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建设

市场建设

【概况】 2004~2016年,新乐市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围绕把新乐市建设成为石家庄市商贸次中心的目标,协调、督导新建市场建设,规范、繁荣现有市场发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充分发挥市场开发和服务职能。2004年,被石家庄市人民政府评为“商品市场建设先进单位”,被新乐市委命名表彰为“2002~2003年度文明单位”,被新乐市委评为“中央一号”文件宣讲工作先进单位,所辖新乐集贸市场、承安集贸市场、邯邰集贸市场、燕赵商城市场被河北省精神文明办公室、石家庄市工商局评为“诚信市场”。

2005年,新乐市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为使新乐市的市场趋于完善、规范化,进一步加大对市场的协调督导力度,在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被石家庄市人民政府评为“商贸流通行业先进单位”, 所辖新乐花生米市场被评为“河北省三星级诚信市场”;新乐集贸市场、承安集贸市场、邯邰集贸市场、燕赵商城被评为“石家庄市二星级诚信市场”。

2007年,市管办重点抓好“农改超”建设工程、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逐步改善市场经营环境,增加市场经济效益。

2008年,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积极谋划全市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协调督导市场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强市场牧业管理、市场资产经营、市场建设开发,提供市场服务。

2010年,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开发和服务职能。

2012年,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从实际出发把握市场机遇,打好盘活国有资产、创收开源、增收节支的牌,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稳定发展的工作目标。

2016年,以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主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有效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

【市场消防安全工作】 2004年,针对重点市场存在的消防隐患,制定了《开展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方案》,认真进行专项整治。建立责任网络,完善防控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消防知识;深入调查摸底,建立消防安全隐患台账;加大力度,认真整改,下发《限期改正通知书》和《停业整顿通知书》;加强硬件建设,在新乐集贸市场、家具市场制作消防箱4个,并积极与供水部门联系尽快完成消防井改造;建立巡查制度,发动商户共同做好防火工作,消防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2005年,新乐集贸市场杂货市场和家具市场被列为全市重点消防隐患单位,按照全市消防安全会议的要求,针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认真进行整治。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消防知识。二是进一步完善防控机制,建立巡查制度。三是加强硬件建设,投资1万余元在新乐集贸市场、家具市场制作消防箱4个,改造消防井4个。四是加大力度,认真整改,针对商户中存在的不同隐患,逐户下发了《限期改正通知书》,并对重点部位死看死守,发动商户共同做好防火工作,使消防整治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2008年,新乐市突出重点,对各个市场的消防安全进行集中整治。

2010年,调整完善市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和责任,理顺“一级领导、二级管理、三级负责”的安全工作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保证金制度,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坚持日常巡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制度,重点市场24小时值班和交接班制度,认真做好检查和值班记录。完善了各类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送培5人次参加省、石家庄市消防部门组织的消防培训,组织消防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4次,提高了市场管理人员理论水平和应急处理的技能。深入开展了“四个能力建设”活动和“市场生产安全月”活动,张贴安全警示标语、制作宣传横幅60张(条),经营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强化了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治,共组织大型安全检查两次,对查出的供电线路老化破损、私拉乱接及地面坑洼不平屋面漏水等安全隐患进行了彻底整改。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确保了市场安全。

2012年,强化安全意识,安全生产得到保证。认真落实安全防范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市场管理、市场服务、市场经营与安全防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持定期检查与日常巡查制度相结合,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日常巡查消防安全,发现有违反消防安全的行为及时制止,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定期对干部职工进行防火器材使用培训,保证市场管理人员人人都成为灭火能手。由于强化了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治,市场没有出现安全事故,使经营者增加了安全感、增强了经营信心。

【花生米市场管理和招商】 2004年,制定完善花生米市场有关管理、服务制度,并进行公示;加大招商力度。向外地商户发出招商邀请函200余份;还组织工作人员到山东等地的大油厂招商,联系外地商户到新乐市花生米市场进行购销,年内交易额92000元,比上年增长20%,促进了市场繁荣。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2005年,按照市政府安排部署,配合卫生、工商等牵头部门,抽调精干力量重点对新乐集贸市场肉菜市进行了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一是大力整顿加工环节。对市场内的无卫生许可证、无工商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非法生产经营加工点,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相关部门处理。二是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对市场上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六查六看”活动。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对市场内加工、经营各类食品的商户进行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广播宣传等方式,教育广大市民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发现问题及时举报。

