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老学发展演进历程

勾勒老学发展演进历程

从《秦汉官制史稿》到《秦汉军事制度史》再到《秦汉文化志》,熊铁基略带诙谐地说,自己在秦汉史领域耕耘了近四十年。跟很多学术同龄人相比,所出著作总计十来部,自认为有价值的不过四五本,撰写的学术论文也就百把篇,远达不到著作等身的级别。不过,让他欣慰的是,他提出了一些有点新意的思考和观点,并对学界相关研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最让老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率先提出并阐释了汉人改造先秦典籍这一问题。熊铁基认为,这是秦史和汉史研究的基点之一,经由此去,可以重新认识很多问题,特别是对于推进传世文献研究来说,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得益于此前扎实的道家思想研究功底,除了秦汉史之外,20世纪90年代,熊铁基开始尝试梳理老子和庄子的学术史,并撰写了我国首部勾勒老学发展演进历程的著作——《中国老学史》。后来,他又在此基础上,用了五年的时间,主持编撰了《老子集成》。这部著作共搜集、整理了265种历代《老子》注疏的文本,为深入开展老学研究夯实了基础。

在熊铁基看来,正因为老子在不同的时代“面貌各异”,所以对历代老学文献的编纂与整理,不仅是一项有益于中国思想文化史、哲学史研究的文献工程,对道教文化的发展与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