、颈椎后路、脊柱后入路、骶尾部、背部、痔、经皮肾镜等手术。

方法及步骤:

(1)患者俯卧位,头转向一侧或支架于头架上(颅后窝、颈椎后入路、全身麻醉胸椎及腰椎内固定手术)。

(2)胸部垫一三角枕或直接使用弓形架,使胸腹部呈悬空状,保持胸腹部呼吸不受限制,同时,避免因压迫下腔静脉至回流不畅而引起低血压。

(3)双上肢自然弯曲放于头两侧,垫一方形海绵垫。

(4)膝下及足部各垫一大软枕,使踝关节自然弯曲下垂,防止足背过伸,引起足背神经拉伤。骶尾部手术、痔手术,摇低手术床尾约60°,分开两腿,以便充分暴露术野。男性患者,防止阴茎、阴囊受压。经皮肾镜手术不使用弓形架或三角枕,应在腹部放一大的软垫,使腰部平直抬高以利于手术操作。

(五)膀胱截石位

截石位适用于肛门、尿道、会阴部、经腹会阴联合切口、阴道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膀胱镜检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此体位是在仰卧位的基础上,用腿架使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两下肢分开,充分显露会阴部。两腿高度以患者腘窝的自然弯曲下垂为准,过高会压迫腘窝,两腿宽度为生理跨度45°,过大会引起大腿内收肌拉伤。将膝关节摆放正,弯曲度在90°~100°为宜,避免压迫腓骨小头,引起腓骨神经损伤致足下垂。臀部用一长软垫抬高,使坐骨结节超出手术台5~6cm为宜,双腿分开80°~90°。分开过大,腓骨小头压于腿托上,导致腓总神经损伤;过小不利于手术操作。此体位起初用于膀胱结石摘取术,故称截石位。

方法及步骤:

(1)患者仰卧位。

(2)两腿屈髋、膝放于腿架上,腿与腿架之间垫一树脂垫,防止皮肤压伤,约束带缠绕固定,不宜过紧(以双腿不下滑为度)。

(3)两腿高度以患者腘窝的自然弯曲下垂为度,过高可压迫腘窝;两腿跨度为生理跨度(45°),大于生理跨度时,可引起大腿内收肌拉伤。

(4)将膝关节摆正,不要压迫腓骨小头,以免引起腓骨神经损伤至足下垂。

(5)取下手术床尾,检查臀部是否靠近床沿,腰臀下垫一小软垫或将手术床后仰15°,有利于手术操作。

(6)臀下垫一块一次性中单,以防止冲洗液浸湿手术床。

(7)手臂外展不超过90°,用约束带固定。

(六)坐 位

局部麻醉坐位适用于鼻中隔矫正、鼻息肉摘除、局部麻醉扁桃体手术等。

方法及步骤:

(1)方法一:①患者坐在手术椅上;②调整好头架位置,头置于头架上,保持固定;③两手扶住手术椅把手。

(2)方法二:①患者坐在手术床上;②将手术床头摇高75°,将手术床尾摇低45°,整个手术床后仰15°,使患者屈膝半坐在手术床上;③双上肢自然下垂,中单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