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从真情和活力两个角度回忆熊老师的一些往事,虽然零碎,但大致上可以从一些侧面反映熊老师可敬的人品与非凡的学术追求。由于所追述的都是熊老师最近几十年来的事,让我想起日本著述家鹤见祐辅表达过的人生观:“人的一生,就是走向人格完成的历程。人之最可贵的,是老年,因为只有这个时期是他的一生决算期。”“因为我们的一生说到底,是为创造出这可贵的老年所做的准备。”“再也没有比伟大的人物的晚年更美的了,恰如秋日的余晖一样。”通常,人到六十岁退休,会放松节奏,享受生活。而熊老师在六十岁即1993年时,获得“国评博导”资历,成为他人生决算期新的平台。他前六十年的努力,仿佛是为取得这一平台所做的准备和铺垫。此后,他不仅没有放缓奔走的脚步,还更加忙碌。二十多年中,他培养博士生40名,其中不少成为学术界领军人物。他发挥创新精神,开拓出道家道教研究方向,成为历史文化学院学科发展新的生长点。他在秦汉史、老庄学等领域勤奋耕耘,发表了大量深具影响的论著,在大型文献整理编纂活动中发挥了组织和领导作用。他用自己爆发式的成就,印证了剧作家萧伯纳的一句名言:“六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这对我们这些后来退休的学人来说,无疑树立了一个珍惜时光、继续前行的样板,退休后该有多少有意义的事情可干啊!

熊老师人生决算期的精彩场面,有些是我亲眼所见,现在回忆起来仍然令人怦然心动,可惜自己笔力笨拙而难以传神地表述。为拥有如此精彩人生的前辈学者庆祝一番,实在理所当然。我作为熊老师这段人生历程的见证者,对此盛会充满了期待。熊老师米寿纪念活动转瞬将至,想来酒会是少不了的。届时我将与诸多朋友欢聚一堂,称彼兕觥,向熊老师献上心中的祝愿:美成在久,福寿绵长!

2021年元旦于汉口王府花园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