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巧用水的技巧
附录 厨房烹饪小窍门
现代家庭,幸福温馨的生活离不开厨房。享受生活、享受美味是每一个人的愿望,而唱好厨房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的交响曲却是相当不易的。这里我们为广大读者精心选编了《厨房烹饪小窍门》,以帮助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
共收录了小窍门133条,门类齐全,条目清晰,随用随查,方便可靠,是千家万户最实用的烹调好帮手。。
一、厨房卫生
CHUFANGWEISHENG
1.厨房白瓷砖去黄渍的窍门
厨房或卫生间的白瓷砖有了黄渍,可用布蘸盐,每天擦一两次,连续擦2~3天后,再用湿布擦几次,即可洁白如初。
2.巧除墙壁上的油污
将滚热的稠面糊汤或浓米汤泼在油污处,或用刷子厚厚地涂上一层。待其干透并在墙壁上起皮时,便会将墙上的油垢粘住,随之开裂落下,露出洁净的墙面。若1次清除不净,可再重复进行。
3.巧除炊具油污三法
a 废茶叶除油污:餐具上的油污,可用废茶叶或挤点牙膏加少许水进行擦拭,再用清水冲洗即可。b 黄酒除油污:器具被煤油污染后,可先用黄酒擦洗,再用清水冲净,即可除味消油。
c 橘子皮除油污:用橘子皮蘸盐擦拭陶瓷器皿上的油污,特别有效。
4.厨房水槽油渍可用盐清理
如果厨房水槽有了污垢而又未备有去油污剂,可以抓两把盐,均匀地撒在污垢上,过一会儿后,用热水冲刷就好了。如果其他清洁剂的泡沫堆积在排水口,只要撒上一把盐,泡沫很快就会消失。水槽四周不易洗刷的小角落,可用废旧牙刷来洗干净。
5.巧除砧板异味二法
a 切肉的砧板用久了,会有异味。洗刷时先用淘米水或豆腐水浸泡10分钟,再加碱和食盐洗刷,然后用热水冲净,即可去除异味。
b 用洋葱或生姜将砧板擦遍,然后用热水刷洗,异味就会消失。
6.除菜刀异味的窍门
菜刀如有异味,可用生姜擦一下,或擦上一点醋,还可用胡萝卜片擦几下,异味即可去除。
7.食醋去手上辣味
切辣椒时,往往会把辣味沾在手上。这时只要用食醋洗洗手,就可去除辣味。
8.木砧板消毒的窍门
a 撒盐消毒:每次用后,刮净板上的残渣。每周在板上撒一些盐,既杀菌,又可防止砧板干裂。
b 阳光消毒:天晴时,把砧板放在阳光下晒一晒,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杀菌。
c 洗烫消毒:把砧板刷洗一遍,病菌数量可减少1/3。如果用开水烫一遍,残存的病菌就更少了。d 药物消毒:用2千克水,加入5%的新洁尔杀菌剂8~16毫升,将砧板浸泡5~15分钟,也可用漂白粉,即5千克水放入漂白粉精片2片,浸泡10~15分钟。
9.巧除电饭锅焦底
电饭锅煮饭有时会出现焦底,一时难以洗净。可在电饭锅内加少许清水(稍浸过焦面),再插上电源煮几分钟,待水沸后焦痕发透,关掉电源刷洗,即可除去焦痕。
10. 铁锅除味三法
a 烧空锅除味:新铁锅有一股怪味。在使用前,用火烧空锅,然后加入热水和菜屑等物煮15分钟,怪味即除。
b 废茶叶除味:铁锅里有腥味,先用废茶叶擦洗,再用清水冲净,腥味即除。
c 筷子可除锅内油渍味:炒过菜的锅,烧开水时会有油渍味,若在开水锅内放1双没有油漆的筷子,油渍味即可消除。
11.巧除碗碟积垢
先用食盐、残茶或食醋擦拭,再用清水冲净即可。
12.去除手上腥味法
洗鱼后可先用肥皂洗手,擦干后在手心中滴两滴风油精,用双手搓匀,最后用水稍冲一下擦干,腥味即可去除。
13. 巧除餐具上的鱼腥味
盛过鱼的餐具在刷洗前,先用干芥末擦拭一下,然后再洗干净,即可除去鱼腥味。
14.餐具消毒的窍门
a 煮沸消毒:将用过的搪瓷、陶瓷类碗、碟、盘及金属类刀、叉、筷子等,洗净后放入锅中,加热将水煮沸10分钟即可。
b 蒸气消毒:将餐具洗净后放入容器内,用高压蒸气蒸,由于温度高,可杀灭一切病毒、细菌,如在压力锅内蒸10分钟,在一般锅内蒸15~20分钟也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经过消毒的炊具、餐具,不要用抹布擦,而应倒放晾干,注意盖好,最好放入碗橱内,防尘防蝇。餐具应定期消毒,每次接待客人后均应消毒。
15.厨房抹布使用的窍门
a 厨房抹布的选用:化纤布不宜作厨房抹布;厨房用的抹布,宜选用纱布或本色毛巾。这样的抹布只要经常消毒灭菌,用来洗餐具对人体无大的
危害,若用化纤布作抹布,就有害无益了,这是因为化纤布上粘附有许多细小的化学纤毛,用它作抹布洗餐具时,难免使这丝纤毛粘附于餐具表面,随食物进入人体,对婴幼儿和体弱老人危害更大。
b 厨房抹布的清洁:厨房用抹布要经常清洗,否则容易繁殖细菌。洗时加入少量漂白剂,洗后晒干即可干净洁白。
雨季时,抹布会发臭,这时要用肥皂水煮滚1次,再以清水洗净、烘干,这样既可消毒,又可除臭。
16.去除锅底黑渍的窍门
炒菜锅、蒸锅等用久后,锅底常常有厚厚的一层黑渍难以除去,如果在使用前先在锅底涂上厚厚的一层肥皂,即使锅底变黑后,轻轻一擦,因肥皂的润滑和保护作用,也可除去。
二、食品的加工处理
SH IPINDEJIAGONGCHULI
1.洗蔬菜的窍门
a 用淡盐水洗菜: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常常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为了消除蔬菜残留的农药,使用1%~3%的淡盐水洗涤蔬菜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b 用淡醋水洗菜:电冰箱并不是保鲜箱,若从冰箱中取出的蔬菜因贮存时间较长而发蔫,可以向洗菜盆内的清水中滴3~5滴食醋,5分钟后再将菜洗净,洗好的蔬菜将鲜亮如初。
2.洗蘑茹的窍门
蘑菇表面有黏液,使泥沙粘上后不易洗净。洗蘑菇时,水里先放点食盐拌和,泡一会儿再洗,就极易把泥沙洗掉。
3.洗木耳的窍门
a 将木耳放在淡盐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然后抓洗,再用冷水洗几次,即可洗除沙子。
b 可在洗木耳的水中加少许食醋,然后轻轻搓洗,这样也可除去沙子。
c 用米汤浸泡,不仅易洗,而且泡过的木耳肥大、松软,烹调后味道鲜美。
4.洗鲜肉的窍门
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肉,上面黏附着许多脏物,用自来水冲洗时油腻腻的,不易洗净。如果用热淘米水清洗,脏物就很容易清除掉。也可拿一团和好的面团,在肉上来回滚动,也能很快将脏物粘下。
5.洗猪肝的窍门
用水冲5分钟,切成适当大小,再放入冷水中泡5分钟,取出沥干,不仅可洗净,而且可去腥味。
6.洗肠、肚的窍门
将肠、肚的污物倒净,翻过来。其内层是黏膜组织,呈绒毛状,起伏不平,污物和胃肠液混合在一起不易洗干净,这里介绍几种清洗窍门:
a 水洗:先用清水把肠肚洗几遍,洗去明显污物杂质,然后用盐、明矾、醋或玉米面反复搓揉,直至将污物黏液搓净,再用水冲洗,最后放些食醋加水浸泡,可清除异味,也利于保存。
