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务

地方税务

【概况】 2004~2016年,新乐市地方税务局以“二次创业”为动力,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紧紧围绕“树立省会意识、强化管理”这个主题,立足实际,瞄准“四个上水平”和“三化一提高”的工作目标。全年围绕行业整治、征管改革、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基层和机关规范化管理等工作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各年度各项工作任务。2004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被省地税局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被新乐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执法单位”。2008年行风评议和文明执法杯获第一名。2016年度新乐市地方税务局被中共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授予2014~2015年度石家庄市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共新乐市委授予“六五”普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新乐市妇女联合会授予“新乐市三八红旗集体”;协神税务分局被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黎桦被省地税局授予“河北省地方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税收征管】 2004年,石家庄市地税局下达给该局税收任务7793万元(省级103万元、市(县级)7690万元)。截至12月底,共组织税收收入8237万元(省级完成111万元,县级完成8126万元,分别占年计划的108%、106%),比上年增收952万元,增长131%。

2007年,共组织税费收入17747.83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377.84万元,同比增收2226.74万元,增长18%;社保费完成2797.7万元,同比增收536.3万元,增长24%。

2008年,共组织税收收入16629.7万元,同比增收2251.9万元,增长16%;社保费入库3670.3万元,其中养老保险入库3367.1万元,失业保险费入库303.2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2%和23%。

2009年,全局累计入库各项税收16062.3万元,其中:县级收入15735.4万元,省级收入326.9万元;社保费收入5181.88万元,同比增收1685.25万元,增长32.5%;残疾人保障金收入29.57万元,同比增收5.06万元,增长20.64%;工会经费收入104.15万元,同比增收51.71万元,增长98.67%。

2010年,全年累计入库各项税收18067万元,其中:县级收入17681万元,超计划收入389万元,同比增收1946万元,增长12%;省级收入386万元,与上年同比增收59万元,增长18%。社保费收入5880万元,同比增收698万元,增长13%;残疾人保障金收入40万元,同比增收10万元,增长33%;工会经费收入127万元,同比增收23万元,增长22%。

2011年,累计入库各项税收24070万元,其中:县级收入23582万元,与上年同比增收5883万元,增长33.2%;省级营业税收入488万元,与上年同比增收102万元,增长26.3%。社保费收入6957.4万元;工会经费收入133.9万元。

2012年,完成各项税费收入37032.9万元。税收收入28841.1万元,同比增收4771.1万元,增长19.8%,其中:县级税收28259.2万元,同比增收4877.3万元,增长19.8%;省级税收581.9万元,同比增收93.8万元,增长19.2%;社保费完成6893.6万元,超计划382万元。

2013年,共完成各项税费收入41342.1万元,同比增长11.6%,增收4309.2万元。其中:税收收入31874.3万元,同比增长10.5%,增收3033.2万元。其他收入9467.8万元,同比增长15.6%,增收1276万元。

2014年,地税局共组织各项税费收入41393万元,其中税收收入31019万元,同比增长9%,增收2584万元。

2015年,共组织各项税费收入53262.5万元,其中税收收入41136.7万元,同比增长22.4%,增收7533.8万元。

2016年,政府分配新乐市地税局的一般预算税收目标38000万元,比上年增加6000万元,增长18.75%。5月“营改增”政策实施后,调整后的公共预算税收计划为18994万元。面对高位增长的税收任务,牢固树立组织收入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组织收入原则,由一把手负总责,签订税收收入责任状,主管局长及分管科室包所,一级保一级,加强收入督导,层层分解落实收入目标,确保完成全年收入计划。共组织各项税费收入51668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1003万元,增收2747万元,剔除“营改增”因素,一般预算完成21359万元,占全年计划的112.45%,同比增长25.85%,增收4387万元。

【组织税费收入】 2004年,完善收入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量化细化考核,逐级签订责任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一级保一级,大家保全局的责任机制。构建重点税源梯级管理格局。建立市、所、站三级税源网络,对国人、新化、华宝等19户企业时时监控,监控税额2353万元。定期对胶合板、电热毯、雕刻等农村特色优势行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实现这类纳税户无漏、无欠税现象。召开收入分析调度会,及时进行动态分析和收入调度。细化行业管理,挖掘重点税种潜力。出台“六项”特色行业税收管理办法,规范剥皮、废旧塑料加工、冷冻冷藏等行业的税收征管,增收80余万元。加强源泉控管,推广个税软件,重点监控高收入行业和个人,增收200余万元。规范所得税管理,对账务核算不准确的业户全部核定为定率征收,新增90户,增收160万元。认真做好减免税普查,向政策要税收。严把减免税、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审核关,避免税款损失近1000万元。强化稽查和税警的拳头作用,聘请经济预算师讲解房地产及企业成本预算有关知识,解决稽查人员在房地产稽查中查不深、查不透的现状,同中介机构组成联合稽查组解剖全市大中型企业,共检查12户,滞补罚入库380万元。此外,还进行了交通运输、个人所得税等专项稽查,共检查649户,其中有问题167户。滞、补、罚入库242万元,其中税款173万元;滞纳金5万元,罚款64万元,入库率100%,处罚率100%,有效地杜绝税款流失。2004年,石家庄市地税局下达给该局社保费征缴任务1400万元,其中养老保险费1100万元,失业保险费300万元。截至12月底,共完成社保费1653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1330万元,超年计划230万元;失业保险费323万元,超年计划23万元。强化征缴服务,实施参保扩面。将管理较规范、有一定规模的私有、民营企业作为扩面重点,主动上门为缴费人提供政策宣传与辅导,逐个消化吸收,稳步推进社保费扩面工作。新增私有、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个人缴费人154户。理顺征缴体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在充分发挥税费统管同治优势的同时,加强与社保部门沟通与协作,建立定期联系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借助社保费审计活动,发动清理欠费“攻坚战”,对虚假申报,故意少缴、缓缴、欠缴的单位进行公开曝光,加强社会效应。共清理欠费250万元。积极与残疾人联合会协调,重点深入缴费单位走访宣传,共入库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0万元。做好工会经费代征工作,自8月份地税机关代征以来共征收工会经费22万元。认真做好下岗再就业工作。设立专门“再就业服务窗口”。落实首问责任制,做到“专人负责、优先受理、优先审核、优先审批”。共办理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减免税130户,减免个税12万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常请示勤汇报,与当地党委政府多沟通。邀请主要领导参加地税工作年会,对涉及地税的重大工作部署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使领导了解地税工作的进展和重点工作的安排情况。在执法中涉及当地经济有较大影响的企业或知名人士时,主动汇报,取得理解和支持,尽可能减少政府部门对执法工作不必要干预。由于涉及国人啤酒925万元、粮库66万元的税款退库,政府及时将该局的税收任务调减至7200万元,确保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

