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的历史知识来自戏曲、小说和宗教
康香阁:您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已经有五十多年了,积累了丰富的治学经验。您的治学经历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一笔宝贵财富,您的治学方法能给我们青年人从事学术研究带来有益的启发和指导。我想今天谈经历,希望能够追本溯源,从您小时候获取历史知识的经历谈起。作为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您小时候的历史知识是从哪里学来的?
熊铁基: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最近我也正在想这个问题。我们小时候的情况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有电视、电影、报纸,又有广播,各式各样的渠道很多。我们那个时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不用说没有电视、广播,连报纸也很难看到几张。那个时候,青少年的历史知识从哪里来?我想可能有这么几个渠道。
一个就是来源于戏曲、小说。我小时候,家是住在城市里的,城市里有戏院,我就去看了不少戏。到了抗战时期,城市里的环境不安静,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飞机轰炸,我们好多人就跑到乡下去了。在农村里面,有时候一个戏班子在这个村子里面演上十天八天,在那个地方演个十天八天,像赶场子一样,演戏的时候大家就跑过去,去看,去听。我们那个时候的历史知识就是从戏曲中间获取的,比如红脸的关公、花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那都是戏曲上的台词。另外一部分就是看小说,我记得我读高小是在湖南桃源芦花潭乡的平阳小学,我当时就看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那个时候也没有电灯,看到最上瘾的时候,天色越来越暗,眼睛离书越来越近,那是最伤眼睛的时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得到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上的历史知识。这样的历史知识有时候也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就因为受到这些小说、戏曲的影响,在下了课之后,我就整天在想自己将来怎么样当山大王,梦想当山大王的想法就是受戏曲小说的影响。过去说,少不看《水浒》(《水浒传》),老不看《三国》(《三国演义》),看了《水浒》(《水浒传》)就容易造反,看了《三国》(《三国演义》)就容易奸猾。我恰恰就是受这样的影响。你问到历史知识的来源,我想戏曲、小说就是很重要的来源。
另外,历史知识的来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宗教。我们家里不一定信什么教,但是又好像什么教都信。我记得我奶奶去世的时候,家里既请来和尚,又请来道士,请他们一起来念经。像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当时并不太理解,后来读了书之后才知道佛道之间的关系从唐代开始就已是并列的关系了。唐代初年宫廷里面如果有活动,请和尚来多少,就要请道士来多少,要平起平坐,一碗水端平,这是后来读书后才知道的。
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也跟着奶奶和母亲她们到一些尼姑庵里面去,到一些大庙里面去敬神,她们也不是什么佛教徒,就是一般的见神就拜的这种情况。从那些中间我知道了天堂、地狱、玉皇大帝、观音菩萨、阎王、小鬼这样的一些历史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从宗教方面传播的,这些知识的传播是无形的。
康香阁:您从戏曲、小说和宗教当中获取的历史知识,可以说是利用空闲时间从民间获取的,您是在什么时候接触到历史课本的?
熊铁基: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我进入常德隽新中学读初中。那时候的历史课本好像还是从三皇、五帝、尧、舜、禹讲起,把传说中的历史当作真正的朝代来讲,这倒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新中国成立以后,就不同了。我上高中二三年级的时候,就按我们新的观点来讲了,当然新的课本还没有编出来,50年代中后期以后才开始编出这些课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