2006年,以食品放心工程为主线,强化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作用,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首先,食药监局制定了《新乐市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新乐市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新乐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新乐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月报制度》。明确了各主要成员单位和乡镇在各环节的职责,并分别与各乡镇、成员单位、主要单位、企业签订责任状。并组织协调农业、畜牧、工商、卫生、质检、教育等部门重点抓好暑期、中秋节和“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全市开展了4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联合行动。行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密切合作、集中打击、督导验收。共检查了8家食品生产企业、9家超市、710家食品经营户、32家学校食堂、12家幼儿园小饭桌、97家饭店、12家工地食堂。共查缴过期面包、杂粮等126袋,“三无”饮料46箱,劣质奶粉15件,假冒奶粉5箱、注水肉80千克,过期火腿30余千克、假冒矿泉水4000余瓶。对25家企业当场责令改正,取缔无证经营14家,立案查处29家,罚没款3万余元。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食品流通环节的12家超市、245家食品批发零售店开展了“苏丹红”“红心”鸭蛋专项检查,当场封存涉嫌“红心”的无标示鸭蛋86个、“荆江”牌“红心蛋”24个、“伊好”牌“红油咸蛋”100个。

2010年,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和组织协调职责,按照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负总责,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各环节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开展农产品、畜牧渔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蔬菜抽样检测和畜产品检验监测,将较大规模养殖场、奶站、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单位、定点屠宰厂、冷库、市区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纳入重点检查范围。抽查农药标签25个,抽检农药产品16个、小麦11个品种、玉米18个品种,配合省、石家庄市蔬菜抽检共计83个样,抽检合格率100%;自测完成抽检样品955个,检测合格率100%;抽检畜禽水产品286批次,规定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均合格;抽检生产、使用环节的33个饲料样品全部合格。在强化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健全机制,规范生产行为。建立了无公害生产基地村备案制度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与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种植户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110份,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村及所在乡镇各设立一名监管员,将技术操作规程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技术规程入棚率100%;市荣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检测室,投资2万多元购买2个快速检测箱及药品,并对每天进入的蔬菜进行检测;各奶站和小区落实好卫生消毒、购销台账、驻站监管、合同兽医、电子监控等制度,奶站“两证一单”持证率100%,“八项要求”基本落实。散养奶牛全部进区饲养、挤奶全部进厅,所有奶站都签订了《生鲜乳购销合同》,全面推行奶价公示制度,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四率”100%,全市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二是开展生产加工环节专项整治。制订了食品加工企业监督抽查和监督检查计划,定期对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抽样和监督检查。将全市划为五个区域,实行三级网格监管,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对33家有证食品生产企业抽取样品66批次,对3个批次检验不合格的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监督企业达到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三是开展流通环节专项整治。制定了《关于推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网格化管理。检查食品经营户2238户次、食用油经营单位49户次,查扣三无、过期小食品164千克,与辖区内所有食品经营者全部签订了承诺书。检查未发现经营不合格食用油及“地沟油”的商户。四是开展消费环节专项整治。监督检查345家餐饮单位,38家学校食堂,下发452份卫生监督意见书。对餐饮单位实施量化分级管理挂牌工作,完成116家餐饮单位餐饮业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评定工作,其中A级6家,B级93家,C级17家。AB级率85%,挂牌率100%;并对新华路、育才街两条街道进行集中规范,监督员分包餐饮单位,实行定岗、定责、定位,要求全天候驻点现场督导。共监督检查示范街餐饮单位35家,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76份。五是开展畜禽屠宰和酒类管理环节专项整治。畜禽产品实行定点屠宰管理,河北双杰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和新乐石桥肉类食品有限公司确定为新乐市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和上市肉供应屠宰点。执法人员对企业的屠宰情况实行24小时全程监控,屠宰技术人员和肉品检验人员实行持证上岗,确保出厂肉品合格率100%;新乐市和子鸡加工厂、新龙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大旺清真禽业有限公司三家鸡定点屠宰企业,被石家庄市政府畜禽屠宰验收小组审定、验收。为下一步在全市范围内实行鸡定点屠宰铺打下良好基础;对酒类、调味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进行了规范整顿,完善酒类商品的生产,经营的溯源制度,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六是开展问题乳粉集中清查专项行动。负责起草了《新乐市问题乳粉集中清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迅速组织食安办成员单位召开会议安排清查工作,严格落实“四不准、八到位”的要求,做到监管地域无盲区、单位无盲点、环节无断层、职责无缝隙。市政府与各乡镇、市直有关单位,各乡镇与辖区村分别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切实把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各级各部门,落实到人头,层层落实清查责任,确保清查工作顺利进行。市委书记刘海生主持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汇报,市长、主管副市长也分别主持会议,对集中清查行动进行调度安排,多次带队督导,及时收集汇总上报清查进度,编发简报22期。共出动执法人员7856人次,车辆2612台次,印发政府通告137700余份,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服务单位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2649份。检查奶站22家次、奶牛养殖小区22家次,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23家次,兽药生产企业34家次,畜禽规模养殖场943家次、食品生产企业559家,食品经营户12710户、餐饮服务单位536家、抽检乳粉30个批次,牛奶样品26份,全部合格。问题乳粉集中清查专项行动历时5个多月,对全市进行彻底清查,12个乡镇(街道)实行乡镇干部包村、包企业、包店铺,村干部包户包人,对本村居民户、养殖小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服务单位及偏僻场地、仓库、闲置厂房、2006~2009年间从事过养牛的个体户等进行3遍以上清查、排查。在问题乳粉清查工作中,做到七个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责任到位、排查到位、应对到位、责任到位、督察到位。一个奶站主动上交问题乳粉3.2吨,全市未出现问题乳粉案件,问题乳粉专项清查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集贸市场升级改造】 2005年,与工商局联合,积极筹措资金6万余元,对新乐集贸市场和邯邰集贸市场排水系统进行建设和改造,建明渠270米,暗渠223米,进一步加强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市场商户的经营环境。利用国家对农产品市场扶持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市场建设资金的跑办力度;同时,积极开展诚信市场 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新乐市市场的知名度。