b 油洗:将肠肚内翻向外,用清水洗一遍略沥干水后,每个肚或每斤肠放入花生油10克,用双手反复搓揉2~3分钟,再用水清洗,即可将肠肚洗净,
且煮熟后芳香可口。如无花生油可用菜油、豆油等植物油,不可用动物油。
c 干炒:将肠、肚放在热锅上干炒,待污水受热外浸时,取出置清水中清洗干净。
d 葱洗:将肠肚倒干净污物,翻卷过来,然后将洗净的葱捣碎,按葱和肠肚1:10的比例在一起搓揉,至无滑腻感时,再用水冲洗干净即可。
7.洗鱼类的窍门
a 洗鲜鱼时,只要在放鱼的盆中滴入1~2滴生植物油,即可除去鱼上的黏液。
b 将鱼泡入冷水中,加入少许醋,过2小时再去鳞,则很易刮干净。
c 墨斗鱼内含有许多墨汁,不易清洗。可先撕去表皮拉掉灰骨,将墨斗鱼放在有水的盆中,在水中拉出牢头、内脏,再在水中挖掉墨斗鱼的眼珠,流尽墨汁,然后多换几次清水将内外洗净即可。
8.洗螃蟹的窍门
用盐水浸泡洗刷,先将蟹体外的脏物洗净,再放入淡盐水内浸泡,让它吐掉胃内的污物,反复换水,使其自净。
9.洗贝蛤的窍门
可以将贝蛤放到1只盛有清水的盆里,在盆底再放入一块生锈的铁器,贝蛤受到铁锈的刺激,会很快把污泥吐出。
10.洗蛤蜊肉的窍门
将劈好的蛤蜊鲜肉放在竹篮子内,再把竹篮子放在水中用手顺着一个方向旋搅数遍(切忌正反方向旋搅,否则洗不净),然后用清水冲洗一下即可。
11.洗鲜虾的窍门
清洗鲜虾时,用剪刀将头的前部剪去,挤出胃中的残留物。将虾煮至半熟时剥去甲壳,此时虾的背肌很容易翻起,可把直肠去掉,再加工成各种菜肴。
12.切蔬菜的窍门
菠菜、白菜等蔬菜要先洗后切,不要切碎了再洗,否则营养素会流失太多。在切菜时,若合理地选择顺序就可消除遗留在菜板上的气味。如切洋葱、青椒和芹菜时,先切洋葱,然后再切青椒,最后切芹菜,即可消除菜板上的洋葱味。
13.切猪肉的窍门
猪肉的肉质细腻、筋少,若横切,炒熟后就会变得零乱散碎,不成肉丝了。所以猪肉要斜切,这样既不会吃着塞牙,也不会碎散。
14.切羊肉的窍门
羊肉中的黏膜较多,切丝前应将其剔除,否则炒熟后肉烂膜硬,吃到嘴里难以下咽。
15.切牛肉的窍门
牛肉因筋腱较多,并且是顺着肉纤维纹路夹杂其间,如不仔细观察操刀顺切,许多筋就会整条地保留在肉丝内,用这样的肉丝炒出来的菜,就难以嚼烂,显得“老”。所以牛肉丝应当横切。
16.切鸡肉的窍门
鸡肉鲜嫩,顺着肌纤维的纹路切才能保持其形状。
17.切生鱼的窍门
将鱼皮朝下,刀口斜着切入,切起来既干净利落,又能保持形状完好。鱼的表皮有一层非常滑的黏液,所以切鱼时手常常抓不住,切鱼前,先将手放在盐水中略泡,手就能抓住鱼了,此法非常有效。
18.切鱼片的窍门
鱼片一般是用作熘、炒菜肴的。选择新鲜的活鱼是前提,否则鱼肉质地松软、无弹性,切片后容易碎,味道也不好。买回鱼后要及时活杀,洗净,切下鱼头鱼尾,沿脊椎骨平刀剖开,去鱼皮和鱼骨。然后将鱼肉横摊在砧板上,斜刀自上而下切成3厘米长的鱼片,放在容器里,上浆挂糊待用。
19.挤虾仁的窍门
用少许明矾化水,将虾浸泡一会儿再挤虾仁,既容易挤又不会使虾壳带肉。
20.剁肉不粘刀的窍门
剁肉前,把菜刀放进热水里泡3~5分钟,剁肉时,肉末就不再粘刀了。
21.去豆芽豆腥味的技巧
a 黄油去腥法:烧豆芽菜时,先加点黄油,然后再放盐,就能去掉豆腥味。
b 食醋去豆腥法:在炒豆芽时,放少许的食醋,即可去除豆芽的豆腥味。
c 黄酒去豆腥法:在拌豆芽时,先加点黄酒,然后再放点醋,这样拌出来的豆芽就没有豆腥味了。
22.除豆腐豆腥气的窍门
烹制豆腐时,可以将豆腐切成15厘米见方的块,放到开水中煮5分钟,然后捞出来沥干水,这样,豆腥气就没有了。
23.去肉的血腥味的技巧
a 清水浸漂法:如屠宰不当,血放不净,肉会有种血腥味。如用清水浸漂到肉发白,肉的血腥味即可去除。
b 加柠檬汁法:在肉上滴几滴柠檬汁,可消除肉的血腥味,亦可促使肉早些入味。
c 蒜片法:在炒肉时,投入蒜片或拍碎的蒜瓣,可除去肉的腥味。
d 洋葱汁法:将肉切成薄片,浸泡于洋葱汁中,待肉入味后再烹调,就不会有腥味了。对于肉馅,可将少许洋葱汁搅入其中。
24.去猪肚异味的技巧
a 面粉去味:把猪肚用水稍洗后,用面粉擦几遍再用水洗。出锅后放入冷水中,用刀刮去猪肚中白脐衣,用冷水洗到有滑腻感时,臭味就没有了。
b 胡椒去味:用胡椒10余粒,放在小布袋里,与猪肚同煮,便可去除异味。
c 食盐去味:用适量的食盐和少许明矾来洗,很快就可以除去黏液和异味。
d 酒醋去味:先用清水洗猪肠、猪肚,再用醋、酒混合搓洗,然后放入清水锅中煮沸,取出用清水洗净,异味即除。
e 酸菜水去味法:用酸菜水来洗两遍猪肚和猪肠,臭味即可去除了。
f 花生油去味法:用盐水将猪肚洗一遍后,放在盆里,抹层花生油(菜油也可)。浸15分钟后,再用手慢慢揉搓一会儿,用清水冲洗干净,这样猪肚的臭味就没有了。
25.除猪肝异味的技巧
a 牛奶去味法:烹制前将肝血洗净,剥去薄皮,放入牛奶中浸泡3~5分钟,异味就没有了。
b 面粉去味法:如猪肝有秽气,用面粉擦一下就会消失。
26.去猪大肠臭味的技巧
a 明矾去味法:将1汤匙明矾研成粉末,放到大肠上,用布使劲擦,然后翻动几次,最后用清水洗净,臭味就会没有了。
b 植物油去味法:先用盐水将猪肠洗一遍,然后放在盆里,抹上植物油,浸泡15分钟,再用手慢慢搓揉一会儿,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c 灌洗去味法:先用盐和醋洗去肠子上的黏液,然后把肠口小的一头用细绳扎紧,用手指将扎紧的肠头塞入肠内,然后放在水里一边往里灌水,一边翻肠头,把肠内壁翻出来,清除肠壁上的污物。洗净后,再用白矾粉搓擦几下,最后用水冲净即可。
27.去腰子臊腥的技巧
a 割臊去味法:将鲜猪腰洗干净,撕去外层薄膜及腰油,然后用刀从中切成两个半片。将半片内层向上放在砧板上,用左手拍打四边,使猪腰内层中间白色部位突出,用刀由右向左平移,割除白色的腰臊即可。
b 加料去味法:将切成形的腰花放入盆里,取葱白、姜各少许,洗净用刀拍一下放入,再滴入黄酒,浸没为度,约20分钟后,用干净纱布沥去黄酒,拣去葱白和姜,腰花腥味即去。
c 白酒去味法:将猪腰子剥去薄膜,剖开,剔除筋,切成所需的片或花状,先用清水漂洗一遍,盛出沥干,500克猪腰子约用50克白酒拌和捏挤,然后用清水漂洗2~3遍,再用开水烫一遍,捞起后烹调即可。
28.禽肉除血防腥的技巧
宰杀的鸡、鸭若尚未放净血,烧煮后肉色发黑,并有腥味。对此,可用清水将鸡、鸭浸漂至白净再烹制即可。
29.去鸭腥味的技巧
体重在500克以内的鸭子膻气最重,要先除去鸭子尾部的鸭膻,再用清水浸漂清洗,然后再烹调,鸭腥味就小了。
30.去鸡肉腥味的技巧
a 啤酒去腥法:将宰好的鸡放在有盐和胡椒的啤酒中浸1个小时即可除去腥味了。
b 酱油去腥法:将鸡肉浸泡在酱油里,并加少量酒,或在酱油中加生姜或蒜,这样浸泡10分钟左右,腥味就没有了。
c 牛奶去腥法:用牛奶把鸡涂一遍,再用酒(最好加入洋葱或蒜)浸泡一会儿,亦可去除腥味。
d 水焯去腥法:炖鸡前,先把切好的块放在冷水锅中烧开,稍等片刻后捞出鸡块,将锅中的水全部倒掉,换新水再放入鸡块,置火上烧,并加放作料。这样炖出的鸡纯香无腥味。
31.羊肉除膻二技巧
