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静脉注射法

五、静脉注射法

(一)目 的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要迅速发生疗效者。

(2)做诊断性检查,由静脉注入药物,如肝、肾、胆囊等检查需注射造影剂或染料等。

(二)用 物

注射盘、注射器(根据药量准备)、7~9号针头或头皮针头、止血带、胶布,药液按医嘱准备。

(三)注射部位

1. 四肢浅静脉

肘部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腕部、手背及踝部或足背浅静脉等。

2. 小儿头皮静脉

额静脉、颞静脉等。

3. 股静脉

位于股三角区股鞘内,股神经和股动脉内侧。

(四)操作方法

1. 四肢浅表静脉注射术

(1)评估患者的病情、合作程度、对静脉注射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反应;介绍静脉注射的目的、过程,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注射部位组织状态。

(2)准备用物,并按医嘱查对后抽好药液,放入铺有无菌巾的治疗盘内,携物品至患者处,再次核对。

(3)选静脉,在注射部位上方6cm处扎止血带,止血带末端向上。皮肤常规消毒或安尔碘消毒,同时嘱患者握拳,使静脉显露。备胶布2~3条。

(4)注射器接上头皮针头,排尽空气,在注射部位下方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并使其固定。右手持针头使其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将针头与静脉的角度调整好,顺静脉走向推进0.5~1cm后固定。

(5)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胶布固定针头。若为采血标本者,则止血带不放松,直接抽取血标本所需量,也不必胶布固定。

(6)推完药液,以干棉签放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针头后按压片刻,无出血为止。

(7)核对后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必要时做记录。

2. 股静脉注射术

常用于急救时加压输液、输血或采集血标本。

(1)评估、查对、备药同四肢静脉注射。

(2)患者仰卧,下肢伸直略外展(小儿应有人协助固定),局部常规消毒或安尔碘消毒皮肤,同时消毒术者左手示指和中指。

(3)于股三角区扪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予以固定。

(4)右手持注射器,排尽空气,在腹股沟韧带下一横指、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内侧0.5cm垂直或呈45°刺入,抽动活塞见暗红色回血,提示已进入股静脉,固定针头,根据需要推注药液或采集血标本。

(5)注射或采血毕,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分钟,以防出血或形成血肿。

(6)核对后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必要时做记录,血标本则及时送检。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2)穿刺时务必沉着,切勿乱刺。一旦出现血肿,应立即拔出,按压局部,另选他处注射。

(3)注射时应选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且易固定的静脉,并避开关节及静脉瓣。

(4)需长期静脉给药者,为保护静脉,应有计划地由小到大、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选血管进行注射。

(5)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最好用一副等渗0.9%氯化钠溶液注射器先行试穿,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后,再换注射器推药。在推注过程中,应试抽有无回血,检查针梗是否仍在血管内,经常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局部体征,如局部疼痛、肿胀或无回血,表示针梗脱出静脉,应立即拔出,更换部位重新注射,以免药液外溢而致组织坏死。

(6)药液推注的速度,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药物的性质而定,并随时听取患者的主诉和观察病情变化,以便调节。

(7)股静脉穿刺时,若抽出鲜红色血,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压迫穿刺点5~10分钟,直至无出血为止。一旦穿刺失败,切勿再穿刺,以免引起血肿,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忌用此法。

(六)特殊患者静脉穿刺法

1. 肥胖患者

静脉较深,不明显,但较固定不滑动,可摸准后再行穿刺。

2. 消瘦患者

皮下脂肪少,静脉较滑动,穿刺时须固定静脉上下端。

3. 水肿患者

可按静脉走向的解剖位置,用手指压迫局部,以暂时驱散皮下水分,显露静脉后再穿刺。

4. 脱水患者

静脉塌陷,可局部热敷、按摩,待血管扩张显露后再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