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利

水 利

【概况】 2004~2016年,新乐市水务局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美丽新乐的奋斗目标,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水利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方针,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利管理,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以防治大气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河道整治,有序推进水资源管理,加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严格规范采砂场治理。抓项目、惠民生,抓重点、求突破,抓改革、增活力,抓作风、促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水利建设】 2004年,共投资102.8万元,动土沙方12万方,铺设高强度塑料网5100平方米,加固维修堤防4130米,疏通河道1100米。2005年,新乐市全年投入资金1246万余元,投入劳力1.1万个,动土石方73万余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3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0.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14万亩,整修和加固堤防14071千米,河道堤防绿化20千米,植树5.1万株。2006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7万亩,整修河道12千米,河道堤防绿化13千米,植树2.5万株。新打机井123眼,更新机井240眼,机井配套363眼,修旧机井2147眼,总投资290万元。投资71万元,完成芦新村、东杨家庄2个村安全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上述2个村的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让群众喝上卫生水、洁净水。2007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317亩,打机井63眼,整修河道21.3千米,河道堤防绿化12千米,植树2.5万株,巡查河道行程9000余千米,查纠违规作业30余起。投入资金420万元,本级政府投入50万元,打深井18眼,建集中供水7处,城区管网扩户2处,解决陆桥、吴家庄、王村、留祥、苏仙庄等20个村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07年被石家庄市评为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市)。2008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770亩,整修河道10.3千米,河道堤防绿化11千米,植树2.5万株。2010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3万亩。2011年,完成投资913万元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2011年第一批和第二批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投资1080万元完成杜固水厂的管网铺设工程,投资360万元实施第二批6个村的饮水安全工程。2012年总投资1556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另外,以基层建设年为契机,多渠道筹措资金,额外追加投资1160万元,解决帮扶村中8个村2.3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2013年总投资1220万元,建设8个饮水安全村,解决2.4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新乐市水利局投资1044万元,建设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堤防建设】 2004年,以建设绿色水利、生态水利、加强堤防管护为目标,大力营造绿色堤防,改善生态环境。在沙河右岸中同村、同义庄、大赵村、东张村,木刀沟左岸贾庄村、马头铺村共6个村投资6万元,在12千米的堤防上植树5.1万株。为保证植树成活率,水务局在重点抓好苗种质量、树坑质量、栽植范围三个关口的同时,采取公开承包的方式,与承包户签订堤防绿化合同,一定三十年不变,有继承权,对所承包堤段有监护和维修责任,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了植树质量和成活率,保护了水利工程。在河道堤防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严把工程质量关,注重抓好工程设计、发包、施工、验收四个环节,共投资102.8万元,动土沙方12万方,铺设高强度塑料网5100平方米,采取好土压顶,塑料网护坡,加固中心庄段堤防800米,维修三合铺段堤防600米,新修大赵村段堤防2730米,疏通河道1100米。2005年,采取公开承包的方式,大力开展堤防植树活动,在沙河沿岸中心庄、同义庄、大赵村、渔砥、东张村、木运铺、小吴村,木刀沟沿岸店上村、东安家庄村、东庄村共10个村,在20千米的堤防上,投资6万元,植树5.1万株。水务局与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植树收益三七分成,既增加群众的收入,又保护了水利工程,为堤防管理创出一条新路子。汛期,为切实做好安全度汛工作,确保险工险段的加固和应急度汛工程建设开工,提高现有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积极落实筹资固堤工作,通过定岗定责,以奖代补,严格监管等方式,组织沿河5个乡镇、11个村对险工险段进行了维修加固。用20天的时间,积极筹措资金,修复险工险段。共动用民工6000余人、三轮车300余辆、铲车35部、挖掘机26台,动土沙方3万余方,修复堤防15千米。2006年,在沙河沿岸中心庄、渔砥、木运铺、西五楼、车固、木刀沟、东安家庄等七段堤防共植树2.5万株,绿化13千米,投资10万元,被石家庄市水利局评为堤防绿化先进单位。完成三合铺至木运铺段1800米堤防,陆桥段1500米堤防,中心庄至渔砥段4000米堤防。2007年,自筹资金65万元,对两河有防洪隐患的12个村堤防进行修复加固,总长20千米,动土沙方15余万方。投资160万元,对三合铺至木运铺1300米堤防进行加固。投资10万元,绿化堤防12千米,植树2.5万株。2008年春在两河堤防植树3万株,投资15万元,绿化堤防长度10千米。争取上级资金100万元,自筹塑料网折款18万元,对沙河木运铺至三合铺1300米堤防实施块石护坡加固工程;投资60万元对小吴村、大赵村、同义庄、陆桥段堤防共计9千米,进行堤顶加高、填筑塌坑、整修坝肩等加固工程;投资35万元,完成邯邰镇涌泉沟的500米清淤工程;争取上级小型水利设施补助资金30万元,总投资41.5万元,修建彭家庄排水沟800米。2009年,自筹资金65万元,对两河有防洪隐患的12个村堤防进行修复加固,总长20千米,动土沙方15万方。筹措资金20万元对沙河左岸桥头240米堤防进行了加固,有效提高了该段堤防的防洪能力。投资160万元,对三合铺至木运铺1300米堤防进行加固。投资10万元,植树3万株,绿化堤防12千米,做到护堤护林并举,达到以树养堤,实现堤防管理良性循环的目的。2010年,争取资金2623.9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1574.34万元,用于京广铁路桥下游的河道治理、堤防加固,此项目于12月底完成招标,2011年全面开工,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沙河的防洪能力。2011年,稳步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实施。此项目总投资2623.9万元,要对沙河高速公路以下13.7千米堤防进行加固,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确保沿段27个村、24.9万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12年,继续实施上年总投资2623.9万元的沙河京广铁路桥下游段河道整治工程。该工程共计完成堤防长度23千米,动用土方104万方,石方3.1万方,完成进度95%。2013年,继续谋划投资2970万元的木刀沟机场空港工业园区段堤防治理工程,完成前期设计等相关工作。2014年,加固提防7.4千米,涉及马头铺镇北齐同、南城西、马头铺、东庄、东阳、南齐同、林曲7个村,工程总投资2755万元。磁河防洪治理标准达到10年一遇,有效保护沿岸20万人、30万亩耕地的安全。2016年,开工建设总投资2755万元的磁河机场空港工业园区项目,开始对磁河机场空港园区段进行河道整理和堤防加固,计划河道整治长度6.2千米,堤防加固总长度7.4千米。

