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活到老学到老
如今,熊铁基依然乐此不疲地在学海中畅游。“近五六年来,我主要在研究道教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道教产生于东汉末的说法影响很大。我之前没有认真思考过,所以也是接受这个观点的。后来读到论述‘方仙道’之类的文章,觉得道教在战国时期可能已经产生,它的起源需要重新讨论。围绕这个问题,我写了一些文章,其中一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了。最近,还有一篇文章已经写完了,正准备投稿。”
思考、研究,然后认真地把对某个学术问题的探究诉诸笔端,对熊铁基而言似乎已经习惯成自然。他现在的生活都很简单,除了日常起居,每天都会花两个小时左右看看书、写写文章。活到老学到老、保持思维的活跃大约也是他长寿的重要秘诀。“我之前想过要不要去养老院,琢磨了一下,好像不行,我这么多书怎么带过去呀。要是只看几本书大概还可以,但是有时候查资料,就得这里看一下,那里翻一下。”老人笑着指了指沙发背后几柜子满满当当的书。
在桂子山上生活了六十多年,熊铁基见证了学校的诸多变化,老人虽有感慨,却也非常豁达。直率坦诚,开朗风趣,性格使然,走在校园里,向熊铁基问候、打招呼的人很多,其中不少都是他的学生。尽管早就从教学一线退了下来,熊铁基还是非常乐意跟学生交流。“不管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博士生,只要学生把文章给我看,我都会仔细阅读,给他们提出修改意见。前几年,我还会给本科生上‘开学第一课’。我很愿意把自己的所知所学分享给大家。”老人诚挚地说。
“做学问这件事情我大概会一直继续下去。十年八年不敢想,三年五年我争取,毕竟年纪大了。现在我的文集,十卷本,正在筹备出版。写前言的时候,我还专门查了下出版作品集到底有什么用,结果就两个字——炫耀。”熊铁基略带戏谑地调侃道,“后来我琢磨了下,我不是为了‘炫耀’著作等身或者自己的学术成就多么斐然,而是希望今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查阅资料更加方便。”
“其实,只要留心,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脑子不停转,保持一颗敏锐的好奇心,才能真正品味到畅游学海的乐趣。这也算是我多年治学的心得之一吧。”熊铁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