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与先生——熊铁基恩师米寿纪庆

讲台与先生——熊铁基恩师米寿纪庆

刘筱红

每当看到别人喜气洋洋地为导师庆高寿,我心里就企盼自己的恩师康健。天从人愿,恩师熊铁基先生即将米寿,且现今身体康泰,耳目聪明,不敢说生龙活虎,也可称活得意趣盎然。相信米寿之庆只是先生高寿之始,可以期待先生百岁庆寿之宴,“可爱的寿星老头”会笑眯眯地出席。先生米寿之际,虽愚生不能彩衣娱亲(师),且说两个小故事以为恩师寿。

看师兄戴建业的网红视频课,每每会想起四十年前熊铁基先生为我们授课时的感受,如果那时有网络、有抖音,熊先生的网红程度当不亚于戴师兄。1978年春,我负笈求学于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便闻系里有位把课讲得“叔度汪汪千顷陂、恣肆盈溢八极天”的熊铁基老师。但真正能得闻先生的课则是在大三的选修课上。此前系里开的课大多是基础课,老师们兢兢业业、步步推演,课讲得极为严谨,就连课堂上的站位也都拘在讲台八尺之内。升级到选修课,讲课的风格便开始有变化,到熊老师给我们开秦汉史选修课时,第一堂课便把我们上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先生一会儿在讲台之上挥洒,一会儿来到学生中间互动,内容从当下时兴的喇叭裤开始,勾连汉初的黄老之治,思路或逸出天外,或又飞回当下,神游海天,思行八极,最后回归到对秦汉思想的深刻剖析之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先生的课成为我们课后讨论和发表见解最多的课堂。把课讲得如此洋洋洒洒,推衍开去,又收回聚焦,实是令我们大开眼界。及至我自己也站在大学的讲台上,熊先生的课一直成为我学习模仿的样板。

后来受业于先生门下,学习博士课业,先生带领我们去参加了几次学术会议。往事如烟,很多情景已湮没于记忆深处,模糊一片,记不得了,但在这记忆的烟云中,有一个场景鲜明如发生在昨天。那场会议临近结束,主持人宣布,由学会副会长熊铁基先生上台做总结性发言。先生从阶梯教室的梯阶上飘下来,又轻如飞燕般跃上讲台,整个过程如侠如仙。“飘上讲台的熊老师”,是我们这一众学生看客的一致同感,当时及事后,每谈及此,恨不得惊奇拍案。须知当时先生年已六十有余,身手如此敏捷,实属罕见。

另一个故事与我本人相关。有一年先生请安作璋先生来我系讲学,我受熊老师的委托主持这场讲座,介绍完安先生后,我坐在熊老师旁边的座位上。安先生腿脚不便,坐着授课,没有板书。他在讲述中引用了大量的典故,有些典故可能学生也不一定能知晓。所以,我不揣孤陋,很不知天高地厚地主动上台,为安先生的讲课做板书,将安先生讲古史中的典故名称写于黑板之上,然后志得意满地回到座位上。过了一会儿,熊老师小声吩咐身边另一位学生将黑板上的板书擦掉。心粗如我,当时并没有觉察不对,直到次日安先生走后,熊老师才轻轻告诉我,自告奋勇上台为老师板书做得很好,但有个典故写错了。先生的话轻轻落下,但于我却是醍醐灌顶。从此我将其作为教训深深记下,好为人师可,但误人子弟不可。

2020年11月2日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