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和乐
眼下,有些名流学问不大但派头不小,不是官员却又满口官腔。要是不幸碰上这种人,年长于己的我便敬而远之,同辈人那更避之唯恐不及。发声作意处处“端着”的“大师”,往往是用傲慢来掩饰心虚,他们酷似柳宗元笔下的“黔之驴”,看上去“庞然大物”,叫起来让人“大骇”。
熊先生为人不立崖岸,也没有“夫子之墙数仞”,让人“不得其门而入”。这一半来自他和乐的天性,一半来自他对自己学术成就的自信。和乐的人不会“端着”,有底气的人不用“端着”。
我拜识熊先生的时候,熊先生已步入老年。他在我脑中定格的印象,就是一个又矮又瘦又敏捷又搞笑的老顽童。一开口两眼就眯成一条缝,一发急尖下巴马上就上扬,再加上那满脸皱纹,那满头白发,我一见到他就特别想笑。从来没有见过他吵架,估计他吵架也会像上演喜剧。
的确,华中师大就是熊先生的舞台,他在这儿演出的许多喜剧让人捧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