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我的师公熊铁基先生
汪玉玲
熊铁基先生是我的师公,也是我人生路上的指导老师。先生笃志前行的毅力和淡泊名利的精神,是我在工作中追求的价值方向。
初识先生是在2014年秋季“中国史专题”的第一节课上,他自由的授课方式、幽默的语言风格令我印象深刻。后因在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查阅资料,与先生日渐熟悉。每日申时前后,先生皆会前往研究中心,与我们后辈交流学习方式和日常事务,便为一号楼的快乐时光。古语有云:“言传不如身教。”先生用自己的“春夏秋冬”,激励后辈们做一个“逍遥”的有用人。
先生的学识是渊博的。先生常来研究中心查阅资料,撰写论文并前往各地参加学术会议。一位“80后”的老教授,应该享受着自己安逸的晚年时光,怎么还有精力去做学问?我想这是学者对于学术的毕生追求,是自我的内心信仰,这种信仰伴随着岁月的流淌而日益坚定。先生家里的茶几上摆放着不同的专著和学生论文,与博士生在家里谈论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也是常有的事情。先生不仅对自己的博士生细心培养,对我们后辈的学业指导也毫不吝啬。我的硕士论文是关于齐云山道教的,由于对文献的理解不够深刻,屡遭困境。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论文进度停滞不前,我常在电脑前对着文献资料独自发呆。他了解到情况以后,为我提供分析文献资料的方法,并每日督促我提笔撰写正文内容。毕业前,他还鼓励我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多忙都要记得多看书、写文章,时刻保持着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毕业三年多了,先生的教导依然回响在耳边,恍如昨日,也激励着我不断往前走。
先生的人生观是逍遥的。庄子说,“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是为逍遥。先生淡泊名利,笑对生活百态,亦为逍遥。先生的学术造诣高,在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中成果丰硕,为后继学者所敬仰。但先生素来淡泊名利,不求过多的荣誉和头衔,一心耕耘自己的学术百花园,坚定内心的信仰,享受着内心的逍遥。朴素的外套、简单的家具陈设、粗茶淡饭,这是他的生活。在华师的校园里,常有一个自由的身影和阵阵欢笑声,这是他的日常恬静时光。“逍遥”是大多数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先生却用学术和生活诠释了“逍遥”的本真意义。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我很幸运在华师遇到了熊铁基先生。离开华师后,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直未能忘记他对我的教诲和勉励。如今我也成了一名教师,我也努力给学生传递这种潜移默化并代代相传的精神密码——笃志前行、淡泊名利,这种精神密码亦将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追求。在熊铁基先生米寿来临之际特撰写此短文,愿先生健康长寿、平安顺遂!
2020年8月29日于徽州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