2006年,石家庄市地方税务局分配新乐市地方税务局的税收任务为11870万元,其中省级270万元、县级11600万元。当地政府确定的税收任务为1181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了1720万元,增长17%。在税收任务增幅大、政策性减收因素较多、税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新乐市地方税务局按照“抓早、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的工作思路,坚持细征收、精管理、强稽查,超额完成了市局、市政府分配的税收任务。截至12月底,累计实现税费收入14412万元,同比增加1961万元,增长1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151万元,同比增加1768万元,增长17%;社保费完成2261万元,同比增加193万元,增长9%。强化收入目标考核,将任务分解到所,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月排队、季考核的激励机制,实行税收任务“一票否决”。局长包片,科室挂所,及时解决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积极与各级政府沟通协调,确保税款均衡入库。降低税源监控“门槛”。将年纳税额1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列入监控范围,按月进行涉税信息比对。对各乡镇新上项目,实行所长负责制,预防税款流失。强化小税种征管,全面清理临商、闪商等征管死角,统一调高地税独管户定额,严把审批关。提高土地使用税年税额标准,开展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税源普查,房产、土地两税增收75万元。对账证不健全的中小企业严格定率征收,加大税警联查力度。对房产开发、建筑安装、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展“解剖式”检查。对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共检查70户,查补入库289万元。税警室受理举报案件30起,行政拘留5人次,训诫教育23人次,补税罚款20万元,拔钉子户106户,震慑了违法分子。加强行业专项整治,开展对商场、超市以及所有饮食业、娱乐业、洗浴业纳税户专项检查清理活动。查补税款69万元,铲除钉子户84户,补税罚款50.8万元。对地税独管户上调定额50%,国地税共管户定额上调30%,月增税款15余万元。年增收200万元左右。强化综合治税,通过联合年审、委托代征、信息数据交换等形式拓宽协作空间,加强源头控管。累计获取工商、交通、国税等部门有价值数据1000余条,信息200余条,代征税款318万元。并利用综合治税办提供的信息,整治全市的化工、塑料、洗浴、剥皮解小板四个行业增收税款50余万元。加大社保费征缴,在继续巩固征缴一体化成果的基础上,对111户缴费单位重新认定,实施分类管理。对新化公司等重点企业加大催缴,仅新化公司就清缴欠费300万元。同时开展社保费费源普查,普查企业225户,个体工商户1623户,普查面98%,摸清全市费源底数。

2007年,新乐地方税务局不断强化组织收入工作的中心意识、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税费收入的稳定增长。全年共组织税费收入17747.83万元。实行“局长包片,科室挂所”,将任务分解到所,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将收入任务完成情况与奖金、职务挂钩,按季考核,连带奖惩,形成全员抓收入、保进度的局面。将市直企业年纳税50万元以上,农村所年纳税5万元以上以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90余户纳入重点监控。由局长、所(分局)长、直接管理人员逐级签订《税收行政执法责任状》,明确管理责任。全年入库6389.8万元,占税收总量的38%。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制定相关措施,大力推行定率征收。核定面76%,核定征收税款1387.82万元,增收275.61万元。同时严把汇算清缴关,对76户企业的所得税汇算清缴,补税罚款46.7万元。全年企业所得税累计入库3879.78万元,同比增收1589.01万元。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重点抓好12万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共有19名纳税户进行自行申报,补缴税款5.3万元。加强车船税征管,新车船税正式开征后,地方税务局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同时对税收管理人员、办税服务厅人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进行政策宣讲培训。与交警、保险部门联手对车辆重新摸底,彻底掌握各类机动车辆数,仅一个月车船税入库43.1万元,征缴工作走在前列。同时积极与保险机构协调,多次召开调度会,组织座谈会对全市6家保险机构业务培训,提高扣缴企业业务水平,累计代征税款42万元。全年车船税入库119.32万元,同比增收81万元。以查补收,以打促管,有针对性地对卫生系统、化工行业、商场、重点个体纳税大户、保险公司扣缴车船税等情况进行专项稽查。同时采取“请进来”的做法,邀请石家庄市稽查局配合对新化公司重点税源开展“解剖式”检查,滞补罚入库350万元。全年共稽查107户,查补入库831万元。税警室协助基层查处偷、抗税案件22起,接出警38次,查封扣押货物4起,补税罚款19万元。严厉打击偷抗税,优化税收环境。将民营企业、农民工、临时性用工、独资企业作为扩面重点,召开动员会4次,深入企业上门宣传服务。共扩面51户,涉及780人,增收费款146万元。为社保费收入的增长蓄积力量。

