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家道教思想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熊先生开始关注道家和道教文化,从秦汉史转向老学拓展。熊先生组织他所在的历史文化学院完成了《中国老学史》《中国庄学史》两部历史巨著,确定了老学的历史地位,开庄学研究之先河。
对于《中国老学史》,学术界评价“它是中国哲学史及道家道教哲学诸科师生都应阅读的一个范本”,“是我国研究老学发展的第一部系统专门之作,在道家老学领域的开拓及奠定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范式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但熊先生自己评价这本书时却十分谦虚,他说:“我只是为老学研究抛了一块引玉之砖,尽了一份责任。”作为老学史的续篇,熊先生又带领团队完成了《二十世纪中国老学》一书,对近百年老学发展的历程,分不同阶段和专题进行了系统总结。
2000年,熊先生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专注于庄学的研究,2003年《中国庄学史》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得以出版,被学术界认为“对我们把握中国经典的诠释特性,极有价值”,“为中国哲学及道家文化的研究开拓了新的天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中国老学史》的问世,到《中国庄学史》的完成,熊先生奠定了老庄学研究这一新的学术领域在道家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进入21世纪,如何培养一批怀着虔诚信道之心、能为道教的发展尽责尽力的道教界人士和学者,是近年来熊先生苦思冥想的心头隐忧。
得益于扎实的道家思想文化研究功底,熊先生开始着力于道教文化实践。在他的全力推动下,2002年10月,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成立,中心拥有专、兼职研究人员数十人,其中不乏博士、教授,是一支科研实力雄厚的专业研究队伍。2009年,中心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熊先生为名誉主任。
除了开展道家道教学术研究之外,熊先生还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讲座、电视教学等途径,积极培养道教人才,引导学术界与道教界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如与江苏省茅山道院共同主办出版“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与湖北省道教协会联合编撰了《湖北道教》,并组织举办了“湖北省首届道教文化高级研究班”。从2008年开始,与香港青松观联合举办“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如今已成功办了三届,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用熊先生的话说:“设立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目标是建设一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道家道教文化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如今道教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我很想为道教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