【农业节水】 2004年,大力发展防渗、抗旱、节能、增效的节水型现代农业。抓好机井建设,积极开展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引导鼓励集体、个人及其他社会团体自筹资金兴修水利,对全市11790眼农用机井所有权全部进行改制。共投资102万元,新打机井510眼,更新机井420眼,机井配套510眼,修旧井1800眼;继续大力推广管灌、喷灌、滴灌等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规划设计6个村共计5620亩的节水工程:堽头350亩冬枣喷灌、木村万亩开发区1000亩喷灌、西曹村120亩果树滴灌、孔村4000亩管灌、大流50亩西瓜滴灌和小流100亩西瓜滴灌工程。2005年,完成省补30万元节水灌溉项目,涉及木村万亩花卉开发基地、小流、大流、堽头、西曹村、孔村六个项目区,该项目总投资104.18万元,改善灌溉面积5640亩;邯邰镇高效农业示范区1000亩微灌项目,总投资53万元,其中省补资金25万元。积极开源,全年新打机井508眼,更新机井378眼,总投资93.6万元。2006年在绿龙种植园投资8万元,建成800亩低压管道节水灌溉工程,年节水6.4万方。投资54万元在邯邰镇大流、小流、南苏3个村发展西瓜滴灌1000亩,年节水30万方。绿龙种植园、木村万亩开发示范园、木运铺36万元低压管道灌溉项目、西曹村15万元抗旱节水项目,以上项目年可节水33万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抓好三荒治理,在沙河沿岸7个乡(镇)21个村开展三荒综合治理工作,总投资875万元,改造沙荒地3500亩,新打机井72眼。2007年,在协神、木村、木运铺完成节水灌溉面积1667亩,修建地下管道1.08万米,更新机井30眼,机井配套30台套;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抗旱节水资金59万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700亩,节水37.6万方;通过项目资金补助,大力发展民营水利5处,其中在绿龙种植园建成550亩管道节水工程,木运铺、中心庄完成滩地喷灌700亩,南苏发展滴灌50亩,万亩开发示范园完成650亩的低压输水管道工程。争取农田水利“以奖代补”资金10万元,改造芦新村喷灌节水设施800亩。2007年被石家庄市评为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市)。2008年,大棚菜滴灌项目总投资18万元,其中利用石家庄市“以奖代补”资金10万元,群众自筹8万元,发展大棚滴灌面积120亩。木村万亩开发示范园节水项目总投资11万元,其中利用小型水利设施补助资金5万元,自筹6万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00亩。邯邰镇大流村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总投资47.6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40万元,发展节水面积1170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投资600.38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资金300万元,地方自筹300.38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年节水100余万方,有效缓解新乐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009年,高效农业示范项目总投资600.38万元,发展管道节水灌溉面积1.72万亩,涉及机井344眼,铺设低压管道8万米。项目区位于正莫镇的留祥、正莫、康庄村;化皮镇赵门,协神乡陆桥;木村乡木村。投资15万元,完成100亩大棚西瓜滴灌项目,项目区位于邯邰镇大流村。投资100万元完成高效节水项目。投资1900万元的现代农业节水项目。做好2009年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总投资218.4万元,其中上级投资100万元,地方自筹118.4万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总投资2187.86万元,其中整合资金1050万元,争取上级新投资金900万元,地方自筹237.86万元,发展改善节水灌溉面积4.7万亩。