2008年,新乐地方税务局在政策性减收因素多的情况下,坚持“向管理要税收”,制定“抓早、抓紧、抓实”的工作方针,迎难而上,挖潜增收,深入开展税源调查分析工作,层层分解落实收入工作目标,税费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共组织税收收入16629.7万元,同比增收2251.9万元,增长16%;社保费入库3670.3万元,其中养老保险入库3367.1万元,失业保险费入库303.2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2%和23%。完善“四位一体”的税源管理机制,对年纳税50万元以上重点企业开展税源调查,逐户听取管理汇报。综合利用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对变化异常的进行重点评估和稽查,建立“分析、评估、监控、稽查”互动机制。为了把金融危机给税收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11月,又组织召开税收分析会议,对影响全年税收增长的经济发展因素、金融危机影响因素、税收政策调整因素等进行分析。同时,加强对今后税收工作进展情况分析,特别是增收、减收因素分析,为2009年的税收工作明确方向。管实房地产业税收,与房地产管理办公室联手,出台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告,并在新乐市电视台播放,让购房者了解房产交易的相关税收政策。开设房地产交易征收窗口,“先完税后办理房产证”,实施源头控管。与南水北调办公室联手,召开施工单位负责人座谈会,“跟进式”管理,做好工程完工阶段的税收清理。与城建规划部门联手,结合“三年大变样”旧城改造,密切关注新建、在建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全程监控。全年入库该行业税收2858.5万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17%。加强所得税精细化管理,按“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分类管理”的工作思路,建立户籍管理台账,分户到人,严格税前扣除事项审批,提高汇算清缴质量。为贯彻落实好新企业所得税法,邀请市局业务骨干对税务干部、企业财务负责人授课。利用电视台、短信告知、街头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使新企业所得税法精神深入人心。认真开展所得税纳税评估,重点将房地产、建筑安装、餐饮、超市、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纳入评估范围。并召开纳税评估工作专题汇报会和纳税评估评审工作会,巩固评估成果,评估6户,补税罚款19.82万元。创造性地开展车船税征缴工作,针对车船税代征难、代征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主动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多次向政府领导汇报工作,及时反映征收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请政府出台《新乐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关于加强车船税征管工作的通知》。召开由地税、各保险机构、交警、交通以及各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车船税征管专题协调会议。明晰各单位的职责,形成车船税合力征缴氛围。全年车船税入库226万元,同比增收107万元,增长90%。车船税做法被市局简报刊发,副局长宋泽军做了重要批示。强化小税种征管,自11月起,开展了船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三税”拉网式专项检查。修改信息823户,补税款罚款30余万元。通过检查,全面摸清税源底数,建立规范的税源数据库。

2009年,以“乡不漏村,村不漏户,地毯式清查”为目标,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开展税源普查工作,将普查结果与国税、工商进行比对,彻底清查漏管户。全年共补办税务登记700余户,补税罚款合计220万余元。对大型企业、重点行业及存在涉税疑点的纳税人实施纳税评估,以评估促管理,以评估促收入。积极按要求搭建行业纳税人纳税评估模型,共对14户纳税人实施了纳税评估,补缴税款10余万元。对欠税的213户纳税人在征收大厅进行公告,部分纳税人主动补缴税款。为有效抑制严峻经济形势下税收下滑趋势,地税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强化房地产业税收征管,取得明显效果。年初,专门成立建筑业和房地产税收领导小组,深入开展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税源调查分析工作,准确把握税收增收潜力点,制定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强房地产税收征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分局长负责、项目到人的管理方法,确定专职征管工作人员,实行房地产专业管理,形成单责任、单行业、单考核的工作机制。按照边清查、边结案、边入库的管理模式,严格依法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税收的足额入库,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全年共入库房地产各项税收883万元,同比增收465万元,增长111.69%。单税种管理增收显著,按省局企业所得税规范化管理办法,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化和细化。组织汇算清缴单位、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参加培训,并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设立11种信息档案资料,建立10个台账,对135户纳税人的征收方式进行重新鉴定,确保汇算清缴工作的质量提升。有针对性地提醒高收入行业、企业和个人办理纳税申报,对年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逐一通知,并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服务工作。共受理申报36人次,共缴(扣)税款97.6万元。大力组织开展车船税、土地税、房产税专项检查,全年三税共入库2113.5万元,同比增收738.1万元,增长54%。局班子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不断拓展执法空间,将税警、稽查、征管、基层的工作有机结合。局先后对房地产、家具、制鞋、砖窑、化工、电热毯等行业进行专项清理,出警45人(次),查处涉税案件28起,追缴欠税、应缴税款及罚款1167.5万元。为营造良好的税收秩序、创建和谐的法治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3年,采取开展税收漫画大赛等多种形式加大税收政策的宣传、辅导力度,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确保各项税收政策的落实到位。按时完成征管系统软件推广和2012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做好“营改增”和减免税工作,共减免土地使用税企业2户,为河北奥星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和新乐宾馆,拟批金额为61.15万元。及时协调处理遇到的难题,对河北卫星民爆器材有限公司的土地实际占用面积进行核查,该户补缴土地使用税近16万元,对该企业土地面积进行重新认定;协调河北省CA认证中心续费工作。加强监管,提高征管质量,完成12万元纳税人自主申报工作,2012年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72人次,共缴(扣)税款291.03万元。加强发票监督,规范纳税行为,积极推广网络发票,已对22户进行备案,推广17户。扎实开展社保费及规费工作,加强分类认定。认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单位114户,其中A类64户、B类20户、C类6户、D类24户。认定失业保险费缴费单位48户,其中A类28户、B类8户、C类4户、D类8户,圆满完成社保费及规费任务。2013年以来,及时跟工会、残联协调,合理确定并分配代征任务,督促各单位按时间进度完成。工会经费累计完成133.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86万元,增长21.68%;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累计完成77.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67万元,增长15.96%;教育费附加累计完成668.1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3.31万元,增长16.23%;地方教育费附加累计完成444.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1.86万元,增长16.16%。