a 炖羊肉时,在锅内放1包用干净纱布包好的茉莉花,即可除去膻味。
b 炖羊肉时,放进一点鲜鱼(每500克羊肉配100克鱼),炖出来的肉和汤极其鲜美。
32.去狗肉膻味的技巧
a 水煮去膻法:将狗肉用冷水煮沸,然后倒去水,再将狗肉切成块状或片状,狗肉经过这样处理后,再烧炒就没有膻味了。
b 煸炒去膻法:起油锅后,把肉块投入煸炒,狗肉中的水分就会不断渗出,随炒随渗,将水除去,直到锅干肉紧即可,取出后再作其他烹调。
c 作料去膻法:将姜、葱、蒜、酒、五香粉等香料或陈皮、砂仁等药材和狗肉一起烹烧,或加进萝卜段,待烧熟除掉萝卜,继续焖烧。
33.去鱼腥味的技巧
a 除黑膜去味法:做鱼时,先把鱼肚内的黑膜洗干净,烹调时再放一点酒或醋,鱼就没有腥味了。b 白酒去味法:鱼洗净后,用白酒涂遍鱼身,1分钟后用水洗去,能除去腥味。
c 温茶水去味法:将鱼放在温茶水中浸泡一下可去鱼腥味。一般1~1.5千克鱼用1杯浓茶对水,将鱼放入浸泡5~10分钟后捞出。因为茶叶里含有的丹宁酸具有收敛的作用,故可减少腥味的扩散。
d 红葡萄酒去味法:先把鱼剖肚,用红葡萄酒腌一下,酒中的丹宁酸及香味可将腥味消除。
e 生姜去味法:做鱼时,先烧一会儿,等到鱼的蛋白质凝固了再添加生姜,去腥效果最好。
f 食糖去味法:在烹鱼时放少许糖,即可去除鱼的腥味。g 橘皮去味法:烧鱼时,放一点橘皮,可去掉鱼腥味。h 牛奶去味法:炖鱼时,在锅里放点牛奶,这样不仅能去除鱼的腥味,而且能使鱼变得酥软而味美。炸鱼前,先将鱼放在牛奶中浸泡片刻,既能除去腥味,又可增加鲜味。
34.除虾腥味的技巧
a 柠檬去腥法:虾在烹制前腌渍时或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少许柠檬汁,可去除腥味,使味道更鲜美。
b 肉桂去腥法:虾在烹前用开水烫煮,并在水中放1根肉桂棒,既可消除虾腥味,又不影响虾的鲜味。
35.分离蛋黄蛋清的窍门
将蛋打在漏斗里,蛋清可顺着漏斗流出,而蛋黄仍会留在漏斗中。
36.蛋清变稠的技巧
在分离好的蛋清中放入几滴柠檬汁可使蛋清变稠。
37.浸泡鱼片的窍门
鱼片要用冷水浸泡一会儿,可去除鱼肉的皮下脂肪。鱼片经过冷水浸泡,质地软嫩,色泽洁白,清爽利落,腥臭异味减轻。鱼片沥干后,腌渍时易于吸收调味品的滋味和糊浆的水分,易于抓匀入味,附着力强;油滑时,糊浆不易脱落,保持鱼片鲜嫩滑润,质感弹性好。但是,在浸泡过程中鱼肉内的水溶性物质和鲜味,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即可。
38.巧发香菇三法
a 糖水浸泡法:香菇在泡发前,先在阳光下晒一下,使得香菇中所含的B族维生素便于人体吸收。然后用清水洗净,随即放入5℃的加有白糖的冷水中浸泡,这样可以减少香菇鲜味的流失。半小时后香菇全部软化后,便可捞出,稍微挤干即可使用。b 冷水浸泡法:将要泡发的香菇择去杂物,放入冷水中浸泡3~4小时,待其涨发后剪去老蒂,洗净沙粒,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c 热水浸泡法:香菇的鲜味是由核糖核酸形成的,核糖核酸只有在60℃以上的热水中浸泡,才能被水溶解成具有鲜味的乌甘酸,用热水泡发效果更好。
39.巧发猴头蘑二法
a 水煮法:将洗净的干猴头蘑放凉水锅里煮2小时,然后加少许熟豆油,再用文火煮2小时即可。b 锅蒸法:将猴头蘑洗净,放锅里蒸3小时即可。
40.发腐竹的窍门
腐竹用温水浸泡才能软硬一致。如用热水泡发,则容易造成软硬不匀,甚至外烂里硬的现象。
41.发银耳的窍门
将银耳放入凉水中浸泡1小时(冬天可用温水),然后去根,去杂质,洗净即可烹饪。
42.巧发木耳三法
a 凉水浸泡法:木耳在生长过程中含有大量水分,干燥后变成革质,如用凉水浸泡,缓缓地渗透,可使木耳恢复到生长期的半透明状,吃起来脆嫩爽口。
b 开水浸泡法:泡发木耳时,可先去除杂质,再用开水泡开,择去根,洗净泥沙即可食用。
c 米汤浸泡法:将木耳放入沸米汤里,盖好盖子,焖0.5~1小时,把木耳捞出,用清水洗净,木耳就发好了。
43.发鱿鱼的窍门
a 碱水浸泡法:先用清水将鱿鱼浸泡1天后捞出。根据鱿鱼的数量,按每500克鱿鱼加50克烧碱的比例将烧碱用清水化开,加适量水(以能淹没鱿鱼为度),把鱿鱼放入浸泡,勤翻动,使其吃碱均匀。待鱿鱼变软变厚时,捞入清水中浸泡。泡发鱿鱼的碱水浓度可根据鱿鱼的老嫩、季节来定。淡黄透明的嫩鱿鱼所需的碱液要淡些,紫色的老鱿鱼所需的碱液要浓些。夏天所需的碱水淡些,冬天所需的碱水要浓些。
b 石灰、碱水浸泡法:泡发前先配制碱液,500克干鱿鱼可用碱500克、石灰150克、开水5千克,放入陶器缸中调和,使碱与石灰溶解,再掺1倍的冷水用力搅和,待其冷却澄清后去渣,备用。泡发前,先把鱿鱼干放入冷水中浸泡3小时左右,捞出后浸泡在配好的碱水里,再泡发3小时左右即可。
44.发鲍鱼的窍门
将鲍鱼放入冷水里泡4~5小时,再下锅煮。将其煮开后,捞入凉水中,加适量硼砂(500克鲍鱼加7.5克)发4~5小时,再捞在锅里,煮开后再捞出,放在凉水盆里加火碱。这样反复几次,至鲍鱼膨胀为止。水发鲍鱼需要连续蒸几次,在蒸第二次时,如加入鸡头、肉骨同蒸,将会增加鲜味。
45.发鱼翅的窍门
将鱼翅放入开水中浸泡,然后再用刀刮去皮上的沙子。将刮好的鱼翅放入盛有凉水的锅里,将锅放在炉火上加热,水开后端下。水凉后,取出鱼翅,脱去骨,再放入冷水锅内,加少许碱。烧开后用文火煮1小时。等用手掐得动时即可出锅,换水漂洗两次,去尽碱味即可烹饪。鱼翅在用火煮发前,先用冷水长时间浸泡,以免在煮发时外表破裂。
46.发海参的窍门
a 保温瓶泡法:先将海参用凉水浸泡1天,然后捞出放入保温瓶,倒入大半开的热水,盖上瓶,浸泡1天。待海参发软即可剖开洗去脏物。如还有硬心,可换水再泡,直至无硬心为止。如海参上有硬皮,须先用火燎去硬皮,否则发不开。
b 小火煮法:将海参放入冷水中浸泡2天回软后下锅煮,水开后用小火煮2小时,捞出剖肚,取出沙肠。再放入冷水中浸泡5~24小时(冬长夏短),再下锅煮软,最后用清水浸泡4~5小时即可。发海参时,水中不可有油和盐。因为油会使海参腐烂溶化,盐会使海参发不透。
c 电烤箱发法:将电烤箱的控温器调至120℃,把盛有海参的器皿盖上一层纱布后放入,烤3~4小时后取出,即可烹饪。
d 开水泡法:皮薄肉嫩的海参可用开水泡浸。海参开肚去肠时,不能碰破其腹膜。如碰破了,容易腐烂。这层腹膜必须在烹制时用清水轻轻洗掉。
47.切辣椒、洋葱防辣眼睛的窍门
a 把辣椒、洋葱放在水里切,挥发性物质便直接溶于水,这样就减少了对眼睛的刺激。
b 把洋葱先放在冰箱中冷冻一会儿,然后现拿出来切,也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c 切辣椒、洋葱时,先将刀在冷水中蘸一下,再切就不会辣眼睛了。
d 切辣椒、洋葱等辛辣蔬菜时,如盛一碗凉水放在旁边,可以缓解挥发性物质对眼睛的刺激,也能使眼睛有清凉舒适的感觉。
48.菠菜去涩的窍门
将洗好的菠菜放在开水中焯烫一下,捞起再炒,即可去掉涩味。经开水烫后,菠菜中的草酸也同时被除掉。在吃菠菜时,不除掉草酸,会使菠菜本身所含的钙质不为人体吸收。
