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研究的一项丰硕成果——《秦汉官制史稿》读后

秦汉史研究的一项丰硕成果——《秦汉官制史稿》读后

袁祖亮

安作璋、熊铁基两位先生近年来悉心研究的结晶——《秦汉官制史稿》,不久前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内容宏富、颇具特色的学术性专著,它的出版不仅填补了断代官制史方面的空白,而且在许多方面又有新的开拓,它的出版在中国官制史研究的漫长进程中树立了又一块新的里程碑。

史学界前辈常言,研究历史要有“四把钥匙”,而官制即是其中之一,大凡史学工作者都十分渴望获得和驾驭这把能够启开历史研究大门的“钥匙”,但是又谈何容易。当我们打开史籍,特别是正史,几乎每一页都载有官名,眼花缭乱,令人目眩。如果不了解其设置由来、职权范围、发展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制相维关系,有碍于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深入探讨。而官制之复杂,向称难懂,时置时废,千变万化,职权演变堂奥莫测,远非年代、地名之复杂所能比拟。而尤其是秦汉官制,则更为重要,具有开创性质,它对以后封建王朝的官制设置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渊源关系。正是在这个繁纷复杂而又十分重要、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上,两位教授“金针”明度,以七十余万字的巨著——《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怎能不令人无比欣喜!拜读之余,不觉使人想起了伟大导师恩格斯的一段话:“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去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1]更何况《秦汉官制史稿》的研究对象是百种以上的官吏,作者在“解决这样的任务”时,参阅了上百种书籍,收集了不计其数的资料,反复研讨,探求其来龙去脉、发展变化,并升华到理论的高度,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撰写出一章章一节节学术论文,该是付出了何等艰巨的劳动啊!

综观《秦汉官制史稿》有如下一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