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
【疾病防控工作】 2004年2月,面对突如其来的部分省市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域性大流行的公共卫生事件,新乐市人民政府迅速启动疾病防控应急预案。新乐市卫生局防疫站采取全方位应对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的发生与蔓延。成立疫情摸排、防控督导、宣传教育、流调、消杀五个应急预备队开展工作近250天,累计督导78次,发放明白纸60000张,开展流调80起,总消毒面积1380000平方米。通过对不同区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新乐卫生防疫应急队伍在基本建设、反应能力、处置效果等方面日益完善,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2006年,利用各种法定宣传日、电视和宣传专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及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万余份,群众防病意识不断增强。加强防保人员的业务培训。先后举办人感染猪链球菌、禽流感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等培训班6期,培训防疫专干600余人次,疾控队伍业务素质得以提高。加强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工作,全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100%。编发夏秋季传染病预测分析及疫情简报10期,全市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223例,报告发病率215.74/10万,较上年同比上升26.93%。
2007年6月14日,新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前身系卫生局防疫站,是当地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机构和业务指导、科研培训中心,为差额事业单位,隶属新乐市卫生局。2008年,新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结核病控制工作不断加强。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归口管理和督导等工作,至10月底,共接诊疑似肺结核病人3600人,确诊涂阳病人518人,治愈率91.5%。继续抓好地方病、慢性病、性病和艾滋病防治及学校卫生工作,对全市中小学4500余名学生进行了健康体检。4月,正式启动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自5月2日起,新乐市城乡相继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11例,按照丙类传染病管理规范,新乐市卫生局积极协调各部门开展扎实有效地疾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确定市医院为手足口病定点救治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站组成联合排查组,对存在聚集性病例的发病点认真开展流行病学排查和疫区处理,在大力开展宣传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各界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增加广大市民自我保健意识。此外,还对300多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拉网式疫情排查,指导学校和儿童家长提高健康行为,从根本上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与流行。9月,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事件曝光后,新乐市利用3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筛查共7243人次,发现阳性病例130例,均转至定点医疗救治医院进行诊疗,同时封存事件奶粉16吨,发放宣传单和家长明白纸150000份,宣传画册6000张,书写墙体标语1680条。
2010年1月,麻疹疫情爆发后,新乐市卫生局以防控重点人群为中心,以提高基础免疫力为重点,成立应急领导小组,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应对,安排4个督导组24名专业人员深入各个乡村进行督导检查。同时,疾控中心对各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进行紧急培训,并在电视台播放麻疹补种通知。在开展遏制麻疹流行决战月集中行动和扫荡死角活动中,总摸底35818人,其中流动儿童18人,未接种麻疹疫苗1702人,对未接种儿童及时进行补种,补种率100%。补卡1200人,补证2000人。每天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每天在电视台滚动播出麻疹防控知识3次,专题片不少于5分钟,每村悬挂条幅3个,标语20条,每天每村喇叭广播不少于20次,知晓率95%以上,有效遏制麻疹的流行。麻疹强化免疫。根据《河北省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冀卫疾控〔2010〕39号)的要求,成立麻疹强化免疫领导小组,进行了培训,进行了摸底调查。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全市共设478个接种点,其中市直接种门诊1个,乡级接种门诊20个,村级临时接种点160个,学校和托幼机构临时接种点297个。截至9月30日,新乐市累计报告完成接种76680人,其中学龄前儿童接种20931人,托幼机构和学校接种55713人,流动儿童接种36人,平均接种率98.5%。3月24日“世界结核病日”,组织疾控中心在市新开路疾病控制中心大楼前、市农贸市场西门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发放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单3000余份,结核病宣传彩页10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制作电视播放广告10天。“五一”期间,连续3天在庙会上向各方群众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发放结核病宣传折页10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展牌10块。坚持按规定利用电话每天对全市肺结核病人进行追踪、督导。涂阳病人服药期间下乡督导两次,涂阴病人督导一次并填写督导记录。共对市综合医院督导96次,乡镇卫生院督导90次并填写督导记录。对综合医院网络直报的而未到结防机构就诊的无电话的56个病人进行现场追踪。
2012年,围绕实现消除麻疹工作目标,推行“一保、一网、双卡、双预约、三对接”预防接种新模式,集中开展3次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共摸排74000多人次,补证1234人,补种疫苗12915剂次,麻疹和脊灰疫苗接种率95%以上。共管理艾滋病患者5人,均按上级要求进行随访并督促其到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定期检测;登记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159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6例,追踪率100%,系统管理率100%。协调市教育局等部门做好学校症状监测工作,学校症状监测率90%。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2012年,新乐市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190例,及时审核率100%。
201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为1223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751例,丙类传染病472例,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均为100%。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对河北美术学院、华信学院的在校师生进行结核病筛查。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慢性病建档66724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举办健康讲座12场,活动受益554人;开展健康咨询活动12场,覆盖1232人;群众对相关知识知晓率由71%提升到82.3%。
【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2004~2016年,加强接种门诊管理,推进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加强全市脊灰糖丸强化免疫工作,儿童两轮服苗率达97.40%以上,“0”次剂儿童服苗率达100%。对34个镇乡进行儿童疫苗接种调查,“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6.67%。对全市3~5岁儿童进行乙脑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率为95.20%。全市麻腮疫苗接种5万余人,无一例接种事故发生。同时,对全市8月龄至14岁儿童免费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97.16%。
(疾控中心)