2006年,对市区农贸市场南侧超市建设,总投资200万元。建设完成了承安市场广客隆超市承安分店和承安市场家具城项目,总投资360万元,投入运营。建设邯邰集贸市场超市,投资270万元。充分利用新乐集贸市场闲置场地,投资40万元建成封闭式大棚。建设承安市场步行街工程,针对市场内闲置的街道,对路面硬化,建设高标准的步行街,吸引了商户,增加了收入,美化了市场,得到了好评。

2008年,投资30万元,占地700余平方米的新乐集贸市场海鲜水产超市主体竣工。投资210万元,占地81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的承安集贸市场服装精品区商用楼,投入使用。投资100余万元的干鲜调料商用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工程竣工投入使用。该商用楼既解决了市场北门场地长期闲置的问题,又改变了长期无办公场所的面貌。加强市场硬件设施建设。为解决市场的排水问题,在新乐集贸市场购置发电机组,并对市场北门道路进行硬化;在承安集贸市场对西门进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场雨季排水难的问题。对市场房屋进行确权。针对商城市场,存在一块场地租赁给多个商户问题、邯邰市场西侧房屋和新乐集贸市场十栋楼无协议等历史遗留问题,市管办采取公告公证,逐户确权的方式进行解决,对商城市场房屋发布公告,并在公证处进行公证。

2009年,新乐集贸市场水产品超市完成招标工作。投资230万元,占地700余平方米的新乐集贸市场海鲜水产超市竣工,完成公开招标工作。该项目的建成既盘活了固定资产,又增加了收入。做好承安花生米市场家具大棚升级改造工程。承安花生米市场家具大棚升级改造工程,投资30万元,新增营业面积1080平方米。承安市场广客隆超市扩建工程竣工。新增营业面积500多平方米,新增商品20余种,很大程度上丰富百姓的购买需求。对花生米市场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在新乐花生米市场建设“检测中心”和大型免费停车场,为市场商户提供便捷服务,从而带动本地区花生米种植、加工产业链条的健康发展。

2012年,集贸市场北棚升级改造工程。针对市场萎靡、经济效益差等问题,投资3000万元,对新乐集贸市场北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钢材市场建设。在新乐市南环路投资3亿元,建设集交易区、仓储区、加工区于一体的钢材交易集散地。在燕赵商城市场建设啤酒夜市板房,丰富了夜间经济。

2016年,针对市场排水不畅,影响商户经营,解决市场雨季排水问题,投资2万余元为新乐集贸市场配置了发电机,两台排水泵,对市场内下水道进行了疏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场雨季排水难的问题。针对部分市场设施简陋、年久欠修问题,对市场欠修的硬件设施进行了修缮维护,并安排专人专管,不定期检修。投资10万余元对邯邰市场进行升级改造,路面进行硬化。