2010年,水务局以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为目标,以实现和谐水利为宗旨,大力推广低压输水管道工程建设。总投资218.4万元,其中争取中央国债资金100万元,项目区位于留祥、正莫、西曹村、赵门、吴家庄。完成投资1137.86万元的2009年现代农业项目,涉及木村、岸城、化皮、大流、小牛村、香城、南苏7个村。上述两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新乐市节水灌溉面积增加了4.3万亩,可实现年节水258万立方米,有效缓解新乐市水资源不足的状况。现代农业项目在有序进行,完成前期招标工作。机井建设中引导村民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大力开展机井及配套设施建设,全年新打机井100眼。

2011年,投资1800万元完成2010年现代农业项目,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2万亩,涉及13个村,实现年节水252万立方米。该项目有效缓解项目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旱涝保收。继续实施投资1457.98万元的2011年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计划发展节水面积3.53万亩,涉及17个村,项目完工后可新增节水能力240万立方米。2012年,总投资1817万元,分别在西岳村、东柴里等19个村实施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41万亩。该项目的建设不但可实现年节水能力264万方,有效缓解新乐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而且在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新乐市水务局积极跑办新乐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该项目2013~2015年三年计划总投资7350万元。该项目计划在长寿街道、化皮镇、邯邰镇、承安镇、马头铺镇、协神乡、彭家庄乡7个乡镇31个行政村发展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6.1万亩。其中铺设低压输水管道364.7千米;安装出水口和防护装置各24052个;更新机井267眼;机泵更新及配套602眼,安装智能机井保护及信息系统116套;建县域标志碑1座,项目村标志牌11块。

2014年,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新乐市实施了两年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项目,共投资4980万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9万亩,铺设管道23.9万米,更新机井120眼,发展管灌面积25000亩,滴灌面积3000亩。2015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9万亩,涉及4个乡镇11个村。两年工程在一年内全部完成。2016年,新乐市2016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472.5万元,主要实施低压管道输水和大型喷灌机节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00亩,涉及内营、木村两个村。