2015年,按照河北省、石家庄市地方税务局统一安排部署,积极谋划,统筹安排,扎实有序推进金税三期工程,调整操作系统版本,安装附属软件,对征收大厅等单位不符合要求的9台打印机进行更换,确保金税三期系统成功上线运行。全年共计完成设备日常巡检149次,网络维护74次,数据备份49次,受理数据维护94条,解答技术问题61条,保障视频会议及培训34次。扎实开展营业税专项清理,按照省市局要求,自9月20日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营业税税源调查和清理工作,将建筑安装房地产行业作为重点,分成5个清理检查小组,采取入户查账、现场查验的方式逐户逐项目开展清理工作。本次共清理营业税纳税人55户,入库营业税517万元。其中建筑业32户,清理税款409万元。房地产业清理22户,清理税款48万元。金融业清理1户,清理税款60万元,商业用房出租清理税款6万元。在市局召开的地税系统税收收入形势分析会上作了题为《借助合力,完善规范,房地产行业清理整顿成效显著》经验介绍。顺利完成2014年度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工作,共审核240户企业的申报资料,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120.49万元,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746.02万元。抓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自行纳税申报工作。2014年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112人次,共缴(扣)税款105.78万元,申报人数最多的职业为:工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夯实税收征管基础】 2004年,投资4万元与交通运管部门协调共同开发税收征管软件,将程序设定为税款第一程序,实行“以税控费”, 实现运输征管方面的信息共享,增收50余万元。《依靠政府支持 取得部门配合》材料在石家庄市财产行为税会上首先做了典型发言,得到石家庄市局和兄弟单位的肯定。《把握工作规律 创新征管理念 争创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征管新局面》也被市局经验交流会推广。市县联手,联合控管资源税收,针对新乐市和正定县相邻砂场税费管理混乱的问题,地税局积极运作,多方沟通,在政府的支持下,促成正定砂矿办和新乐市砂矿办(代征单位)共同签订《对相邻砂矿实行联合管理协议书》,公平两地税负,有效地解决个别采矿业户在县界区内大肆开采、偷逃税款的问题。仅此一项,每月增加税收收入5万元。合力治税,建立联合办公机制,定期与国税、工商召开联席会。每月10日前,各单位将上月行政管理相对人基础信息变动情况以及需要相互告知的其他情况进行互换传递,实现了相关信息的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源头控管,认真开展清理漏征漏管和行业整治,按照石家庄市局的部署和要求,组织、人员、责任“三到位”开展“地毯式”清查。共清查纳税户4133户,清理漏征漏管947户,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26.8万余元。同时严把定额审核关,对饮食、洗浴等行业685户调整定额,增收47余万元。经市局复查,地税局漏征漏管率仅为0.95%,得到石家庄市局行业整治验收组的一致好评。规范征管,积极开展建筑业税收专项清理,结合行业特点,对辖区26家建安业户进行新一轮清理整顿活动。重点清查管理人员对企业管理是否到位以及对企业下发的各种文书是否规范,建账企业的账目是否健全,签订的建筑安装合同、工程进度与纳税申报是否一致,是否按规定的应税所得率缴纳税款,已竣工使用的小区物业是否纳入税务部门管理。通过全方位清查,共查补入库税款47万元。特别是对燕赵物业开发中心的清理,在市稽查局接管以前,该局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本案顺利查结奠定了基础。增强服务理念,为纳税人提供便利。地税局自行设计了《便民纳税资料簿》,既宣传了税法,又方便检查和管理。推行税银联网工程,简化办税手续,降低了税收成本,将方便纳税人落实到了实处。认真落实征管“96”字方针,扎实征管基础。地税局充分利用工商税务信息对比软件,按月进行对比分析,从源头上清理登记漏洞。并严格征管质量考核,制定《新乐市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质量考核试行办法》,加强对基层单位的考核监控。建章立制,发票和票证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一是结合规程,完善发票管理、发售、代开人员的职责制度,细化发票管理各个环节24项内容,对发票实施科学管理。二是制定《新乐市地方税务局发票管理暂行办法》和《新乐市地方税务局代开发票具体规定》。《新乐市局发票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在石家庄市局《地税简报》第41期刊发,得到市局好评。三是严格票证管理,按月抽审按季互审,严格处罚力度,规范税款的征收、解缴、入库。防止出现积压、贪占、挪用税款,提高票证管理水平。贯彻“一法、两制”,推进依法治税。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后,地税局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在征收大厅开辟“行政许可”受理绿色通道,并加强行政许可后续管理工作。强化制度约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全年共追究63人次,扣罚奖金1055元(其中批评教育39人次)。