【市场调研】 2006年,就花生米市场的长远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并与市场经销和服务人员进行座谈,制定了各项优惠措施。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到香河家具城、定州市场建设服务局、辛集皮革城管委会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为加快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完善市场功能】 2006年,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了网站,利用网络发布市场特色商品价格行情以及市场商户的宣传资料,与外地市场建立友情链接,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知名度。多途径筹措资金,加快承安市管所、邯邰市管所办公楼建设,逐步解决办公场所问题。按照市政府绿化、硬化及做好城市容貌综合整治的工作部署,认真完成了下达的硬化、绿化任务。对新乐集贸市场和燕赵商城大门进行清洗、粉刷,燕赵商城大门安装霓虹灯,美化、亮化了市场。

【搭建购销平台】 2006年,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在市场内新购置了30个公平秤和验钞机,营造了公平交易的良好氛围。与文明办联合在全市开展了市场诚信经营户的评选活动,在全市大型市场内共评选出文明诚信经营户50名,颁发了奖牌和证书,使市场内商户树立文明、诚信、守法经营的良好意识。积极搞好招商,在燕赵商城召开了“河北省三类市场家具产品展订会”,吸引来自山东、山西及河北省的150多家厂商和经销商参加,共签订供销合同34份,拉动了新乐市家具行业的消费增长。

【加强协调督导,促进市场建设】 2007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市场建设重点项目,积极帮助各类市场建设主体加快市场建设进度。督导金地装饰建材批发市场完善市场功能,入驻商户150余户,经营情况良好。完成投资120万元,建设10000平方米批发大厅并投入使用。建设完成万圣汽车配件交易市场,市场位于京新大街东侧,一期工程占地20亩,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

【加快“农改超、农加超”建设】 2007年,继续抓好“农改超、农加超”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投资270万元,占地面积185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的超市及商用楼建设工程,于9月份投入使用;建设完成新乐集贸市场精品一条街。吸引商户投资150万元;投资150余万元,建设占地面积620平方米的干鲜调料行市商用楼。

【加强市场建设,改善市场经营环境】 2007年,结合城市规划,在燕赵商城市场中心大道场地内设立便民市场,规划了摊位,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燕赵商城市场周边蔬菜、食品31家商户入场经营,方便了居民的消费。同时,对城区内居民生活小区进行调查,积极谋划生活小区的便民市场建设。投资9万余元,先后完成新乐集贸市场鞋市及楼区间场地垫土铺面砖硬化工程,新乐集贸市场排污管道改造工程,改善了市场经营环境。同时,对书包、线扣、袜子行市进行重新规划,做到场地合理规划,有效地利用了市场场地资源。

【加强市场管理】 2007年,加强市场信息系统、检测系统建设。建设局域网,设立服务器,使信息实现共享,逐步提高市场管理信息化水平,并定期向农业部网站发布花生米价格行情,扩大了市场宣传力度。同时,为扶持市场发展,取消了花生米市场的存车收费,为市场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结合全市开展的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建设工作,通过对重点市场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商户教育、进行督促检查、签订责任状、做好夜间巡逻等方式对市场消防工作进行检查,改造消防井4个,配备了消防器材,确保市场安全。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培训,专门组织两个重点市场的消防员参加了省、石家庄市组织的消防培训,开展2次消防演练,并与市场内40余家重点商户签订了《安全承诺责任书》,确保了市场的消防安全。

2008年,加强市场综合管理,明确专人,加强督查力度,重点做好各市场的经营秩序、卫生及物业管理,确保为经营户和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易场所。优化市场环境,制作商户禁用塑料袋的宣传条幅和标语100余副,下发到各个市场。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市场内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对未办理有关证照的食品经营户清理出市场。

2009年,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店面和固定摊位收费管理,促使收入稳中有升。深入基层,了解商户的所思所想,积极为他们解决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邯邰市场因工商局将邯邰工商所西侧场地卖给邯邰一村民,该村民将市场排水管道堵死,造成排水难问题。每到雨季,便将自制的手推式排污泵车载至邯邰市场,帮助其排水,这一做法得到了广大商户的称赞。加强硬件建设。投资八千余元为新乐集贸市场购置了太阳能路灯,既方便了商户经营,又美化了市场环境、节约了能源;投资千余元,对新乐集贸市场中间大道路面进行修补,改善了市场经营环境,得到了商户好评。