【防汛】 2004年,按照“防、抢、避”相统一的原则,细化制定《沙河防洪预案》《木刀沟防洪预案》《市区防洪预案》,对组织指挥、抗洪、抢险、通讯保障,物料调运,后勤供应,避险转移等,作出安排和部署。汛期共筹备高强度塑料网1.5万平方米,铅丝7吨,土方5万立方米,编织袋33.5万条,门板、架板、胶合板4.5万块,木桩2.25万根,软料230吨,彩条布1.5万平方米,麻袋5000条,草袋8000条,麻绳、尼龙绳220米,草绳10捆,救生衣100件,远射灯10个。2005年,筹备高强度塑料网1万平方米,铅丝5吨,土方5万立方米,编织袋33.5万条,木桩2.25万根,板材45000块,软料230吨,彩条布1.5万平方米,麻袋5000条,草袋8000条,救生衣100件,保证防汛物资供应。为搞好雨情测报工作,投资3万多元,建立雨量实时测报系统,实现了雨情信息同步共享,为防汛救灾提供准确依据。2006年,进一步制定完善《新乐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沙河防洪预案》《木刀沟防洪预案》《城区防洪预案》,对组织指挥、抗洪、抢险、通讯保障,物料调运,后勤供应,避险转移等都作出安排和部署。号备铅丝10吨,块石0.5万立方米,土方5万立方米,编织袋20.5万条,木板4.5万块,木桩2.25万根,软料230吨,备用高强度塑料网1.5万平方米。储备高强度塑料网6000平方米,草绳5000米,麻绳1000米,铅丝5吨,编织袋2万条,木桩500根,救生衣50件,防汛应急灯20盏,为确保安全度汛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2007年7月20日,组织沿河各乡镇以及沿河各险村的防汛突击队骨干力量50余人进行为期3天的突击培训,认真学习《防汛条例》、防洪抢险知识和技能,观看防洪抢险录像资料,参观木刀沟上游水库,听取水库管理人员的讲解等。8月2日,举行防汛实战演练,由市领导指挥,由水务局全体人员50人、部队官兵100人,公安干警80人,组成抗洪抢险支队,各乡镇抢险突击队300人,共计530人参加防汛演练。动用越野车16部,卡车6部。2008年7月18日,防汛办组织召开防汛工作现场会,参观邯邰镇、杜固镇防汛办公室及各项措施和制度、物资储、号备点,观摩杜固镇东曹村、邯邰镇南苏村抢险队的拉练,促进防汛工作全面提高。汛期共号备铅丝14吨,编织袋42万条,彩条布10000平方米,木板93500立方米,木桩2.2万根,救生衣65件,防汛应急灯20盏,发电机2台,号备防汛专用车辆54部,印发应急措施明白纸30000余份,为确保安全度汛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2009年汛期共号备铅丝11吨,编织袋65万条,彩条布1万平方米,木板9.35万平方米,木桩2.5万根,救生衣65件,防汛应急灯20盏,发电机2台,号备防汛专用车辆100部,印发应急措施明白纸3万余份,为确保安全度汛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对防汛抢险队伍进行充实调整,全市共组建各类抢险队伍150支。2010年,防汛抢险物资的储备充足,全市共储备防汛物资编织袋45.5万条,铅丝11吨,木板9.35万平方米,木桩2.29万根。其中,水务局储备编织袋2万条,铅丝5吨,木桩300根,救生衣65件。确保一旦发生汛情能够拿得出、用得上。聘请省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常汉林为新乐市防汛抗旱工作首席顾问,并对各乡镇以及成员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辅导,提高了新乐市防汛工作决策指挥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新乐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城市防洪预案》《沙河防洪预案》《木刀沟防洪预案》等各类预案,进一步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012年汛期,共储号备铅丝20吨,编织袋72万条,木板15.64万平方米,木桩4.2万根,防汛应急灯60盏,救生衣700余件,越野车12辆,工程车72辆,运输车27辆,沿河各村备用农用车718辆,为确保安全度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防汛队伍建设,沿河各乡镇、村成立以预备役民兵为骨干的抢险队、突击队。市级成立6支近500人的抗洪抢险支队。2013年汛期,共储号备铅丝20吨、编织袋70万条、木板15.64万平方米、木桩4.2万根、防汛应急灯80盏、救生衣800余件、越野车11辆、工程车72辆、运输车27辆、沿河各村备用农用车718辆。

2014年,对《新乐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沙河防洪预案》《木刀沟防洪预案》《市区防洪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防汛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的防汛意识。针对中小学生放暑假,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形势,向全市中小学生发放《告家长书》6万余份,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防范能力。沿河各村均成立以民兵和群众为主的抢险队、突击队,登记在册抢险人员2000余人。全年共号备铅丝11吨,编织袋33.5万余条,木板9.55万平方米,木桩2.29万根。其中税务局储备铅丝5吨,编织袋5万条,木桩500根,救生衣50件,防汛应急灯20盏。

2015年,通过发放明白纸、张贴通告、电视台滚动字幕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防汛知识宣传力度。储备铅丝11吨、编织袋23.5万条、木板9.35万平方米、木桩2.25万根。其中,水务局储备铅丝8吨、编织袋5万条、木桩600根、救生衣50件、防汛应急灯40盏、铁锹200把、发电机1台。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每天有专人通报汛情。

2016年,共储号备物资编织袋44.6万条,木板9.35万平方米,木桩2.29万根,铅丝11吨。防汛抢险卡车2辆,铲车30辆,推土机12辆,翻斗车30辆。向有关乡镇、村调拨编织袋2万条、铅丝1000斤,救生衣30套,全力保障防汛安全。

