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我定向回到了湖北三峡学院(2000年湖北三峡学院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合并组建为现今的三峡大学)。1997年夏,受三峡学院邀请,熊师与裘锡圭先生一同来到宜昌三峡。在长江的客轮上,雄奇、险峻、秀丽的三峡风光自然是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熊师观赏风景之余,与裘先生相谈甚欢。在船至西陵峡行将到达南津关的一程里,熊师与我谈及我校——湖北三峡学院的情况,不经意中,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询问了解,包括学科专业、师生人数、特色优势,特别是学生情况,如文科学生的分布状况、专业水平、兴趣爱好、就业去向等。

我原以为,这也就是一般地知晓一下基本情况而已,可到了晚上的讲座,方才恍然大悟,熊师看似不经意的询问了解,原是有的放矢呢。这让学生不能不敬佩先生的精实精达。

讲座晚七点在三峡学院中区学术报告厅举行。熊师来到报告厅时,学生们早已到场。在热烈的掌声中,熊师面带我们熟识的微笑健步走上讲台,没有讲稿,更没有现今惯常使用的PPT。对着满堂的学生——主要是中文系的学生,亦有少量的政史系及外语系的学生,熊师声音洪亮,气势如虹,有条不紊,侃侃而谈。他没有讲精深的学术问题,而是结合地方性高校文科学生的特点,从励志、治学、为人等讲开去。熊师针对三峡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乃至专业师生状况等情况,娓娓道来,准确清楚,令人折服。讲座虽非专深的学术思考,但于听讲的学生而言,确实针对性强,实实在在,信息量大,启示性多,自是赢得学生热烈的掌声,受到普遍欢迎。

也就是那次来湖北三峡学院讲学,学校领导接待熊师,席间,熊师对学校领导讲道:“王作新毕业了,回校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让他多做点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工作,学校建设方面的有些事情稍微出点主意,或者提点建议,他还是可以的,至于为官的事就不宜让他去做了。”是啊,记得熊师常说“官可以不做,学问不能不做。”然而,自己后来虽然说不上做了什么官,但也一直有兼任一些行政或学术管理方面的事务,以至于在专业学术方面有愧于老师的教导与期望,这也是我不能不感到遗憾的。想先生已届米寿而不言休,仍担人才培养重任,且不断有高端大作刊行发表,学生感佩不已,愿在先生的感召影响下,学习而有所进步。

最后,借此向敬爱的熊师致以衷心的感谢!敬祝熊师健康长寿!

2020年8月3日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