49.番茄去皮的窍门
先洗“热水浴”,再冲“凉水澡”。将其放入盆中,淋浇开水;然后倒去开水,再用冷水淋浇,则可轻而易举地撕去外皮。
50.洗芋头止手痒的窍门
a 手可放在炉火上烤一下,当手上沾着的皂角苷被破坏后,手就不痒了。
b 取1匙白糖放在手心,然后将其抹于双手,并反复搓手掌、手背,手痒的感觉便可逐渐消失。
51.巧除米中沙粒
a 小盆沉沙法:取大小两个盆,将大盆里倒大半盆清水,将米放入小盆,将小盆浸入大盆的水中。小盆来回摇动,不时地将处于悬浮状态的米和水倾入大盆,不要倒净,小盆也不必提起。如此来回几次,小盆底部就只剩沙粒了。
b 盆筛除沙法:取两个盆,其中之一盛有淘洗好的米和适量的水。把盛有米和水的盆端起,缓缓倒向空盆,在倒时手要轻轻地筛动,米在水中浮起,落入下面盆中,最后上面的盆只剩沙粒和少量的米,把米挑出,沙子倒掉,盆中洗净,再重复来回几次,沙子就清除干净了。
52.快速发面
a 食醋催酵发面法:按500克白面加25克醋的比例加水和面,和好后立即加入适量的小苏打,再揉匀就可以上锅蒸了。
b 食盐催酵法:发面时,放一点盐水调和,不仅可使蒸出来的馒头松软可口,还可缩短发酵时间。c 白糖催酵法:冷天用发酵粉发面时加一点白糖,可缩短发酵时间,且蒸出来的馒头口味更好。d 白酒催酵法:如果面还没有发好,又急于蒸馒头,可在面上按一个坑,倒入少量的白酒,用湿布捂几分钟即可发起。若仍发得不好,可在馒头上屉后,在蒸锅中间放1小杯白酒,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松软可口。
53.巧和发面
使蒸出来的面食香甜、松软的和面技巧:
a 酸奶法:用酸牛奶和面,和好后放3分钟,再加入适量的小苏打,这样蒸出来的面食香甜、松软、白嫩,且无奶腥味。
b 啤酒法:和面时,在面粉中加些啤酒(啤酒和水各半),这样蒸出来的馒头将会格外松软。
三、烹饪技巧
PENGRENJIQIAO
1.肉片嫩炒的技巧
将瘦肉片切好,放少许盐、酒、水,加鸡蛋清(用量视肉片多少而定),再用淀粉拌和。然后在锅内放油,用旺火加热,将肉片下锅,用勺子搅散,随即捞起,倒出锅内余油,再加作料炒成即可。无论是肉丝、肉丁还是肉条,均可如此炒得滑嫩可口。
2.炸猪排的技巧
a 炸猪排不缩法:在炸猪排前,先在有筋的地方切两三个口子,然后再炸就不会缩了。
b 炸猪排酥脆法:猪排炸好后放于盘中,再将制好的芡倒入盘中,这样就可以保持猪排脆酥。
3.去肥肉腻味的技巧
a 啤酒去腻法:在烹调时,加1杯啤酒,可去肥肉腻味,吃起来会很爽口。
b 腐乳去腻法:把肥肉切成薄片,加调料炖在锅里,按0.5千克猪肉加一块腐乳的比例,将腐乳放在碗里,加适量温水,搅成糊状,等开锅后倒入锅里,再炖3~5分钟即可食用。用这种方法做出的肥肉再蘸蒜泥,吃起来就不腻了,而且味道鲜美可口,别有风味。
4.烹制猪爪的技巧
a 水晶蹄膏:将蹄爪和生姜、葱和水烧开,添加适量的去皮花生米或黄豆,用文火煨烂,使皮肉分离骨髓溶化,取出蹄爪,剔去骨头后,仍将皮肉放入汤内,捞去葱姜,适量放些盐、糖、味精、酒等调料,煮成糊状,淋上麻油,盛入容器内,冷却凝成冻状倒出切片即成。
b 八戒踢球:猪蹄爪入锅煮烂,加上酱油、糖、酒、姜、葱等调料烹制,猪蹄爪装盘后,用事先做好的肉圆摆在四周即成。
c 咸猪蹄爪:先把鲜猪蹄爪洗净沥干,劈开后,用粗盐腌制四五天后取出,晒三四天,挂在风口贮藏。食用时,洗净加清水烧开,再加酒、葱、姜等,用文火慢煮1.5~2小时即成。
5.将牛肉炒得鲜嫩的技巧
将牛肉剔除筋骨,取精肉切成薄片(切片时要注意牛肉纹路,要横丝切,不可顺丝切),放盐、酒、胡椒粉、蛋清、水(500克牛肉放300克水)、少许苏打粉和糖与牛肉混合搅拌片刻,放淀粉拌匀,再放少许油,腌渍1小时。在锅里放800~1000克油,用旺火加热,牛肉下锅划散,炒匀,倒去余油,再加入作料同炒即成。炒牛肉丝亦可如此操作。
6.煮牛肉易熟烂的技巧
a 表层涂芥末法:老牛肉质地坚韧,不易煮烂。在煮前,可先在老牛肉上涂一层芥末,放6~8小时后,用冷水冲洗干净,即可烹制。经过这样处理的老牛肉不仅容易煮烂,而且肉质也可变嫩。煮时若再放少许料酒和醋(1千克牛肉放2~3汤匙料酒、1汤匙醋),肉就更易煮烂了。
b 加茶叶法:煮牛肉时,先缝一个纱布袋,袋里放进少量茶叶,将纱布袋扎好,放入锅内同牛肉一起煮。这样牛肉熟得快,且味道清香。
c 加山楂片法:牛肉切成块,与山楂片、调料及足量的水一起入锅,最后放盐,牛肉易熟烂。
d 加嫩木瓜皮法:煮牛肉时放些嫩木瓜皮(也可放几个山楂或土豆),牛肉即可熟烂得快。
7.使老鸡鸭肉变嫩的技巧
在煮老鸡、老鸭时,先将其用凉水和少许食醋泡2小时,再用微火炖,其肉就会变得香嫩可口了。
8.使炖鸭味更鲜的技巧
烧鸭子前,应先把鸭子尾端两侧的臊豆去掉。在炖鸭子时,则取猪胰一块切碎同煮,或在锅里放几个螺蛳肉同煮,鸭肉易烂味鲜。
9.鉴别鸡肉生熟的技巧
可采用一看、二摸、三刺的方法:一看,即在保持一定水温的情况下,在经过预定的烹煮时间后,见鸡体浮起,说明鸡肉已熟。二摸,即将鸡捞出,用手指捏一下鸡腿,如果肉已变硬,有轻微离骨感,也说明熟了。三刺,即用牙签刺一下鸡腿,没有血水流出即熟。
10.老母鸡吊汤的技巧
烹调佳肴,离不开高汤,选用老母鸡吊汤最好。如再加上1块瘦猪肉,味道会更鲜美。方法是:先将水烧开,然后将收拾干净的鸡与瘦肉一同放入开水中,待水再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这样吊出来的汤,鲜香清亮,可用于烹调其他菜肴。
11.炒鸡蛋的技巧
a 冷水搅拌法:把蛋打入碗中,加些冷水、作料搅匀再炒,可使炒出的蛋松软可口。
b 滴酒炒蛋法:炒蛋时,如滴几滴啤酒或米酒,搅拌均匀,炒出来的蛋就会松软味香,光泽鲜艳。c 炒蛋滴醋法:炒蛋时,在出锅前加点醋,炒出来的蛋味道鲜美。
12.煮鸡蛋不破裂的技巧
a 冷水浸法:先把鸡蛋放在冷水里浸湿,然后再放进热水里煮,蛋壳就不会破裂了。
b 加盐法:煮蛋时,在水里加些盐或醋,蛋壳不易破裂,且煮熟后也易剥皮。
13.煮茶蛋的技巧
a 残茶法:用残茶叶煮茶蛋味道清香可口。
b 红茶法:用红茶煮出的茶叶蛋不仅色泽美观,而且味道可口。
c 作料法:煮茶蛋前,先将蛋放在酱油、盐、味精、酒、大料及茶叶的卤汁中浸泡2~3个小时,然后再下锅。下锅后在卤汁中再加入桂皮、八角、小茴香等调料煮至断生。捞出后浸入冷水中,将蛋皮磕破,再放回锅里煮沸,用小火煮20分钟后,即可食用。这样煮出来的茶蛋色艳味美。如煮好后在卤汁中多泡一会儿,味道将会更美。
14.煎荷包蛋的技巧
用平底锅煎荷包蛋时,蛋清往往会扩散成一大块,且不规则。若要在平底锅里煎出漂亮的荷包蛋,可找1个矮小的铁皮空罐头盒,去掉上盖、下底,剪掉盖子时,可留一点作把手。煎荷包蛋时,只要把该罐头盒放在平底锅上,把蛋打入罐中,就能煎成漂亮的荷包蛋了。
15.炖鲜鱼的技巧
a 加啤酒法:炖鱼时,放入少量啤酒,有助脂肪溶解,还能产生脂化反应,除腥味,使鱼肉鲜美。b 加红枣法:在炖鱼时,放几颗红枣,既可去鱼腥,又能增添鱼肉和汤的香味。
c 加牛奶法:在炖鱼时,先将要放入的调料用水烧开,然后再将鱼放入锅里,适当加1汤匙牛奶,不仅可除腥味,而且能使鱼肉变得酥软鲜嫩,鱼汤乳白味美。