2005年,税收收入累计入库10383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收3071万元,增长42%。其中省级288万元,同比增收177万元,增长159%;县级10095万元,同比增收2894万元,增长40%。社保费入库2068万元,同比增收415万元,增长25%。其中养老保险入库1865万元,失业保险入库203万元,超市局任务349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入库11万元,完成年初计划。强化税源控管,把握收入工作主线,由专人专岗负责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和税款入库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同时延伸税源监控触角,对板材、石雕、电热毯、印刷、灯具、铸造、废旧塑料加工等特色行业适时监控,及时掌握税源动态和发展趋势,年增收近200万元。推行精细管理,努力挖潜增收,充分抓好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对56户企业进行汇缴检查,查补税款106.8万元,加收滞纳金13.2万元。规范所得税各项审批制度,巩固税基,制定本局的企业所得税规范化管理试行办法。建立13个卷宗,统一各种台账和文书,对有关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审核审批做了详细规定。共审批减免税13万元,坏账财产损失120万元,为完成收入任务夯实根基。搭建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其高位增长。对96个扣缴单位,22户所得税重点税源分户建立监控档案,对外籍个人建立《个人所得税纳税手册》实施重点征管。仅此项税收已入库718万元,同比增收197万元,增长37%。在小税种上做文章。对所辖3140户进行征收方式鉴定,并借助征管软件,建立印花税基础资料库,积累分行业印花税纳税情况。入库155万元,同比增收107万元,增长222%。同时针对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粗放、松散的现象,强化源头监控,制定下发相关办法,征缴入库15万元,实现历史零突破。提高收入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征管系统多个功能模块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收入水平。发挥税警、稽查重拳出击的效果,坚持“四个环节”衔接和解剖式的稽查模式,加大对燕赵物业开发中心等大要案的查处力度。共检查126户,滞补罚合计327万元,同比增收86万元,增长35%。税警室共出警20余次,协助基层所查封、扣押、调查询问10次。清理整顿青同胶合板、建筑安装及房地产开发、网吧3个重点行业,铲除钉子户3户,追缴税款90余万元。净化税收环境,为税收保驾护航。更新手段,实现社保费征缴一体化管理。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向有关市长作专题汇报,数次同社保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并于10月实现征缴一体化管理。从而简化缴费手续,缩短缴费时间,得到缴费人的好评。

2006年,新乐市地方税务局紧紧围绕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着力夯实管理基础、细化管理措施、完善管理机制,有效地促进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深入基层一线,应对征管难点。成立专门督察小组,不定期对漏征漏管、定额核定、停歇业、税款征收、税负公平程度、管理办法及税收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变粗放管理为精细化管理。督导小组多次到木村、杜固、马头铺、彭家庄、正莫等乡镇调查征管及税源状况,做到管理心中有数,征收有的放矢。加强发票管理,完善以票控税机制,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项检查小组对房地产业、饮食业、建筑业等行业发票情况全面检查。查补税款3.4万元,罚款2万元,堵塞发票管理漏洞。着力开展税收执法达标等级评定,提升执法水平。自5月份以来,抽调征管、税政、计会、监察等科室人员组成执法检查组,对7个基层单位落实税收执法达标等级评定标准检查验收。组织召开征管工作交流会,让各管理单位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完善管理。充分利用执法监控考核软件和执法责任制管理软件对执法过程进行监控。同时严格干部管理,对征管力度不够,征管不到位的干部通报批评、扣发奖金,共追究30人次,扣发奖金960元,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执法水平,全局的各项征管工作得到市局检查组的肯定与好评,被评定为“一级执法达标单位”。加强征管责任区管理,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在二分局搞试点。合理调配现有税收管理人员,把懂业务、责任心强的干部充实到管理岗位。同时细化管理责任,量化管理任务,强化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税收管理员的等级评定、奖金等直接挂钩,初步建立职责明晰、管理规范、协作高效、监控严密的税收征管运行机制,努力使税收管理员成为信息采集员、纳税辅导员、税法宣传员、纳税评估员和税源监控员。分税种工作求得突破,与交通部门配合控管车辆税收,全年车辆税收入库188万元,同比增收65万元。入驻房地产管理部门严把二手房交易,全年二手房交易税收入库1.3万元,实现零的突破。开展户籍清理,以“换证”之机,开展拉网式清查,逐街道逐户绘制税源分布图。同时做好扩面工作,确保农村所增幅20%,城区所增幅10%,2006年以来新增554户。

