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转型升级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的必由之路。市委常委会坚持信息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方向,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狠抓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校企合作”“院企合作”“企企合作”,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大力推进企业技改扩规,实施了中农金瑞二期扩建、伊诺生化水溶肥等70个工业技改项目,总投资127亿元。深入开展工业企业“对标行动”,分行业、逐企业制定实施了《对标和改造提升计划》。组织全市工业企业认真学习邯钢经验,落实精细管理,降低经营成本,不断提升竞争力和生产效益。深入开展“入企帮扶”行动,明确市领导分包重点企业,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按照“三去一降一补”要求,全面处置“僵尸企业”,坚决淘汰水泥、小化工等落后产能,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企业达到18家,省级名优产品达到15个、著名商标达到16个。对电热毯、石雕等传统特色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名市领导、一套专门班子、一套转型升级方案”工作机制,支持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努力向“专、优、特、精”方向发展。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7家,预计完成增加值98亿元,同比增长6%。
(二)狠抓农业转型升级。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深入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和节水灌溉工程,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推进种养结构调整,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向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和“三种两养一园”优势产业流转,全市百亩以上经营主体达到30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达到106家,建设了2个供应京津蔬菜示范园。坚持以大龙头引领农业产业化进程,10个项目列入了石家庄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15行动计划”,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6家。其中,佳乐面业、庄稼主杂粮食品等8家企业被评为石家庄市2016—2018年度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北三元食品有限公司申报了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设施农业和物联网推广应用,年内新增物联网温室大棚36个。支持新农红薯等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2个、石家庄市级示范社4个。
(三)狠抓服务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五年发展计划,努力在拓领域、扩规模上求突破。竣工投用了投资11.8亿元的新华广场、投资3亿元的金地国际广场,启动建设了投资2.5亿元的台北地下商业街等项目,“城内大商场”发展格局更加明朗。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引进了投资5.6亿元的富达物流中心项目,开工建设了投资2亿元的国际电商物流园等项目。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全覆盖,启动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实施了百名网商培训、百家企业触网“双百行动计划”,电商企业发展到360多家,年交易额达到15亿元以上。谋划了伏羲文化产业园项目,竣工投用了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园,初步形成了美院文化游、金地电子商务体验游、西瓜采摘游、三元园区工业游、中元生态牧场游等融合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2016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达到30%以上;我市被评为全省文化产业“十强县”,是本年度石家庄市唯一入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