【河道治理】 2004年6月,组建由水务局牵头,公安、工商等部门配合的河道采沙联合执法治理领导小组,成立联合执法队,深入开展严厉打击行洪河道内乱挖、乱建、乱采、乱倒行为的专项治理活动。进入汛期后,全市两河内所有沙场全部关闭,10月,河道采沙收费管理权划归水务局后,抽调专人负责河道采沙管理,对所有沙坑进行清理整顿,符合开办沙场条件的申请办理采沙许可证,无证采沙的现象将得到根本遏制。2005年,制定河道采沙专项治理分包责任制,签订局长包河道,水政科、采沙站包沙场的岗位责任制,每个沙坑由专人24小时值班监控。每晚由防汛值班带班领导组织河道巡查,如有举报,随时查处,确保汛期河道畅通。2006年,建立健全河道管护员聘任制度,聘用42名管护员,并与他们签订责任状,明确管理任务、责任河段,要求其昼夜巡逻在河道两岸,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制止,确保河道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为进一步完善采沙管理,投资2.3万元,制作采沙公示牌11块,安全警示牌30块,设置在各沙场,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2007年,抽调骨干力量成立特别行动小组,先后出动300多人次,查处违法违规采沙、吸铁作业活动40多起,查扣铲车25辆,各种运输卡车8辆,潜水泵2台,发电机大小20余台,吸浆机15台,罚款15万余元,有效遏制了河道非法作业活动。全年共计巡查河道80余次,行程9000余千米,查纠违规作业30余起。2008年,共进行打击行动70余次,出动1300余人次,查扣装载机20多辆,潜水泵、吸浆泵20余台,封闭非法作业机井17眼,磁辊30多个,电缆线5000多米,大小电机20余台,拆毁非法作业房屋40多处,罚款50余万元。同时,加强对边界河道非法开采行为的打击力度。5月17日,联合行唐县水务局,对两县(市)交接处的非法采沙采铁行为进行打击,扣押铲车2辆,取缔非法开采点4处。由于采沙后遗留下的洼坑、沙丘,对河道行洪形成了极大障碍,为保证全市安全度汛,扎实开展河道清障工作。水务局先后筹措资金150余万元,集中钩机5台、铲车7部、推土机4台等大型机械,对全市两条河道全域进行回填平整,清理疏通,利用6个月的时间,共动用土方150余万立方米,平整河道25千米,不仅恢复了河道行洪能力,并且整理出可耕种土地1000多亩。2009年,共启动特别行动小组3次,联合执法队3次,累计出动160人次,动用车辆35辆,查处违法采沙7处,查扣作业铲车4辆,罚款3万余元。2010年,规范了河道采沙。河道办制定了每日巡查制度对重点部位采取重点检查和反复巡查等措施,发现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先后共对非法采沙采铁打击20余次,封闭非法作业机井30眼,扣压非法作业设备30余件。成立了河道综合治理办公室。由水务局牵头,联合公安、法院、国土以及相关乡镇组建了河道综合治理办公室,并进行工作分工。10月底,综治办先后出动300余人次,车辆50余辆次,动用铲车、钩机等器械对河道内的非法采沙、非法吸铁行为进行了清理。共清理河道10余千米,扣押非法拉沙车9辆,作业铲车3辆。拆除河道内非法建筑10余处,房屋25余间。并对遗留的设备进行了拆除。

2011年,共规范5个采沙场,取缔两河内非法采沙场6个,拆除违章建筑32间,砸毁非法吸铁设备10余台。清理河道内沙丘7千米,违章树木6000余株。启动河道采沙专项治理联席会议,与监察、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联合打击非法采沙、吸铁行为。在专项行动中,水务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捣毁非法采沙场2个,拆除房屋35间,砸毁采沙吸铁设备4台,销毁铁粉20余吨,扣押铲车1辆。有力地打击非法采沙吸铁行为的嚣张气焰,有效遏制非法采沙吸铁行为。

2012年,共进行打击行动50余次,出动1000余人次,查扣装载机10多辆,潜水泵、吸浆泵20余台,封闭非法作业机井17眼,电缆线5000多米,大小电机10余台,捣毁非法作业房屋20多处,罚款40余万元。2013年,共清理沙丘24万立方米、树木15万株、房屋44间、垃圾1万立方米。2014年,共出动车辆1300余台次,出动执法人员6000余人次。对新乐市运沙通道主要路段设置限高26处,限制非法运沙车辆通行;动用铲车、钩机等设备50多台次、土方2500余方,对河道内非法采沙场采取破坏运沙通道、封堵道路等措施。由政府牵头,开展6次集中联合打击河道内非法采沙行动。在河道执法过程中,拆毁撤离采沙船9只、拆除捣毁筛沙设备5套,扣押作业铲车24辆,立案53宗,结案53宗。对闵镇、小吴村、木村、南苏等4个沙场进行依法查处。对沙河车固、岸城段主要行洪区内的沙丘进行清理,并在治导线附近修建安全生产堤埝4座。动用铲车和运输车辆300余辆次,共清运垃圾6000余方。及时对河道采沙边界控制线以外、主行洪河道内侧50米进行绿化,共栽植树木21000余棵。石家庄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对磁河新乐段进行划界竖桩定位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共竖庄1300个。为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积极跑办新乐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启动实施2014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总投资2490万元,工程全面开展。

