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理常规

二、护理常规

1. 麻醉前准备

(1)嘱患者麻醉前禁食≥8小时,术前一天行全身皮肤清洁。

(2)麻醉器械、设备准备: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氧气、吸引装置。

(3)物品、药品准备:成人或儿童硬膜外穿刺包(含穿插针、导管、无菌敷料)、2%利多卡因或其他局部麻醉药;急救药品包括麻黄碱、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4)急救插管用物:麻醉喉镜、气管导管、简易呼吸囊、听诊器。

(5)建立上肢静脉通道。

(6)麻醉开始前测量和记录首次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血压。

2. 麻醉中的护理配合及观察记录

(1)向患者解释麻醉过程,指导患者配合麻醉穿刺。

(2)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位,头部垫小枕,背部紧靠床沿,下颌尽量紧贴胸前,双手抱膝,膝部尽量紧贴腹壁。

(3)按外科手术切口要求行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椎,两侧至腋后线。

(4)连续动态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每10~15分钟记录1次。

(5)观察口唇黏膜、皮肤及术野血液颜色,面罩供氧。

(6)观察记录输血、输液量与尿量、出血量,根据血容量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种类。

(7)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对症护理:

①局部麻醉药全身中毒反应:其症状与处理详见局部麻醉的护理。

②全脊髓麻:为最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呼吸抑制。应加快输液速度,按医嘱使用血管收缩药,同时做好急救插管准备。

③头痛、神经损伤:头痛常出现于硬膜穿破后6~72小时,直立位时头痛加剧而平卧位后好转,此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按医嘱对症处理;穿刺中患者出现触电感或痛感,警惕神经根损伤;下肢疼痛、麻木严重时按医嘱对症处理,2周内多数患者症状缓解。

3. 麻醉复苏期护理

(1)拔除硬膜外导管后消毒穿刺部位周围皮肤,覆盖无菌纱布。

(2)观察下肢活动情况。

(3)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每10~15分钟记录1次。

(4)面罩或鼻导管供氧。

(5)继续密切观察麻醉平面及患者主诉。

(6)外科专科情况及皮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