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非物质文化项目,得到先生亲自指导支持
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品位独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荆楚文化孕育出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地域特色鲜明,作为一种传统的活态文化,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随时都在变化发展,也随时可能消失。这些荆楚先民流传下来的“活化石”,凝结着千百年的智慧,是荆楚文明的底色与基因。因此,保护与传承优秀的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保护湖北优秀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3月,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湖北九通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签订了“荆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音像制品)制作”项目合同。该项目还先后入选湖北省出版基金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项目定位于普通大众欣赏的文化音像产品,既概述地展示荆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貌,又按类别重点展示其中典型的、稀缺性的非遗项目,既揭示其历史性和文化性,也要体现大众性和趣味性。
该项目由我主持并任总导演。由于民俗项目的民间信仰中有武当山庙会、汉阳归元庙会、当阳关陵庙会和嫘祖信俗等项目,我特别邀请熊先生做总片的学术顾问和分片的特别顾问,他欣然答应。在整个民俗项目的设计、文本写作、拍摄制作过程中,我多次向熊先生请教,他都既能站在学术的高度给予方向性把握,也能从操作的细处给予具体指导。
比如,我们在拍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山庙会时,熊先生就给予精心指导。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的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圣地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素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之美誉。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钟灵毓秀的武当山还孕育了武当山庙会、武当武术、宫观道乐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武当山庙会是祭祀真武大帝生辰和飞升的盛大民俗活动,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拍摄武当山庙会时,项目组专题采访了熊铁基教授,他在全面指导后指出:
在道教文化当中,真武大帝诞生在农历三月三日,飞升是在九月九日,每年这两个日子,武当山都会举行大型的庙会,很多道教徒或信仰道教的人士,都会到这个山上来进行朝拜。武当山庙会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大规模的朝山活动形成于元代,在明成祖的极力推崇下达到顶峰。据古书记载,明代的香客有“百万之众”。
他的精要介绍和精辟分析给我们以启发和深思,增添了影视片的学术力量,得到观众的好评。
2017年7月11日,湖北九通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组织召开“荆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精粹”项目评审会,熊铁基先生作为评委参加会议,并作为民俗类项目评委会主席,在会上做了十分中肯的发言。他既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的意义价值和创新创意,又指出了项目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最后他给予该项目的评价是:
该纪录片面向普罗大众,追求知识性、本真性、艺术性、趣味性,既有全局性宏观概览,也有典型性微观刻画;既有代表性传承人讲述展演,也有研究专家采访点评;既有客观的理性呈现,也有主观的情绪渲染。在挖掘非遗项目的本真性、学术性的同时,注重细节的生动传神刻画,既有一般知识的普泛讲解,也有地方性特征的深度展示。
总体来看,民俗组系列纪录片内容准确、线索清晰、叙述流畅、细节生动,揭示了民俗类非遗项目的历史性、文化性及趣味性,挖掘了它们的民俗内涵,展示了它们的价值意义,画面充满美感和质感,视觉震撼力和冲击力强,适合省级及以上电视台播出。
这一评价给我们项目组以很大的鼓舞与鞭策。后来,我们根据包括熊先生在内的专家们的意见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可能做到精益求精。
历经4年的研究、编撰、摄制,《荆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精粹》于2019年由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该系列专题片共13集,由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舞蹈及民俗五大板块组成,从湖北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01个项目中精选52个较有代表性的项目,对每个项目的起源、发展、内容、社会影响及现状进行抢救性发掘与数字化记录、保存,旨在真实、生动、完整地再现荆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展示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经过广泛推荐、专家评审、政府审批,2020年6月,《荆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精粹》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第四届湖北出版政府奖”。
在我得知《荆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精粹》获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熊先生向他报喜,并再次对他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时,他向我们表示祝贺,并表示今后如有需要,他一定大力支持。最后,他开玩笑说:“这个项目我没有收到你们一分钱,奖金是不是可以让我分享一点点?”我一般只管项目研究不管经费支出,我请人查了一下,原来给熊先生唯一的一笔专家评审费,也因账号错误被退回,但先生从没提起。我深知先生的无私,他从不为项目提钱的事,他只是希望能分享我们更多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先生的魅力!
2020年12月13日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