d 加醋法:炖鱼之前,先将盆放适量的水,再滴几滴醋,把鱼放盆里泡一会儿再炖,这样炖出来的鱼细嫩鲜美。
16.炒鱼片的技巧
a 上浆法:要想炒出的鱼片不碎,首先选的原料要新鲜,最好选青鱼、黄鱼。鱼片炒前先上浆,上浆要匀,最好用蛋清和团粉。炒时要控制好油温,油温过高会使鱼片外焦里生;油温过低,会引起脱浆,一般油温以三四成热为佳。
b 两次炒法:炒鱼片时,鱼片下锅后,当鱼片色泽泛白,轻轻浮起时,即捞出。这时锅内留少量余油,加入葱末、酒、高汤、味精及精盐、水淀粉勾芡后,将鱼片轻轻倒入锅里,翻动几下便可装盘。用此法炒鱼片可不碎。
c 加白糖法:在炒鱼片或做鱼丸时,加些白糖,鱼片和鱼丸就不易碎了。
17.烧鱼入味的窍门
a 煎的时间不要过长。油煎时间长,鱼肉已熟,蛋白质亦凝固了,烧的时间再长,也不易进味。
b 烧鱼之前把鱼腌一下。鱼洗净后,擦去水,撒上细盐,均匀地涂抹鱼身(如果是大鱼,腹内也应涂盐),腌渍半小时。
18.防鱼肉碎的技巧
鱼肉纤维不像家禽那样紧密,烹饪不当就会碎散。a 烧前先炸一下。烧鱼块时裹一层薄薄的面粉蛋黄液即炸衣。炸时油温宜高不宜低,炸到鱼身颜色泛黄即可。
b 烧鱼火力不宜太大,加水不宜多,稍淹没锅中的鱼为宜。汤开后,改用文火慢煨。汤浓有香味即可。
c 尽量少翻动,粘锅时,将锅端起轻轻晃动或放在湿布上,冷却片刻即可。
d 切鱼块时,应顺鱼刺方向下刀。油炸前,在鱼块中放点醋、几滴酒,然后放三五分钟,这样炸出来的鱼块,香而味浓。
e 盛盘时,不要用筷子夹取,应小心倒入盘中或用铲子盛取。
f 防止鱼烧烂,不能加锅盖也不可开大火,且边烧边把汤汁淋在鱼上,可使鱼肉紧缩,不致烧烂。
19.蒸鱼味美的技巧
a 蒸鱼之前,先将鱼身上的水分用干净布抹干,以免其鲜味被冲淡。必须待水烧沸后将鱼放入蒸锅,再加大火力。
b 还可在鱼上放些鸡油,鱼肉吸入鸡油,则更鲜美、滑溜。除用配料外,切勿加食盐,因鱼肉吸收盐分后鲜味会减退。
20.烧鱼不粘锅的技巧
在烧鱼前,在锅中炒一道青菜,如豆芽、空心菜、小白菜等。炒青菜时不放酱油。炒好后将青菜盛出,不用刷锅,把锅烧干后,将油倒入即可。油开后,转动锅,使油均匀铺开,再把鱼放入锅内。这样烧的鱼不仅不会粘锅,而且外表美观,味道鲜美。
21.炒虾的技巧
要想炒虾味道好,在炒之前,可先用泡有桂皮的沸水将虾烫一下,这样炒出
来的虾味道就更鲜美了。
22.炒虾仁的技巧
a 上浆法:用布将虾仁表面的水揩去,放入小盆,按每500克虾仁30克蛋清、25克淀粉、1克精盐的比例加入蛋清、淀粉和精盐,将其抓拌均匀,使粉浆均匀地裹在虾仁表面,然后再下锅,这样炒出来的虾仁鲜嫩饱满。
b 两次炒法:待油四五成热时,将虾仁下锅。等虾仁变白卷曲时,捞出,将锅里的油倒出后,再将虾仁与配料、调料一起下锅,翻炒均匀即可。
23.虾仁上浆的技巧
虾仁挤出后,应放在清水中,用几根竹筷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并反复换水,直到虾仁发白。再将虾仁捞出控干水分,用洁布将虾仁中的水吸干,并加入少许食盐和干淀粉(同时加少许料酒亦可),顺一个方向搅拌,直至上劲为止。这样处理过的虾仁,既便于烹制菜肴,又可贮存待用。
24.蒸蟹不掉脚的技巧
蒸蟹时,蟹受热在锅中乱爬,蟹脚容易脱落。如用绳子把蟹脚缚住,很麻烦。可在蒸前用左手抓住蟹,右手拿1根结绒线用的细铝针(长一点的其他金属细针也可),在蟹吐泡沫的正中外(即蟹嘴)斜戳进去1厘米左右,然后放在锅中蒸,蟹脚就不会脱落。
25.炒菜巧调味的技巧
炒菜时,如用调味酱汁过多,可加少量牛奶,能将其味道中和。
26.如何使菜脆嫩可口的技巧
a 加开水法:炒菜时加点开水,炒出来的菜十分脆嫩。
b 腌制法:在炒黄瓜、莴笋等菜时,将菜洗净切好后,撒少许食盐腌一下,控去水分后,再下锅炒,可使炒出来的菜清爽脆嫩。
c 水烫法:炒蔬菜时,可将蔬菜用开水略烫一下捞出,控去水,放进炒好的肉类主料锅里同炒,这样炒出的菜将会秀色可餐。
d 两锅分炒法:肉炒蔬菜时,可在另一个锅放适量的油烧热,炒蔬菜,下入精盐、味精;蔬菜略炒透即倒入炒好的肉类主料同炒数下倒出。这样炒的菜味道鲜美。
27.炒绿叶菜的技巧
a 水焯法:炒绿叶菜时,如先用水焯一下捞出后再炒,那么炒出来的菜将会保持绿色。
b 急火煸炒法:如用急火热油快炒,那么炒出来的绿叶菜营养流失少,且能保持嫩绿。
28.炒菜花的技巧
a 加牛奶法:炒菜花时,加1小匙牛奶,会使菜花更加白嫩可口。
b 水焯法:炒菜花前,先将洗净的菜花用水焯一遍,然后再与肉片一起下锅炒,这样炒出来的菜花更加白嫩。
29.炒豆芽的技巧
a 边炒边淋水法:由于豆芽鲜嫩,炒时速度要快,断生即可。另外,炒时最好要边炒边淋水,这样就可以避免豆芽发软不脆了。
b 加醋炒法:炒豆芽时,放上一点醋,不仅能使豆芽中的蛋白质凝固,使炒出来的豆芽口感脆嫩,而且在酸性条件下,还可减少豆芽中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的损失。另外,还可以去除豆芽的涩味。
30.巧煮绿豆易熟
a 铁锅炒豆法:绿豆中常常有些“石豆”,不易煮烂。如果将绿豆先在铁锅里炒10分钟,然后再煮,那么不论多么坚硬的绿豆都能很快煮烂。但注意不要炒煳,以免使绿豆汤有股煳味。
b 加入小苏打:在煮干豆(如干黄豆、干绿豆等)时,只要加点小苏打,就较容易把豆煮烂了。
c 保温瓶浸泡法:将挑好的绿豆放进保温瓶里,灌上开水,盖好瓶塞,过3~4小时后豆粒涨大变软,再倒出来下到锅里煮,很快就烂了。
31.炒土豆丝的技巧
炒土豆丝时,若先把切好的土豆丝在清水中洗数次,直至变成白色时捞出下锅,炒至变色后放醋和水、盐,翻炒几下出锅,这样炒出的土豆丝丝丝分开,清爽脆嫩。
32.炸花生米又酥又脆的技巧
炸花生米的正确方法是:把生豆油和花生米同时倒入锅内(油要没过花生米),再用中火将油慢慢烧开,这时用锅铲在锅内搅动花生米,待油烧开的同时,花生米也已炸好,用这种方法炸出来的花生米又酥又脆,且不会炸焦。
33.煮豆腐的技巧
盐水浸泡法:把豆腐放在盐水里泡20~30分钟,再捞出来煮,豆腐不仅滑嫩而且不易碎。
34.焖米饭的妙方
a 加酒焖饭法:此法适用于焖出半生不熟的夹生饭时使用。当发现焖出的米饭夹生后,尽快向锅内加几滴白酒,然后再用文火略焖一会儿便可。
b 加盐焖饭法:此法适用于用陈米焖饭时使用。在焖饭前加入少量食盐,然后用筷子将其搅匀,这样焖出的米饭色泽光亮,似新米焖的饭。
c 加油焖饭法:在盖上锅盖之前,向米水中加入少量食用油,可使做熟的米饭金光闪亮且更加柔软香甜。
35.炒饭三窍门
a 巧炒“番茄饭”:先将洋葱、大蒜炒出香味,然后将蒸好的米饭倒入锅内,加入适量番茄酱和食盐即可炒出别有风味的“番茄饭”。
b 巧炒“香蕉饭”:将米饭炒热后,加入2个剥皮后的香蕉,搅碎混匀,加少许食盐,便可炒出香气浓郁,令人食欲大振的“香蕉饭”。
c 巧炒“鸡汁饭”:用带骨鸡煮熬成浓汤,加入适量淀粉使其调匀成稠汁。用温油将米饭炒至微黄后,再加入鸡汁以及洋葱、熟青豆、生菜叶等,出锅前淋入橄榄油,即可炒出西班牙风味的“鸡汁饭”。
36.煮米粥清香的技巧
煮粥煮到七八成熟时,加入几片橘皮,粥的味道将会清香可口,可与莲子粥媲美。