2007年,新乐地方税务局以落实《税收业务工作规程》为基础,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全面落实新版《业务工作规程》,举办全体税务干部培训班,并与自学相结合,确保业务规程全面实施。修订岗责体系和业务流程,启用新的征管文书,建立“责任明晰、衔接顺畅、流程规范”的税收征管机制。4月,由政府综合治税办公室牵头,和国税、人大、政协等职能部门组成税收质量联合检查工作组。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全市范围内的2449户纳税业户2007年一季度税收管理情况进行“拉网式”普查,清理漏征漏管135户,补税罚款6.5万元。在普查的基础上,健全分局、所(站)税源基础台账。7月,开展全市范围的清理漏征漏管暨行业整治活动。充分利用工商、国税、综治办提供的户籍信息,集中人员、时间,逐村、逐街道、逐户进行“地毯式”排查,补办税务登记1642户。截至12月底,累计办了税务登记6200户。专门抽调业务骨干深入到纳税户中,摸清相关涉税指标,搞好定额系数调查。同时依托“双定户定额管理系统”,自动生成定额。由所(分局)长、征管科长、主管局长、局长四级审核,增加核定的透明度。对2900余户的定额进行调整,定额平均上调26%以上,月增收25万余元。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上半年对餐饮、家电、手机三个行业和税源大户进行纳税评估。评估680户,组织税务约谈104户,补税罚款20余万元。下半年对建筑安装、房地产企业的税负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补税罚款320余万元。

2010年,根据全市税源状况,对重点纳税大户、重点行业进一步完善重点税源档案,全面实施“二级”监控。特别是按照单责任、单行业、单考核的工作机制,实行建筑安装、房地产专业管理,全局共入库房地产各项税收5400万元。对一般税源按行业进行清理整治,加强漏征漏管户的排查,相应制定《四行业专项清理实施方案》,对全市近250户歌厅、舞厅、洗浴、饮食行业进行专项检查,共清理漏征漏管户28户,上调定额16000元。同时,认真做好收入分析和收入预测,准确把握收入动态,提高收入预测的准确程度,掌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强化过错追究,严惩违规操作,由征管科牵头,定期对基层分局停歇业户、非正常户认定的管理实施抽查督导。同时,结合市局“双百”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切实加大执法过错追究力度,全年共追究169人次,为促进税收执法质量打下基础。加强发票监控,打击违法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餐饮业发票专项检查活动,加大对发票转借、损毁、伪造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对11户自开票纳税人进行资格认证,强化货运业发票管理,促进了收入增长。同时,积极推行“积票有奖”活动,全年共对56人兑换彩票,收回兑奖发票477张,发票金额32120元。全面实施汇算清缴工作,成立纳税评估专项清查小组,对“长亏不倒、长期零申报”纳税企业,实施重点纳税评估,并相应制定“三级联动”审核方案,实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缴期间,共对112户企业的申报资料实施审核,调整应纳税所得额3015.29万元,其中弥补亏损459.98万元,调查审批财产损失165.6万元。汇算清缴面100%,汇缴审核面100%,汇缴检查面50%。税警联手出重拳整治税收秩序,先后对各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清理。全年,税警共出警26人次追缴欠税,应缴税款和罚款合计232.6万元。切实抓好社保费征收与协调工作,全面规范档案资料,完成社保费征收任务。全力搞好工会经费、残疾人保障金等税费的代征工作落实,做好代征管理工作,加强日常收入督导,及时解决代征中存在的问题,圆满完成代征任务。

2011年,以推行建筑安装、房地产行业软件上线为契机,积极配合市局和政府对房地产业进行计税价格的确定,从发票上控制税款流失,实现对房地产业管理的新突破。全年新认定自开票纳税人14户,共入库建筑安装、房地产各项税收8682.2万元。抓“发票”促增长,在全市范围内加大对餐饮业发票转借、损毁、伪造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扩大机打发票的使用范围,完成新版发票的启用和旧版发票的缴销工作。依托税收征管系统,结合政策变动因素,对“住宿、娱乐、洗浴、饮食”四个行业进行专项治理,在对营业额进行实地测算基础上,上调定额41户,上调营业额50余万元,有效提升行业征管质量。提高代征工作水平,不断强化部门协作,全力搞好代征工作落实,及时解决代征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圆满完成代征任务。

2013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中共审核328户企业的申报资料,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6530.39万元,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2536.96万元。顺利推进“营改增”工作,共审核认定邮电、铁路及通信业纳税人8户,已全部移交国税。完成3户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联合申报,积极落实减免税和税收优惠政策。

2014年,为13家企业减免税343.83万元,对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开展政策辅导,发放宣传辅导书179户次。强力开展清仓行动,以“四项清查”强势开局,通过开展漏征漏管专项清理,追缴各种税款1146万元。通过开展漏征漏管专项清理,追缴各种税款1146万元,共征收入库各种规费10362.21万元,超收1670.37万元,得到河北省、石家庄市局的充分肯定。副局长秦黎桦被省政府评为2014年度全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代征工作业绩突出个人。主抓了12万元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工作,2013年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98人次,其他各种申报106人次,共缴(扣)税款289.69万元。申报期内,开具上年度完税证明25份,完成了市局认真开展国地税联合办证和网络发票推广工作。抓好征管监控工作,做到日清月结不留死角,按时上报。

