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流量吸入麻醉的实施
低流量吸入麻醉是在使用重复吸入型麻醉装置系统、新鲜气流量小于分钟通气量的一半(通常少于2L/min)的条件下所实施的全身麻醉方法。此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增强湿化、减少热量丢失、减少麻醉药向环境中释放,并可更好评估通气量等优点。实施麻醉中应监测吸入O2、PETCO2及挥发性麻醉气体浓度。
(一)低流量吸入麻醉的操作过程
(1)在低流量输送系统中,麻醉药的溶解度、新鲜气流量等可影响蒸发罐输出麻醉药(FD)与肺泡内麻醉药浓度(FA)之间的比值。同时为节省医疗花费,要求对麻醉实行相对精确地控制,麻醉医师可根据气流量、麻醉时间和所选的麻醉药估计各种麻醉在费用上的差别。
(2)根据上述各因素可采取以下麻醉方案:在麻醉初期给予高流量,而后采取低流量;在麻醉早期(摄取量最多的时间段)给予较高的气流量(4~6L/min),继而随着摄取量的减少逐渐降低气流量;麻醉诱导后5~15分钟内给予2~4L的气流量,随后气流量设定在1L/min。如果平均气流量为1L/min,用表4-6中的4种麻醉药实施麻醉达1小时,需要的液体麻醉药量为6.5mL(氟烷)至26mL(地氟烷)。此类麻醉药的需要量相差4倍,而效能却相差8倍,其原因为输送的麻醉药量要超出达到麻醉效能的需要量,输送的麻醉药量尚需补充机体摄取量以及通过溢流阀的损失量。难溶性麻醉药如地氟烷和七氟烷的摄取和损失相对较少,此为效能弱8倍,而需要量仅为4倍的原因,当气流量更低时差距可更小。此阶段除应根据麻醉深度调节挥发器输出浓度外,尚应密切观察麻醉机内部的循环气体总量和PETCO2,使用N2O-O2吸入麻醉时,应连续监测吸入氧浓度,必要时进行多种气体成分的连续监测。
表4-6 在不同气流量下维持肺泡气浓度等于1MAC所需液体麻醉药体积(mL)
(二)麻醉深度的调控
在低流量吸入麻醉过程中,当新鲜气流量下降后,新鲜气体中和麻醉回路内吸入麻醉药浓度之差增加。回路内与新鲜气流中麻醉气体浓度平衡有一定的时间滞后,可用时间常数T表示,如表4-7所示。新鲜气流量越小,时间常数越大。回路内麻醉气体的成分比例发生变化达到稳定滞后时应采取措施及时调控麻醉深度,如静脉注射镇静、镇痛药及增加新鲜气流量等。在麻醉过程中呼吸回路内O2的浓度可下降,其原因有:①新鲜气体成分不变而流量减少;②新鲜气体流量不变而N2O浓度增加;③成分和流量不变而麻醉时间延长。因而在麻醉中必须提高新鲜气流中的氧浓度并予以连续检测。为保证吸入气体中的氧浓度至少达到30%,采取:①设定低流量,50vol.%O2(0.5L/min),以及最低流量,60vol.%O2(0.3L/min);②快速调整氧浓度至最低报警限以上,将新鲜气流中的氧浓度提高10vol.%及将N2O浓度降低10vol.%。
表4-7 时间常数T与新鲜气流量的关系
(三)苏 醒
低流量吸入麻醉时间较长,在手术即将结束时,关闭挥发器和其他麻醉气体的输入,同时将新鲜气体流量加大(4L/min以上,纯氧),便于能迅速以高流量的纯氧对回路系统进行冲洗,降低麻醉气体浓度,尽早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必要时采用SIMV模式以避免通气不足或低氧血症,促使患者尽快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