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业
责任编纂:吴静
新乐市是传统的农业县(市),土地肥沃,农业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水果,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市)”“花生生产基地县(市)”,且有“河北省西瓜之乡”之称。2004~2016年,新乐市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程,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基地日渐形成,规模逐步扩大,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开始起步。新乐市农业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培育形成以西瓜、花生、蔬菜、生猪、奶牛为主的“三种两养”五大特色产业。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农业综合开发县”;是河北西瓜之乡、花生之乡、生猪调出大县。“新乐西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拥有华北最大花生米交易市场——“新乐花生米市场”。2004年小麦种植面积28.3935万亩,平均亩产581千克,总产16.5001万吨,亩产比上年减少2千克,总产比上年增长18.22%。全市种植大豆9300亩,平均亩产305千克,总产2833吨。西瓜种植面积5.5万亩,平均亩产3900千克,实现总产21.44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2.525万亩,平均亩产6327千克,实现总产79.24万吨。2016年,农业生产稳中调优。西瓜(甜瓜)、花生、蔬菜种植面积分别为6万亩、12万亩、12.8万亩,奶牛、生猪存栏量分别为3万头、34.5万头。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7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60%,比2011年提高8个百分点。累计投资8100多万元完成12个乡镇73个村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13万亩。投资7000多万元解决61个村、29所学校共14.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安全饮水村实现全覆盖。
新乐市畜牧业发展迅速,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主导产业。2004年12月底,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9.87万吨、6.41万吨、5.04万吨 ,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3%、4.9%、37%;猪、鸡、牛、羊、兔的饲养量分别为114.69万头、2344.89万只、18.9万头、25.7万只、121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4.45%、3.3%、3.96%、4.34%、2.1%。畜牧业总产值7.2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4.7%,畜牧业得到持续、稳定增长。2016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6.23万吨、8.56万吨、9.7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2.9%、3%。
新乐市共有土地7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2.5万亩,森林覆盖率21%,农田林网控制率98%,村庄林木覆盖率49%。2004年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新植片林5417.5亩,更新、补植农田林网22万株。全市建成了以农田林网为骨架,网、带、片、点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实现田间道路林网化、村庄院落园林化、沙滩河滩林果化。同时,带动全市林业加工业的蓬勃发展,木材加工企业群体规模居全国之首。2016年,持续开展村庄绿化、两河绿化、高铁高速和国省干线沿线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累计投资1.2亿多元,栽植各类乔灌木240余万株,植树造林4.36万亩,森林覆盖率23.7%,比2011年提高5.5个百分点。同时,全面启动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农业机械十几年来得到长足发展。2004年,全市农机总动力169.27万千瓦,大中型农业耕作机械稳中有升,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53台,小型拖拉机4118台,大中型小麦联合收割机1236台,秸秆还田机748台,播种机1949台。机械化作业水平再次提高,全年完成机耕41.1万亩,小麦机播27.1万亩,其中免耕播种5050亩,玉米免耕播种24.1万亩。机收小麦27.4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100%;小麦秸秆还田16万亩,玉米秸秆还田22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1%。2009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奶牛和生猪补贴等支农资金8870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受益239.7元。至2016年,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率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