【盘实税源信息,杜绝漏征漏管】 2005年,利用国税、工商部门提供的动态信息,与税务登记底册进行逐户核对,全面清理,做到户清源明。加强对停业户、非正常户、定额管理的审批力度,严格按规程运作,实现了停复业、定额审批的微机化管理。提升监控效力,严把企业注销登记关,稳定地方税基。针对省国地税对“新办企业”解释存在分歧、部分企业采取改头换面手段疏离地税部门监控情况,对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企业实行三级审核,在半年内实施追踪监控。从严从重打击企业弄虚作假行为,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好评。

【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合力治税网络】 2005年,积极和国税协调,实现 “代征城建税开票软件”与国税的CTAIS征管系统对接,并增设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的提示、开票功能,全面实行机制打票,确保税费征收,在国、地税联合征管上迈出新的一步。已累计代征城建税及附加1.2万元。与工商局协调,签订了印花税委托代征协议,从源头控管印花税征收。

【加大发票打假,强化以票管税】 2005年,广泛宣传有奖定额发票,组织发票打假人员进行检查。对举报案件迅速出场,处理及时,号称“发票打假110”。受理举白条发票案件22起,罚款2.2万余元,奖励举报人1170元,增收税款220万元。

【纳税服务】 2005年,地税局将工作重点放在服务、服从于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加大宣传、落实地税优惠政策。坚持以严格的执法促发展,以公开透明的政策促发展,以优质的服务促发展。以“创文明窗口、铸服务品牌、做服务明星”为目标,在征收大厅开展“四赛、四个一样”活动。积极参加市纪委组织的“阳光投诉”,发放宣传材料1500多份,接受咨询50多人,解答疑难问题40多项,实现零投诉,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围绕政务公开,打造阳光办税环境。对纳税人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公开,将税务行为置于最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中。共批准企业所得税抵免税收22.2万元。为142名下岗职工办理再就业审批,累计减免各税32.3万元,充分调动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积极性,为经济的发展增添后劲。

2015年,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结合省局市局工作精神,积极落实“互联网+税务”工作,推进办税服务厅建设升级。正在协商落实的有“互联网+申报缴税”和“互联网+电子发票”两项。其中“互联网+社保缴费”,按照市局通知要求,及时与建行联系,在办税服务厅显著位置设立社会保险自助服务区,设备已正式运行。充分利用金税三期系统的上线运行,以效率提升服务。“金税三期”系统9月上线以来,为了持续做好运维工作,充分利用叫号系统,确保办税大厅各类业务办理秩序井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系统操作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成立专门“导税服务小组” 进行合理导税,减少了纳税人等待时间,最大限度提高办税效率。系统运行状况良好,整体运行平稳。自上线以来,征收各税5819万元,社保费1253万元;代开发票2588份,征收税款1966万元;办理税务登记317户。依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小型微利企业、创业就业税收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严格执行小型微利企业、促进就业再就业、高新技术等税收优惠政策,全年为133家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条件的企业享受减免税款58万元,64家小微企业享受营业税减免6万元。

【加强规范化管理】 2006年,地方税务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采取建园地、悬展牌、进橱窗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同时结合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时事政治教育、勤政廉政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感召力和渗透力。积极开展文明单位争创活动,细化、量化创建标准,把各项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岗位和人员,再次夺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文明执法杯”竞赛夺得第一名。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从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做起,杜绝各种浪费,努力建设“节约型”地税机关。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提高税收工作科技含量,紧跟市局工作部署,加大培训力度。建安、房地产业项目管理软件、税收管理员软件等各种新软件应用效能得到提高。同时自行开发“先税后费”车辆税收管理系统软件,为车辆税收征管管理奠定信息基础。

2007年,地方税务局在完善服务措施、强化服务职能的同时,不断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健全服务措施,进一步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AB角等制度,充分发挥办税服务厅的“窗口”作用,同时依法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为82名下岗职工办理税收减免,减免税款27.2万元。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在巩固税收执法达标等级一级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税收执法责任制管理软件和执法监控考核软件,扩大监控考核范围,人机结合,强化考核追究。共追究24人次,扣发奖金720元。狠抓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认真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活动。在机关办公楼楼道开辟“廉政警言警句”的宣传专栏,创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不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公开服务承诺,接受外部监督,广纳意见和建议,全年未发生一起税务干部违法违纪事件。

2008年,继续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建立领导责任、工作责任、执法责任、廉政责任在内的全面责任体系,完善自我考核与层级考核相结合的上下联动考核机制。全年追究12人次,经济惩戒1115元。优化执法服务环境,简化办税程序,减少办税环节,减少纳税人办税停留时间,实行“一窗式”服务。开设“领导值班席”,局班子成员在征期内轮流值班,面对面接受纳税人咨询,在征纳双方架起一座“连心桥”。加大稽查、税警联手力度,严格落实“首查责任制”“一案双查双报告”制度。全年共查结82户,查补入库税款、滞纳金、罚款486万元。税警室出警49余次,配合基层分局追缴税款罚款390余万元,震慑违法分子,促进税收执法环境的好转。