37.煮粥不溢的技巧
a 滴入芝麻油法:煮粥稍不注意米汤就会溢出来。如果在锅里滴几滴芝麻油,开锅后用中、小火煮,那么再沸也不会溢出来了。
b 温水下锅法:煮粥时,先将米淘洗干净,待水半开时(水温50℃~60℃)再下米,即可防止米汤溢出来。
c 加笼屉法:在煮粥的锅上加一层金属的笼屉后再加盖,便可放心地煮粥,无须揭盖,米汤也不会溢出来。因为米汤升温沸腾上涌时,遇到温度较低的笼屉及其上方较冷的空气便会自行回落,米汤如此反复升降而不溢出锅外,用此法煮粥时,还可顺便在笼屉上热些馒头和菜等食物。
38.巧擀面条
a 瓶子擀面法:擀面条时,如果一时找不到擀面杖,可用空玻璃瓶代替。用灌有热水的瓶子擀面,还可以使硬面变软。
b 加盐和面法:夏季擀面条时,在和面的水中加少量的食盐,不仅在短时间内不易发酵,而且可使擀出来的面条筋道。
39.巧煮挂面
煮挂面时,不要等水开再下挂面,当锅底有小气泡往上冒时就可下挂面。挂面下锅后,搅动几下盖好锅,烧开后适量添些凉水,等水沸了即熟。这样煮挂面速度快,面条柔软而汤清。
40.巧解面条粘连
若面条结成团,可以喷一些米酒在面条上,面条团就能散开。
41.做打卤面的技巧
打卤面是指用清汤和各种原料做好卤,浇在面条中拌和食用。一般为鸡蛋肉片卤,每250克面条要用鸡蛋(半个)、猪肉片(约25克)、海米、木耳、黄花、味精、酱油、盐、清汤、淀粉、芝麻油等。具体做法是:将肉片略炒,放入清汤、海米、木耳、黄花、酱油、盐、味精等,烧开,撇去浮沫,用淀粉勾芡,再将鸡蛋打散淋上,鸡蛋花一浮起,加点芝麻油,即成打卤汁。
42.怎样做家常饼
家常饼一般为100克一张,每500克面粉掺水250~300克和适量的盐和成面团(水的温度,有的是用一半开水烫,一半冷水或温水调,两块揉在一起;有的是开水烫面,冷水“扎”面,“扎”至不粘),用溜大条的方法,使其变得柔些。将揉匀的面搓成条,下成100克一个的小剂,每个小剂用擀面杖擀成长方片,刷上芝麻油,由外向里叠起来,拿住头抻长,由一头向里卷(或两头向里对卷),盘成螺丝转圆形,用擀面杖推拉成圆饼形。锅中淋入少许油,把擀好的饼坯先烙一面呈浅黄色,翻个再烙另一面(翻个时饼上刷点油)烙熟后,先用手拍松软一些,再用手把层次搓开,使其外焦里软,筋道适口。
用家常饼制法加些配料,可制出很多品种,如葱花饼、脂油葱花饼、麻酱饼、清糖饼等。
a 葱花饼:每500克面粉约用100克葱花,将葱花、盐和油拌好(加油拌可包住葱花水分),有的还加些花椒面;下剂,擀成圆片后,刷上油,将葱撒匀,卷好,擀圆。烙的方法与家常饼同,但用中火,将两面烙呈金黄色出锅。
b 脂油葱花饼:其他同葱花饼,只是在葱花中加猪板油丁(用量比葱花略少),拌匀,制成饼后烙制。其特点是:外焦里嫩,香而不腻,口味醇美。c 麻酱饼:其他同葱花饼,不用葱花,改用麻酱,麻酱要稍加点水或油和盐调和,擀成圆片后,均匀涂抹麻酱,卷起,抻长,盘卷,再擀成圆形;烙时注意不要烙得太干。其特点是:香酥、柔软。d 清糖饼:有的叫家常糖饼,制法和家常饼同,只是用料不同。清糖饼投料标准为:500克面粉,用糖150克、水300克和芝麻油15克。具体制法是将糖、芝麻油加些干粉混合均匀成糖馅;面粉和水(不加盐)调成面团,溜大条,下剂子,再擀圆片,刷油。糖馅放在一边,卷起,盘成圆剂,用手按圆。上锅烙时,先用旺火烙至外皮稍有硬壳,改用中火烙熟。其特点是:外皮酥脆,内部嫩,甜香适口,不粘牙。
43.做锅贴的技巧
a 做锅贴时,制皮、制馅心、包捏均和做蒸饺相似,不同的主要有两点:一是用“四六”面,即用四成烫面和六成凉水面揉和在一起;二是采用煎熟的方法,底壳脆香,面皮柔润,别具风味。
b 锅贴的形状,多数为月牙形,也有做成牛角状的。煎制的具体方法是:将平锅烧热,刷油,把锅贴整齐排列,摆入锅内,稍煎一会儿,加入适量凉水,盖好锅盖,用中火焖;待水快干时,洒些稀浆(用水和少许面粉调和而成),再盖锅盖;待水浆快干时,揭盖,再洒些,盖盖煎,要不停地转动平锅,使之均匀受热,防止部分烧焦,待有喳喳声响,感觉香味扑鼻,锅贴呈金黄色时,可揭盖按按面皮,如皮柔软有弹性,即熟,用铁铲从底铲进,出锅装盘即成。
44.巧和烙饼面
如烙葱油饼或甜面饼,和面时可在面粉中掺一些啤酒,这样烙出的饼将会又香又脆,还有点肉香味。
45.巧和饺子面
a 饺子皮不破:和饺子面时,在500克面粉中打入1~2个鸡蛋,加适量水将面和匀。将和好的面放在面盆中,盖上湿布放5~6分钟,然后再擀面、包饺子。这样面柔和,包好的饺子也不会粘连和破皮。b 五彩饼皮:先将菠菜、芹菜用沸水烫一下,去掉涩味,然后将菠菜、芹菜、胡萝卜切碎,分别煮成浓汤,捞出菜后,用温菜汤分别和面,3块面将分别呈翠绿、黄绿、橘红色。再根据用餐口味,调拌4种饺子馅,包出形状不同的水饺,煮熟装盘后,将会有橘红、黄绿、翠绿和白色4种水饺,色彩鲜艳,形状各异。
46.拌馅不出水三窍门
由于包饺子、馄饨的馅里不能有过多菜汁,人们都习惯于把水分较多的蔬菜挤汁后再拌馅。这样既丢弃了许多营养物质,也因馅里汁少而乏味。
a 预备做馅的蔬菜要洗净、晾干后再切碎入馅。
b 可把洗干净晾干的菜切碎,倒入锅中,浇上食油,轻轻拌和,再倒入已加过调料的肉馅,拌匀,馅内即不再泛水。这是因为碎菜先拌上油,被一层油膜包裹,遇到盐就不易出水了。这样拌馅包出的饺子,吃起来鲜嫩可口。
c 调制饺子、馄饨馅时,要慢慢往肉馅中加些水,并用筷子朝一个方向搅动,待肉馅变得比较稀时,再加些盐搅一会儿。馅的瘦肉多,可多加水,肥肉多则应少加水。然后再将剁好的菜和肉馅一起拌匀,放入菜后不要多搅,否则会出汤。这样拌出的馅成团不散,吃起来松软、鲜嫩。如果放入的菜馅水分大,可在肉馅中不加水或少加水,这样菜馅中出来的水分被肉馅吸收,饺馅不易出水。
47.剁肉馅的窍门
剁肉馅时,只要在肉里倒少许酒,剁起来肉末就不会粘在刀上了,既快又省力,而且成菜味道也香。
48.炸肉酱的技巧
先用旺火和热油将葱姜炝锅,煸炒肉丁。然后将大酱倒入锅中,用小火煸炒,并不断翻腾,使之受热均匀。在要炸好时放少许糖和料酒,以除异味,增色助香。这样炸出来的肉酱色正味纯,咸甜可口。
49.使煮出的水饺不粘连四窍门
饺子煮好后捞在碗里,容易粘在一起,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使煮出的水饺不粘连。
a 煮饺子时,放1棵洗净的大葱与之同煮,既可增加饺子鲜味,饺子也不再粘连了。
b 锅里的水烧开后加入适量食盐,待盐溶解后再下饺子,不用加水,不用翻动,这样煮出的水饺不粘连,咬起来也有劲。
c 饺子煮熟后,先用笊篱把饺子捞入温开水中浸一下,再装盘,就不会粘在一起了。
d 和饺子面时,每500克面加1只鸡蛋。面里蛋白质增多了,下水一煮,蛋白质收缩凝固,饺子皮挺括有劲,起锅后“收水”,饺子皮就不易粘连了。
50.煮饺子不破皮的技巧
a 煮饺子放葱法:在煮饺子水烧开之前,先放些大葱,水开后再下饺子,这样煮出的饺子不易破,熟后盛在碗里也不易粘连。
b 先煮皮后煮馅法:煮饺子盖锅煮馅,敞锅煮皮。盖锅时,锅里蒸汽排不出去,很容易把露出水面的饺子皮“蒸”破而馅还没熟,汤又不清。敞开锅煮,锅里的蒸气会很快消失,沸水向饺子传递热量,同时饺子不停地翻动,可以熟得均匀,皮又不容易破,汤又清。当饺子皮熟了,再盖锅煮馅,蒸气和沸水很快将热量传递给馅。这样煮的饺子不仅皮不破而且不粘连。