2015年,共巡查700余次,出动车辆800余台次,出动人员2500余人次,查扣铲车22辆,罚款20余万元。加强道路设卡设障,对全市非法沙场运沙通道主要路段设置限高、限宽30余处,限制非法运沙车辆通行;动用铲车、钩机等设备对河道内非法采沙场采取破坏运沙通道、封堵道路等措施,全力遏制非法采沙行为。集中人力、财力,对沙河京广铁路桥下游至高铁段进行绿化,共种植树木734亩43958棵,打井27眼。

2016年,共清理河道违法建筑7处,拆除两河违法建筑面积310多平方米;雇用铲车等机械设备对河道垃圾进行清理,共清理河道垃圾5.7万立方米。同时,根据河北省、石家庄市领导和《石家庄市回填平整河道沙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新乐市制定《新乐市回填平整河道沙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重点对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京石高铁、新元高速跨河桥上下游3千米范围内的沙丘、沙坑进行回填平整,共平整沙丘293.5万立方米。

【南水北调】 2004年,新乐市积极做好南水北调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积极配合河北省南水北调调查队对南水北调工程途经新乐市线路上所有土地和附着物进行调查勘测,编制完成《南水北调新乐市渠线占地实物调查报告》,取得第一手详细资料。前期调查工作结束后,先后编制完成《新乐市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占压村庄、土地的意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新乐市占迁安置规划报告》,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开工奠定基础。

【四荒开发】 2007年,新乐市投资663万元,对沿河两岸的7乡21村,以沙荒地田园化为重点,实行滩、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开发土地2650亩。在大岳镇北李家庄村开发土地300亩,打井6眼;邯邰镇香城村开发土地350亩,打井7眼;承安镇凤鸣村开发土地2000亩,打井50眼。

【农桥建设】 农村险桥直接关系着群众交通、生产和生活问题。2008年,完成涌泉沟7座桥修改建工程,总投资37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31.6万元,本级财政投资5.4万元。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8座桥涵,投资44.57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36.4万元,县级财政8.17万元。2009年,自筹资金30万元,完成义和庄南桥、惠民桥、吴家庄桥、太平庄1号桥和2号桥等5座生产生活桥梁改建工程,该项目的实施彻底解决了项目区排水和雨季防汛问题。

【抗旱工作】 2009年,充分发挥农用机井在农业灌溉过程中的作用,做好春季抗旱工作。引导村民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动群众自筹资金300多万元,新打机井307眼。水务局投入资金23万元,为旱情较为严重的北部和西部地区新打机井180眼,为确保2009年农业丰收提供保障。

2011年,新乐市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3个抗旱督导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赴各个乡镇进行抗旱督导。申请国家抗旱资金200万元,购置大型凿井设备1台、潜水泵210台(套)和抗旱应急供水车2辆,用于新乐市抗旱的需求。全年新打机井230眼,修旧机井1000眼。2013年,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0万元,新打、更新机井20眼。全年全市共新打、更新机井500眼,进一步奠定抗旱保收的基础。

【水利普查】 水利普查工作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2011年,为切实做好普查的各项工作,新乐市成立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落实了相关技术人员、普查员及普查指导员。对全市的水利工程基本情况、地下水取水井、经济社会用水情况、河流治理和保护情况、水利行业能力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在普查工作中严格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人员到位、培训到位、经费到位、配合到位。并于4月20日召开全市水利普查工作清查工作会议,确保水利普查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省、石家庄市领导分别于5月下旬和6月上旬对新乐市的水利普查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对新乐市的水利普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2年,新乐市圆满完成水利普查工作,共计培训村级普查员320人、乡级普查员24人、县级普查指导员50人;内容涉及160个行政村、15281个普查名录、57.4万个普查数据。此项工作多次受到省市普查办的通报表扬。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