【强化信息管税,构建征管科技工作新格局】 信息建设是税收工作的灵魂,信息管税是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2010年,坚持以信息化为依托,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认真开展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工作,并组织相关计算机知识业务培训。抓好兼职管理员制度的落实,强化基层税务分局信息化管理职能,不断提升基层信息化应用水平。按照市局要求,在构建“市—县(市)、区—分局”征管系统三级运维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征管应用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提高运行效率。认真做好网络、机房设备、内外网站、视频会议系统和办税服务大厅视频监控系统运维工作。充分依托车船税信息采集系统,适时对保险机构进行检查。积极与交警大队联系,确保车船税增收明显。全年共入库车船税2739万元;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开展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专项清查,确保房产税、土地税大幅增长,全年分别入库房产税322万元,土地使用税1000万元。积极构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点办公网络,做好“两税”的接收管理工作,全年共征收契税885.7万元,耕地占用税325.5万元。有效利用征管软件和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对高收入个人进行摸底排查。2010年,全市50个年收入达到12万元个人及业户按时间进行申报,申报人数同比增加6人,同比增长13.6%,缴纳个人所得税156.23万元。大力推行财税库银联网,全年共计推广3304户,推广比例94%。其中双定户纳税人签约生效2928户,推广比例91.4%;企业纳税人签约生效376户,推广比例95.67%。为进一步方便纳税人,规范税收执法奠定基础,全面实施数据清理。自6月24日起,地税局以征管基础数据为依托,对当前征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集中清理。共清理各类数据共计24000条。由于清理工作效果明显,得到省、市局领导的认可,并分别下发通报进行表彰。

2011年,全年共办理CA认证企业357户。利用征管软件和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对高收入个人进行摸底排查,有针对性地提醒高收入行业、企业和个人办理纳税申报。全年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61人次,共缴(扣)税款224.7万元。实施过错追究,严惩违规操作。继续开展“双百”争创活动,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共追究34人次,为“双百”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实施数据清理和行业整治,结合省局、市局下发的清理数据,采取逐户核实、逐户清理的方式,共清理数据3807条,为实现信息管税提供数据保障。

2013年,按照石家庄市地税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出让等4项涉税信息比对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核对、逐户落实,开展国地税、工商户籍信息比对核查工作,入库税、滞、罚共计14300元。开展2012年度城建税信息比对工作,入库税、滞、罚共计397912元。加强与综合治税办公室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综合治税平台,搜集涉税信息,重点对家电、医药行业及用电量3000千瓦时以上的企业进行信息比对。开展商业用房产出租税收专项清理检查,清理出未缴税户数38户,补交税款41994.66元,堵塞税收漏洞。

【强化监督落实机制】 2011年,把每季末的15日定为执法检查日,深入开展执法检查,并重点对第二税务分局、邯邰税务分局实施执法监察,为监督机制的有效落实奠定基础。全年共开展执法检查日活动28次,审核票证20000余份、金额455250元,找出各类问题12条,制定整改措施10条,把各类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绩效管理】 2013年,在绩效管理工作中,组织6次绩效、标准化知识培训,圆满完成2013年个人绩效计划的录入工作。组织编写包括单位、部门和个人三个层级的2014年绩效计划初稿。在绩效、标准化知识竞赛中,3名选手进入复赛,新乐市地方税务局获得优秀组织奖。省局纪检副组长刘锁成和省局“改革推进年”巡视组到巡新乐市地方税务局视检查,对新乐局的绩效管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中,以“三优两促进”为核心,以推进落实为主线,以机制建设为重点,突出依法行政和需求导向。先后组织4次学习培训,各部门全面梳理岗位职责、工作事项和依据文件,依照“职责确定、资源提供、业务实现、分析改进”四大管理环节,发动全员参与,按照“写你应做、做你所写、记你所做”的方法,最终形成包括管理手册、32个程序文件、83个作业指导书、204个记录文件的体系文件,构建起“以岗责体系为基础,以方针目标为核心,以过程控制为重点,以绩效管理为保障”的机关标准化管理体系,8月20日,地税局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正式运行。12月18日,顺利地通过石家庄市局的审核验证。2014年,圆满完成2013年度的各项绩效考评工作,安排组织2014年度的绩效计划编制工作。全面升级新乐地税“廉政文化长廊”“廉政文化墙面”“德字文化展牌”等廉政文化平台,较好地发挥鞭策和交流提高作用,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被评为“2014年度省级文明单位”。

【“营改增”工作顺利完成】 2016年,根据各级关于做好“营改增”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与国税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机制、明确职责、强化培训、保障进度,确保全市“营改增”工作顺利进行。做好“营改增”纳税人数据传递交接工作,于3月14日前,将全省“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税务登记信息、定额核定信息、营业税税种登记信息、票种核定信息、纳税申报信息、税收优惠信息、外出经营证明信息及其他相关征管信息,填写《营改增试点纳税人信息传递清单》,经双方签字盖章后传递到国税部门。做好“营改增”后委托代征业务,切实做好二手房交易环节代征增值税和其他个人出租不动产代开增值税发票工作,“二手房”交易共代征增值税60072元,开具完税证4份,其他个人出租不动产代开增值税发票21份,代征增值税2507.15元,其中18份为未达起征点免缴增值税,代开增值税发票过程中没有发现问题,业务流程顺畅。加强“营改增”政策的宣传辅导,结合税收宣传月,及时做好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为解决“营改增”后纳税人的申报问题,与国税局联合开展“营改增”纳税申报网上办税及发票管理使用专题培训,受到广大纳税人的一致好评。加强舆情管控。为避免“营改增”后业务受理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制订应急预案,随时关注纳税人反映和动态舆情,确保税制转换平稳顺利运行。

(翟立鹏 张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