51.发面掌握用碱量的技巧
用碱量是加碱的第一个关键,碱量多了,色泽发黄、黑,味道苦涩;碱量少了(缺碱),酸味重,发硬,不爽口;碱量适当,色、味才能正常。
a 用碱量主要是根据面团发酵程度而定。发酵大,多用;发酵小,少用。例如发酵面团分为大酵、嫩酵、碰酵、呛酵,它们发酵程度并不相同,要用不同的碱量。以大酵面为标准,发酵正常,每500克面使用碱面(不是碱水)5克左右,就较合适。嫩酵面的发酵程度,只有大酵面的一半,碱量按比例递减,5千克面用25克碱。碰酵面和呛面馒头的呛酵面,其发酵程度与大酵面相似,就可以用同量的碱。开花馒头的呛酵面,发得又大又足,用量要比大酵面稍多,5千克面可用碱面60克左右。
b 面团的发酵程度受季节温度影响很大,热天发酵又快又足,冷天发酵慢而不易发透。在夏天刚刚加“正碱”后,不久就不正了,需要重新“补碱”。冬天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天气非常寒冷的缘故,往往发酵不易发到合适的程度。这样,冬夏的用碱量也就不一样。夏天用量可多些,500克面可用75克左右;冬天用量适当减少,500克面用40克左右。
c 目前所用的碱,一般分为碱面(粉状)和碱块两种。碱块要溶化于水使用,一般碱液浓度以40%为宜。通常的测定方法是在碱液中,放入小块酵面头,浮起表面的正好,下沉的不足,很快漂起的就是超过了40%。溶碱方法,每500克碱块加水250~300克,浸泡一定时间即可。
52.掌握烹饪油温的技巧
烹饪时对油温的掌握,一般用“成”来表示,用肉眼观察判断:
a 一二成:锅底中心略泛小泡。
b 三四成:油面波动而无油烟。
c 五六成:油面波动加剧,油烟袅袅上升。
d 七八成:油面渐趋平静,油烟大量上升。
e 九成:油烟密集,笔直上升。
煎、炸食品以五六成为宜;滑熘上浆原料,以四五成为宜;炸制挂糊菜肴,以七八成为宜;爆菜以八九成为宜。原料体大或较厚的,适宜油温稍低,加热时间可长些;体小或较薄的,适宜油温稍高,加热时间短些。
53.掌握火候的技巧
掌握火候就是在烹调中正确控制火力的大小,并根据菜肴的变化而灵活运用,这实际上是一种看火技术。看火时一般根据火焰高低、明暗及热辐射强弱等现象,将火力分为旺火、中火、小火与微火等4种。掌握方法是:
a 旺火,又称“急火”、“武火”,其火力强而集中,火焰高而稳定,呈黄白色,热气逼人。一般用于快速烹调,如爆、炒、烹等,其特点是最大限度地保持菜肴的鲜嫩、营养成分和特色。
b 中火,火焰低而摇晃,呈红色,光度较暗,辐射热较强,一般用于炸、熘或煎等。
c 小火,又称“文火”。火焰细小,时有时落,呈青绿色,辐射热较弱,主要适用于焖、煨、扒等菜肴的烹制。
d 微火,又称“慢火”,看不到火焰,呈暗红色,供热微弱,主要用于促使菜肴酥烂,也可做保温之用。
烹调菜肴多种多样,原料、质地、技法也各异,不能拘泥于某一种火候,必须灵活运用相机处理才能得心应手。
54.家庭常用作料的使用技巧
(1) 大葱:做咸食的主要作料,有去腥除腻的效能,一般有3种用法:
a 炝锅。多在炒荤菜时使用。如炒肉时加入适量的葱丝或葱花;做炖、煨、红烧肉菜和海味、鱼鸭时加入葱段。大葱与羊肉混炒既无膻味,又能尝倒羊肉的鲜美味。b 拌馅。做水氽丸子、饺子、馄饨时在馅中拌入葱花味道醇厚。c 明油调味。如吃烤鸭,在荷叶饼里抹上甜面酱,放入鸭片,卷上葱段,格外利口好吃;在做酸辣汤或热清汤时,最后撒上葱花、浇明油(香油),味道更好;煎鸡蛋时配上葱花,能去掉鸡蛋的腥味,吃起来香咸可口。
(2) 生姜:一般荤素菜都离不开生姜,因为它本身具有辛辣和芳香味道,能溶解于菜肴之中,菜的味道更加鲜美,因此有“植物味精”之称。用法主要有4种:
a 炖煮。炖鸡、鸭、鱼、肉时将姜片或拍碎的姜块放入,肉味醇香。
b 调汁。做甜酸味道的菜时,可以将姜切成粒状或剁成末,与糖、醋对汁烹调或凉拌。如糖醋熘鱼、拌凉菜用姜汁配用,会产生特殊的酸甜味。
c 蘸食。用姜末、醋、酱油、小磨香油搅拌成汁蘸吃。如吃清蒸螃蟹加蘸姜汁,别有风味。
d 浸渍返鲜。冷冻的肉类、家禽,加热前先用姜汁浸渍,可以起返鲜作用,尝到固有的新鲜滋味。(3) 大蒜:做配料起调味和杀菌作用。用法有5种:a 去腥提鲜,如炖鱼、炒肉、烧海参时,投入蒜片或拍碎的蒜瓣。
b 明放,多在做咸味带汁的菜时加入。如烧茄子、炒猪肝或其他烩菜,放几片蒜可使菜散发香味。
c 浸泡蘸吃风味独特,如吃饺子时蘸用小磨香油、酱油、辣椒油浸泡的蒜汁。格外好吃。炎夏用馒头蘸蒜汁吃,既开胃利口,又可防止肠胃疾病的发生。
d 拌凉菜,用拍碎的蒜瓣或捣烂的蒜泥拌黄瓜、调凉粉,在蒸熟的茄子上泼上蒜汁菜味更浓。
e 把蒜末与葱段、姜末、料酒、淀粉等对成汁,用于熘炒类佳肴更出味。
(4) 花椒:具有芳香通窍作用,也是调味中的主要作料。用法有5种:
a 炝锅,如炒白菜、芹菜时,在锅内热油中投入几粒花椒,待炸至变黑时捞出,留油炒菜,菜香扑鼻。b 炸花椒油明用,会使菜香四溢。用花椒、植物油和酱油制成“三合油”,浇在凉拌菜上,清爽适口。c 煮蒸肉、禽类时,放入大料、花椒。
d 制成花椒盐蘸吃。把花椒放入手勺内,在火上烤至金黄色,与精盐同放在案板上擀成细面。吃干炸肉丸、干炸里脊或香酥鸡、香酥羊肉时蘸食。
e 腌制萝卜丝、大芥丝等咸菜时放入一些花椒,味道绝佳。
(5) 大料:是做厚味菜肴不可缺少的作料。因为肉类和禽煮、炖的时间比较长,大料和其他作料可以充分水解,其香味将逐渐改善原料固有的气味,使味道变得醇香。如做红烧鱼,在炒锅内油沸开时投入少许大料,待发出香味,加入酱油等其他作料,最后再放入炸好的鱼;又如烧白菜等素菜时,将大料与精盐同时放入汤里,最后放香油。另外,腌制鸡、鸭蛋或香椿、香菜时,加入大料也别具风味。(6) 料酒:又名黄酒,有解腥除腻、杀菌促鲜和增添香气的功能。一般家庭做菜没有料酒时,也可以用高粱酒或白酒代替。料酒通常在制作不新鲜的原料或带有腥膻异味的牛肉、羊肉、野味、内脏等时放入,可以解腥去膻。如用料酒腌渍的鸡、鸭、鱼、肉做出的菜肴,具有酒香味,还可以保存比较长时间不变质。逢年过节炖肉、烹制肉类菜肴和饺子馅,放入适量的料酒,食之有特殊的香味。
55.烹制菜肴用水的技巧
a 烹炒肉丝、肉片:除往切好的肉片里加入酱油、葱、姜、淀粉等辅料以外,如果适量加点水拌均匀,效果会更理想。炒时,待锅内油热时倒入肉丝(肉片)并迅速翻炒,再加少量水翻炒,并加入其他菜炒熟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控制和弥补大火爆炒时肉内水分的损失,炒出的肉比不加水的柔嫩鲜美。b 炸花生仁:在炸之前用水泡涨花生仁,比直接干炸好。将泡涨的花生仁控净水分,放入烧热的油锅(油量以没过花生仁为宜),炸至快硬时减小火力用慢火炸至硬脆,立即捞出,再放上盐或糖就可以了。这样炸出的花生仁,入口香脆,而且粒大、皮全、色泽油亮。用这种方法还可以炸酥脆黄豆。
56.烹调菜肴使用明油的技巧
明油,就是勾芡后,出勺前,视需要边颠翻边淋入的一些油。菜肴淋入明油后,可以使菜肴汁明油亮,色泽艳丽,并起到增香提味和保温的作用。怎样使用明油呢?