2010年,进一步优化经营环境。由于2009年遭受雪灾,管辖的市场全部受损,燕赵商城市场、承安花生米市场、邯邰集贸市场等都受到毁灭性打击,安全隐患较多,无法营业。为针对问题,组织人员对各市场进行“地毯式”排查,加固墩柱,清除垃圾,更换水管、疏通下水道,重建垮塌的场棚,使市场恢复了营业。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各市场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集贸市场管理制度》《集贸市场卫生标准》《集贸市场安全管理制度》、市场(商场)安全经营“十不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了专门的卫生、消防管理办法,市场清洁卫生和综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添置配备环卫设施。配备垃圾盛装密封容器10个,改造、完善供排水系统4套,清淤、疏通下水道2000米。落实卫生责任制。全力做好“三年大变样”检查验收工作。各市场专职卫生保洁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明确,任务落到实处;并对东、西市场临街门店按要求进行装饰粉刷。

2012年,把发展经营户,提高市场档位使用率作为工作的重心,固定经营和安置零散经营双拳出击。处理好市场长期经营和短期经营的关系,以固定带动零散,以零散促进固定。根据新乐市农贸市场固定经营和零散经营分不开的状况,在市场经营分布上实行固定经营档位和零散经营场地同时兼顾,带动市场繁荣。先后将新乐集贸市场、承安综合市场的部分经营地段进行调整,腾出场地安置零散摆卖,充分利用了市场场地。协调职能部门,整治市场周边乱摆乱卖。借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东风,除按标准管理好辖下市场外,积极主动配合城建、工商等对市场周边无证经营、乱摆乱卖农产品进行清理整顿,在清理整顿中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及配合。辖下各个市场均进行不同程度的整治,发现乱摆乱卖苗头及时制止,确保农产品进场经营,划行归市、美化市场周边环境,还市民整洁的街道、舒适的购物场所。辖下市场顺利通过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总验收。

2016年,狠抓落实,做好市场管理工作。一是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始终把消防安全工作放在市场管理的首要位置来抓,努力做到“三个一”,即消防宣传一丝不苟、落实责任一环不漏、安全措施一抓到底。协同市消防大队累计排查商户600余户,发放宣传材料千余份,基本做到了消防安全天天讲、日日抓,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抓好市场秩序管理。采取明确专人、明确区间、明确巡查频次的管理方式,同时,对市场摊位区分淡旺季及时进行调整,每天加大市场巡查力度,确保市场经营秩序井然有序。三是抓好市场卫生管理。以巩固省级卫生城成果活动为契机,狠抓市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采取市场清洁大行动、市场污水大治理、市场监管全天候三大举措治理顽症,市场环境大有改善。

【农产品检测】 2008年,筹资1万余元,购置了1台黄曲霉素检测仪,用于对花生米的常规检测,该设施的投入使用,又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基础。

【花生米市场仓储区改造工程】 2010年,实施花生米市场仓储区改造工程,利用国家对粮油大县补贴资金投资20万元,建设500平方米的花生米市场仓储区。

【强化经营管理,资产经营效益稳中有升】 2010年,强化租赁管理,进一步完善店面、摊位及责任制承包的合同管理,强化“合同、台账、发票、收费”“四合一”的管理措施,加强督促和检查;加大招商招租力度,盘活闲置资产,各市场店面及摊位出租率95%,有效地发挥资产经营效益。强化收费管理,克服市场拆迁关闭、店面和摊位减少、经营户要求降费、市场份额下降等因素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店面和固定摊位收费管理,加大欠费追收力度,加强临摊收费督查,杜绝跑冒滴漏,实现应收尽收。坚持推行拍租竞标,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到期市场店面、摊位实行公开竞标拍租,努力实现收益最大化。坚持推行责任制管理,机关分管负责人与基层市场管理所所长到农村市场认真检查市场财务,督促市场收费,搞好市场的划行归市。耐心做经营户的思想工作,规范整顿市场的收费行为。执行超收全奖、欠收全扣、超支自负、节支自留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考核,实现经营效益稳中有升的目标。

【强化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2012年,推行“诚信服务、经营至上”的服务理念,以服务求生存,以服务谋发展,营造重商、扩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坚持实行诚信招租,错开工作时间,提供全天候服务,为经营者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服务”的服务环境。坚持佩证上岗、礼貌待人,以建立市场咨询服务台、商品检测服务台等多种制度方式,切实做到文明管理,热情服务。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为经营者排忧解难,当好经营者的参谋助手,为经营者提供商品信息。通过商品信息专栏及时公布商品上市品种价格等信息,供经营者和消费者参考。引导经营户分流、补充商品,有效保证了市场商品的多样化和营销对路。对市场商户使用的地秤,统一组织到质监局校正计量秤具,同时对进场的花生米检测黄曲霉素,对存在霉变的不准进场销售,确保了公正交易和食品安全。

(市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