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相关学术活动,感受先生人格和学术魅力
2004年12月18日,“湖北省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道家思想的现代诠释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我时任学校副校长,熊铁基先生任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任,会前他邀请我参加开幕式并代表学校致辞。得到熊先生的邀请,我受宠若惊,深感荣幸,欣然同意。会前,我重新阅读了熊先生的部分著作,研读了学校道家道教文化研究成果,深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所感动。在致辞中,我这样讲道:
道教生于中国,长于中国,与中国文化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中国人的潜意识中,都有道教文化的影子。因此,道家道教文化的重要性正为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道家道教文化的研究也愈来愈引起更多学者专家的重视。可以这样说,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几乎都不能或者不应该回避道教。
道家道教文化研究是我们华中师范大学一个具有良好研究传统的学术领域。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校老一辈学者张舜徽、詹剑峰先生就率先推出了《周秦道论发微》《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以后熊铁基先生又撰著《秦汉新道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熊先生的带领下,我校已形成一个学术梯队稳定合理、中青年学者较突出研究群体,他们通过对历史、哲学、文学、宗教等多个人文学科的交叉与整合,集中力量对道家道教文化做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我校的道家道教文化研究,目前在国内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以“老庄学”为中心的道家道教文化研究是一个能够作出原创性研究成果、特色鲜明、具有发展前途的学术领域。这次道家思想的现代诠释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推动道家道教文化的深入研究、提升我校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促进我校新的研究品牌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我的致辞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熊先生很高兴地对我说:“没有想到你一个学民间文学的领导对学校道家道教研究还这样了解,讲话还这样到位。”我告诉熊先生:“我们做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必须研究中国人的信仰,而道家道教是我们必须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熊先生很热情地说:“今后你在研究中国民间信仰方面遇到问题可以来找我,也许我能给你一些帮助。”我非常感动,立即拜师。
开幕式上熊先生的精彩讲话使我深受启发,他讲道:
道教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它虽然重来世(死后),但尤其重长生(今世)。它既有“阳春白雪”的内容,包含很深奥的哲学、瑰丽的神话、奇妙的方术等,给人高深莫测之感;又有“下里巴人”的生活,包括民间的愿望、民间信仰等,散发泥土气息。对于道教,尽管历来褒贬不一,但是,道教与儒家、佛教在历史上并称“三教”,当前为我国五大宗教之一,在过去和现在都对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研究道家道教对宗教信仰、人生哲学、民间文化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熊先生的启发和帮助下,我更加关注湖北有关道教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俗信仰,曾多次到湖北武当山一带考察当地的民间文化。
时隔近十年的2014年6月2日,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2014年度会议在我校召开。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研究室主任、中国社科院长城学者王卡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刘迅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谢扬举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教授等校外著名学者出席会议。由于我当时是分管学校科研的副校长,熊先生再次邀请我参加会议。这次会议新成立的学术委员会主要组成为:熊铁基教授为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王卡研究员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固盛教授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我代表学校为基地学术委员颁发聘书后致辞,在致辞中我回顾了以熊先生为旗帜的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所取得的成绩:
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10月,在熊铁基先生的带领下,中心近年来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老庄学研究,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得到了学术界较高的评价,其研究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道教研究也在快速发展。……特别是由熊铁基先生担任主编、刘固盛教授担任副主编的《老子集成》共计1100万字,2011年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评价说,《老子集成》是一笔巨大精神财富,对道教和整个中华文化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老子文化的集大成,是老学发展的里程碑式标志;是中国道教文化扩大影响、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介质。……中心与学术界和道教界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心和江苏茅山道院、湖北道教协会、香港青松观、台湾道家三清基金会等保持着紧密联系与合作,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据我所了解,在这十多年中,为了开展道家道教研究,熊铁基先生老当益壮,积极著书立说,经常奔走于海峡两岸及香港,参与各种学术活动,或发表学术演讲,或引领集体讨论,赢得了同行们的敬重。这次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对熊先生及其团队在道家道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熊先生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充满学术智慧的讲话,赢得与会者阵阵掌声。会议茶歇间,一些学者纷纷向熊先生问安求教,不少学生还请熊先生合影签名。这再次让我感受到了熊先生的人格和学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