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熊铁基教授八十华诞
丁原明
熊教授及其引领的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为当今道学文化的繁荣做了重要推动。值熊铁基先生八十华诞之际,笔者谨向他深表敬意和祝贺。
我与熊先生在学术上结缘,始于1981年他在《文史哲》第2期所发表的《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的论文,此文将秦汉间的道家思潮冠名为“新道家”。此观点在当时学界可谓振聋发聩,使人耳目一新,笔者读后更是备受启迪,帮助我厘清了许多感到困惑的学术问题,因为那时我也正在研读《管子》《吕览》《淮南子》等书。后来,我又认真拜读了熊先生于1984年出版的《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一书,这本书对我有醍醐灌顶之效,并成为我撰写《黄老学论纲》的指南。
但是,由于受史志等传统说法的影响,我也曾对熊先生《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论秦汉之际的新道家》论文所提出的新道家观点产生过怀疑或动摇,并在《文史哲》1982年第4期刊登的拙文《论〈吕氏春秋〉及其历史作用》中做了商榷,仍坚持《吕氏春秋》为杂家类著作的观点。熊先生无论在年龄还是本科毕业时间上都长我十余年,他应是我的师辈。然而,他对我与其商榷的论文不仅安然处之,而且还表现出了师辈的大度风范。例如,当我的《黄老学论纲》于1997年出版时,正值熊先生《秦汉新道家》初稿全部完成时。他从《文汇读书周报》看到拙作的出版信息后,随即向山东大学出版社现任总编辑马新教授索取我的《黄老学论纲》阅读。熊先生在其《秦汉新道家》的前言中说笔者的拙作“有几次提到我的《秦汉新道家略论稿》,有同意也有不同意我的观点,其所不同意的,我在本书中加强了论述”[1]。熊先生才思敏捷,学问深厚,他能如此重视拙作,足见其谦逊、包容的心境何等清亮。
我与熊先生的面交,是在2000年后所参加的多次道家、道教学术会议上,他能言善辩,待人诚恳,给我留下了和蔼可亲的学者形象。老子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鄙人借《道德经》这句话,祝愿包容大度的熊先生在生命与学问的征程上,像大道、天地一样长久!
(原载《熊铁基八十华诞纪念文集》,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注释】
[1]熊铁基:《秦汉新道家·前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