使用明油应选用材料油、鸡油、芝麻油或一般熟油。淋入时应先勾好芡,菜勾芡后卤汁稠浓,并裹住原料表面,可使汁油混合一体,产生理想效果。淋油最好分3次进行,第一次淋一般熟油或材料油,加以颠翻,使芡油混合,光泽艳亮;第二次淋入芝麻油或鸡油使芡油分离,起到增光、增香、增浓作用;第三次在菜肴装盘后淋入,使明油覆菜,明亮浓香,并可起保温作用。
菜肴是否淋明油,应视烹调要求而定。如不勾芡的菜肴、以及清炖菜肴等则不宜用明油。
57.掌握调味步骤的技巧
根据原料、菜肴和烹调方法的不同,调味的方法步骤可分为加热前的调味,加热过程中的调味和加热后的调味。
a 加热前的调味,可使调味品深入到肉里,除去某些原料的腥、膻味。方法是在加热前将备好的原料先用盐、酒、糖、醋、酱油等调味品腌渍或调拌一下,然后再加热。
b 加热过程中调味,它是调味的最佳时机,是调味的决定性阶段。其方法是待原料下锅后,根据菜肴的要求和口味,投入各种调味品。
c 加热后的调味,是调味的最后一步,实际上是整个调味过程的补充,其目的是提高菜肴的鲜美价值,突出其风味特色。方法是待菜肴烹好起锅后,再补以调味品。凡遇热易挥发或易被破坏的调味品如芥末、香油、胡椒粉以及其他调味品等,均宜此时加入。
58.放盐看火候的技巧
烹制菜肴准确地掌握放盐的时机,能使菜肴更加鲜美可口,风味独特。
a 在烧香酥鸡、香酥鸭时,在宰杀洗净后,用盐把鸡、鸭表皮和内腔均匀地擦一遍,这样烧出的鸡、鸭酥烂可口。
b 烧全鱼、炸全鱼、炸鱼块时,先用适量的盐将全鱼、鱼块腌渍片刻使咸味浸入肉内,可使成菜味道更鲜美,并可防止做出的鱼肉质松散。
c 红烧肉、红烧鱼块等须经焖、煎后,再放入适量的盐和其他调味品及汤水,然后用旺火烧沸片刻,再用文火慢煮。这样做出的肉或鱼味正、香浓、鲜美。
d 爆肉片、回锅肉、炒白菜和芹菜等,须在全部焖、炒透时再放盐,如果放盐过早,则炒出的菜又老又难嚼。
59.酱油在烹调中的使用技巧
酱油是烹调中的必备之物,我们在炒、煎、蒸、煮或凉拌配料时,按需要加入适量的酱油,就会使菜肴色泽诱人,香气扑鼻,味道鲜美。这是因为,酱油是一种色、香、味调和而又营养丰富的调料。酱油中氨基酸的含量多达17种,此外还含有B族维生素和安全无毒的棕红色素,酱油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糖、酸、醇、酚、酯等多种复杂的香气成分。在煎、炒、蒸、煮菜肴时,加入适量酱油后,酱油中的氨基酸在烹调过程中与食盐作用而生成氨基酸钠盐(即为味精)以及氨基酸衍生物。这样就使菜肴增加了独特的鲜美味道。同时,在烹调过程中,酱油中氨基酸还会与糖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一种诱人的香气。酱油中所含的棕红色素趁加热的机会与小粉粒混匀后给菜肴上色,这样色、香、味俱佳的诱人佳肴便烹调成了。这就是酱油在烹调中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为了不使酱油生霉发花,把买回来的酱油煮沸保存,这样一来,使酱油中的氨基酸在加热煮沸过程中被凝固为蛋白质,从液体中呈絮状析出。醇、酚、酯等香气成分也由于煮沸而挥发,大大减少了香味。这样处理后的酱油用来烹调菜肴,将会失去它应起的大部分烹调作用。所以,酱油不宜煮沸后作用。
60.醋在烹调中的使用技巧
醋是一种重要的调料,它能派上许多用场:
a 解腥:在烹调鱼类时加入少量醋,可除鱼腥。
b 祛膻:煮烧羊肉时加少量醋,可解除羊膻气。
c 减辣:在烹调菜肴中如感太辣,加入少量醋,辣味即减少。
d 添香:在烹调菜肴中加少量醋,能使菜肴减少油腻,增加香味。
e 引甜:在煮甜粥中加少量醋,能使粥更甜。
f 催熟:在炖肉、煮烧牛肉、海带、土豆中加少量醋,可使之易熟、易烂。
g 防黑:炒茄子中加少量醋,能使炒出的茄子颜色不变黑。
h 防腐:在浸泡的生鱼中加入少量醋,能防止其腐败变质。
i 起花:豆浆中加少量醋,能使豆浆美观可口。
61.味精在烹调中的使用技巧
a 味精易溶于水,加水冲淡3000倍,还能品出它的鲜味,炒菜、做汤只要加一点儿,就能使菜肴味道更鲜美。但是,味精也要合理使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b 炒菜做汤时,最好是在即将起锅之前加入味精,而不要将味精和菜同时下锅,因加热时间太久、温度太高都容易使味精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仅失去鲜味,还有毒性。
c 味精用量不能太多,那样会使菜失去原味,甚至难吃,也不必每菜必加。
d 1岁以内的婴儿以不吃味精为好。e 炒蛋切忌放味精。在加小苏打或含碱的菜、汤中不宜放入,在含有酸味的菜、汤中也不宜放味精。
62.酒在烹调中的使用技巧
酒能解腥起香,使菜肴鲜美可口,但也要用得恰到好处,否则难达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a 酒起解腥起香的作用,关键在于酒得以挥发。所以烹调过程中最合理的用酒时间,应该是整个烧菜过程中锅内温度最高的时候。比如煸炒肉丝,酒应当在煸炒刚完毕的时候放;红烧鱼,必须在鱼煎制完成后立即烹酒;炒菜、爆菜、烧菜,酒一喷入,立即爆出响声,并随之冒出一股水汽,这种用法是正确的。
b 上浆挂糊时也要用酒,但不能多,否则就挥发不尽。
c 也不是凡有荤料的菜肴必须加酒,“榨菜肉丝汤”就不用放酒,因为“肉丝”一氽即成,酒很难挥发。
63.做汤的技巧
a 做鱼汤时,先将水烧开再放鱼,鱼汤味道会更鲜美。
b 做鱼汤时,加几滴牛奶或放点啤酒,鱼汤色白,鱼肉细嫩,味道鲜美。
c 煮肉汤时,先将水烧开后再放肉,吃时口感不觉得那么肥腻。
d 先将肉放在冷水中,开锅后文火慢煮,肉的养分就会溶入汤里。
e 煮菜汤时,先将水烧开再放菜,可保存菜中的养分。
f 做汤时,加入适量的淀粉,可减少汤中维生素的损失。
g 用刚宰杀的鸡做汤应在水煮沸后放入;用腌过的鸡做汤,须冷水下锅。
64.煲汤巧用水的技巧
煮肉汤要一次加足水,而且要用冷水,并要在熬至将要起锅之前才加盐。这样熬出的肉汤不仅浓度好,而且味道鲜美。因为肉类骤遇高温或加盐煮的时间太长,其表面的蛋白质就会凝固,肉和骨里面的鲜味不易析出;若是中途加冷水,肉会突然收缩,影响蛋白质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